放眼中国历史,瓷片作为一种独特的古文化资源,从未像现在这样倍受青睐,散落在全国市场的丰富瓷片历练出一大批实战派藏家,同时也在很多方面弥补了研究领域的缺失。不仅如此,瓷片还从古玩文物成功转型,跨界取代珠宝,用于首饰的设计和制作。宝石蕴含天地精华,瓷片则体现人文之美。
班罗根制作的青花瓷首饰
将中国的青花瓷变身时尚首饰,最著名的是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纪录片制片人班罗根,2002年他在马来西亚拍摄一部记录400年前的葡萄牙沉船出水经过的影片,这艘船上发现了3400余件中国明代青花瓷,其中只有200件是完整的,其余皆因年代久远变成了碎片。
班罗根看到大量如硬币般大小的碎瓷片,觉得如此丢弃实在可惜。他随手拾起一片青花瓷碎片,擦去污泥,磨去棱角,用胶水粘在自己手上的戒指框里。没想到,这枚“瓷戒”在阳光下折射出迷人的光晕,蓝幽幽的古老青花仿佛重新具有了生命,他顿时萌生了把青花瓷碎片改制成现代首饰的念头。于是班罗根向打捞公司预购了这批青花瓷碎片。2005年,他开始创作青花瓷首饰,包括耳环、镯子、项链、戒指等。
“中国龙”胸针
另一位与古瓷首饰结缘的是外国人德琳•奥尔布兰特,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国务卿。在国会就中美关系作证时,她就佩戴了一枚陶瓷残片做成的中国龙胸针,她把来自古中国的胸针作为一种外交语言,不仅颇具深意,也让很多中国人第一次领略到古瓷首饰之美。
这枚所谓的“中国龙”胸针,从龙的画风来看,应该是清晚期一件官窑粉彩龙纹瓷器的残片,它额头隆起,双角如鹿,目光如炬,鬃发飞扬。周围有花叶环绕,似在花草中穿梭。虽有残损,却毫不影响其威仪之态,从气势和绘画上,可谓官窑之精品。同时期的完整器中,我们可以发现相似的造型特点,欣赏玩味间,似乎还能重现出绘有此龙张牙舞爪穿梭花草间的那件清代官窑珍品。
清道光 暗刻海水矾红绘龙纹盘
清嘉庆 懋勤殿款龙纹印盒
清道光 官窑龙纹
饱含传统文化的古瓷首饰如今也成为国内市场中一道特别的风景,瓷片上画片儿之精妙、釉彩之绮丽,包浆之醇厚,都给藏家带来诸多喜悦。而且背后深蕴的中国文化更是让人回味悠长,不论瓷片或整器,其背后的艺术价值和文化背景是相通的,这些古瓷残片经过新的设计加工,变成现代人胸前、指尖的一抹色彩,成为“可以佩戴的历史”。从文物到瓷饰,让我们来体验一场文化之美的眼球饕餮。
宋吉州窑玳瑁釉罐 故宫博物院藏
吉州古窑位于江西,兴于晚唐,盛于两宋。尤以黑釉瓷产品著称,最有代表的品种包括“木叶天目”“剪纸贴花天目”“玳瑁釉”。玳瑁釉是一种黑黄等色交织混合的釉面,与海洋中的玳瑁颜色相近,故而得名。
清康熙 鹤鹿同春青花瓷盘
鹿在古代被视为神物,能给人们带来吉祥幸福和长寿。尤其是鹿天性中的善良、柔美、内敛的气质,自古受到人们的喜爱。《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俪皮就是鹿皮,后人称夫妻为伉俪,所以温顺的山林之鹿又象征着美满的爱情。
清康熙 青花山水人物图方瓶
康熙时期是青花瓷发展的鼎盛时期,达到“墨分五色”之境界。因此表现浓淡深浅、颜色变幻的山水题材画片儿,被广泛绘制于瓷器之上。康熙山水,因其画面深邃宁远,韵味十足,而受到追捧。
清咸丰 竹山芭蕉玉壶春瓶 故宫博物院藏
竹是高雅、纯洁、风骨的象征,古今庭园几乎无园不竹,居而有竹,幽簧拂窗,清气满院。绘有青花竹的古瓷片被设计成瓶子的形状,取“竹报平安”之意,优雅精致。
明万历青花经文观音菩萨图碗 故宫博物院藏
晚明时期,万历皇帝信奉佛教,加之社会动荡,人们渴求得到佛祖的保佑,一批绘画有僧人、佛像的瓷器被烧制出来。瓷片上青花勾勒一僧人,面目稚嫩清秀,神态平和宁静,观之即使人置身于古佛青灯的意境之中。
清乾隆 豆青釉高足杯
青色是中国瓷器上最早烧出的颜色,远在商代便有她的踪影现身。青色是自然界中最为悦目的颜色,体现着造物者的勃勃生机。豆青的雅致就像是一位平和而婷婷玉立的姑娘,不动声色便已将爱慕之人打动。
明弘治黄釉描金双耳罐 故宫博物院藏
黄釉瓷器一直是中国明清帝王的专属用瓷。其中里外皆为黄色的瓷器,更仅有皇帝与皇后两人可以享用。弘治黄更是被后世赞誉为黄釉之冠,正所谓神鸟鸣天,玄黄出世,王者之色本应如此。明代弘治皇帝一生专爱张皇后,每天与其一同起居,如民间伉俪。而这专供二人使用的黄釉瓷器,便是这帝王爱情的象征。红宝石作为西方圣经中最为珍贵的宝石,一直被人们赋予“永恒与坚贞"的意象。用红宝石点缀温润如玉的弘治黄釉,传达着人们对于忠贞爱情的期盼与守护。
朗窑红是我国名贵的传统红釉之一,因其产于清朝督陶官郎廷极所督烧的郎窑,故称“郎窑红”。郎窑红色彩绚丽,红艳鲜明,且具有一种强烈的玻璃光泽,存世稀少,故一直受到后世文人的追捧。古时,红釉为最难烧成的单色釉瓷器,尤其是红如牛血般的郎窑红,更是附会了许多以身殉炉,方才烧成的悲情故事。红色代表着激情与力量,也包含了无数古代工匠对其工艺的执着追求,如赤霞般绚烂,晕染了天空。
蓝釉、白釉和红釉并列,推为宣德颜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工艺继承元代传统,延烧不断,主要为祭器和陈设用瓷。明清两朝祭蓝釉因其肃穆宁静的颜色与北京天坛祈年殿上琉璃瓦之色相合,极适用于这种天人相接的祭祀场合,故专用于祭天,烧造数量极为有限。
祭红釉瓷器始于明永乐、宣德年间,为景德镇所创制,因皇室多以其为祭祀郊坛之祭器而得名。色泽深沉若初凝之牛血,其釉面红不刺目,鲜而不过。清人龚曾在《景德镇陶歌》中感慨“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霜天晴昼精心合,一样抟烧百不同。”
清康熙中和堂款青花釉里红盘 上海博物馆藏
青花釉里红是中国瓷器中的一个珍贵品种。它既有青花的“幽靓雅致,沉静安定”,又增添了釉里红的浑厚壮丽,不但具有丰富的色彩效果,也形成高雅而又朴实的艺术风格。此件瓷片,绘有两棵古树,就像矗立在江畔的一对恋人,正所谓“你吹一段相思曲,我吟两首多情谣。岸边相拥数百年,今朝依旧立人间。”
清康熙中和堂款青花釉里红盘 上海博物馆藏
清代有许多瓷器都绘有童子图案,寓意多子多福,天真烂漫。这枚瓷片绘有童子敲锣打鼓的热闹场面,设计成一件肚兜形状的瓷饰,在其之上錾刻蝙蝠,寓意福寿连绵,很是富贵喜庆。
元代是青花瓷烧造的第一个高峰,色泽鲜艳,画面生动,但由于烧造时间短暂,大量瓷器出口中东,所以国内存世的元青花瓷器十分稀少。满池娇是元代贵族的专用纹样,常绘有两只鸳鸯戏水于荷花之中。选取鸳鸯纹样的元青花古瓷片,用黄金錾刻出莲叶,镶嵌碧玺,仿佛置身于波光映天,绿荷吐秀,游鱼浮鸟,竞戏群集的场景之中。
北宋 汝窑粉青釉莲花式温碗
在北宋徽宗时代创烧的汝窑,被称之为中国瓷器史上的神品。汝窑瓷器仅仅烧造了20年,到南宋时期就已难觅踪迹。由于在釉中加入玛瑙,才烧出了与天一般的青色。汝窑体现了宋代文人至高的审美,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的品质令无数国人为之倾倒。用极为珍贵的北宋汝窑残片打造而成的汝窑戒,显露着帝王的神威。
古瓷之中,青花端庄,粉彩秀丽,斗彩明艳,釉里红高贵,单色釉精细典雅,无不令人魂牵梦绕,而本属于它们如今却碎裂四散的每件瓷片也都是独一无二的。怀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心和对古瓷资源的珍视,瓷片在设计师的手中重焕光彩,那精妙的创意构思,高超的手工镶嵌,都为古瓷艺术洞开了另一片色彩斑斓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