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瓷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历代瓷工艺人、名师巧匠,用聪明才智创制出许多巧夺天工的特艺珍品。这既满足人们生活的特殊需要,又给予人们艺术的享受。今简介几种如下:
瓷 箫 笛
这是德化瓷中特艺珍品之一,早在明代就著称于世。它的造型美观,式样典雅,音质远远胜过竹制箫笛,且不因气候、湿度变化而引起声调变异。既是理想的乐器,又是供陈设、欣赏的艺术品。除北京故宫博物院有这种藏品外,日本箱根神社亦藏有这种传世珍品。
本世纪三十年代束至五十年代初,德化宝美瓷工苏玉选屡次制出瓷箫瓷笛。瓷箫写有“苏长清”蓝色字样,款式别致,声调准确,音色清晰悠扬。1984年,德化瓷厂苏仁森,又用建白瓷原料制成瓷洞箫,首次在香港展出,深受海内外有识之士的赞赏。
平 心 碗
又称凭心杯或公遭杯。《陶雅》载:“建瓷于碗内作人立形,其陆鸿渐邪。下有小孔,酒满则漏去,曰平心碗。”产于明末清初,瓷质纯白,釉洁晶莹,碗呈五瓣荷花形。碗中塑一5公分人物像,或陆鸿渐,或李白,或弥勒;碗外饰荷花小萼纹。注入茶酒时只能至7分,多则全部从底部漏出,终至一滴无余。这种碗系根据物理学的吸原理研制,为德化瓷中一件具有欣赏趣味的实用艺术品。
博 山 炉
是一种供案头焚香用的仿铜器瓷制品。明代中叶以后改为狮纽双耳三兽足的八卦炉。造型美观,庄重大方。炉身浮雕先天八卦,配饰连续回纹等仿古铜器严整图案。炉盖雕一只蹲状狮子为纽,昂头张口。炉中香料燃烧时,缕缕香烟从狮口吐出。或炉盖镂雕八卦,香烟从八卦孔中冒出,缭绕升腾,香气更浓。
造型小的10多公分,大的20多公分,雕饰不一,各具特色。
瓷 花 卉
德化塑制瓷花始见于明代观音瓷雕上配饰的莲花。至清代有瓷雕仕女头上的小花饰,清末民初则发展为盆花。采用手工捏塑,造型多种多样,形态逼真。瓷雕名艺人苏学金所制盆梅,长方形花盆,外壁雕图案,盆上塑一梅树,老干虬须,枝条横斜,繁花满树,瓷质洁白高雅。1915年选送美国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获得金奖。以后,许友义沿袭制作。1958年,苏勤明创制瓷盆菊,集多种花形于一盆,采用高白、桃红、天蓝、大绿等色土制作花朵和枝叶,维妙维肖,栩栩如生。1980年以后,瓷花制作盛行,各种瓷花小摆设,如瓷荷花、瓷玫瑰、瓷牡丹、瓷茶花等等,群芳争妍,多彩多姿。尤以各式花篮,隽永典雅,鲜艳华丽,颇具特色,是德化瓷苑中的又一珍品。
活 动 瓷
活动瓷是指一些特艺瓷中能够活动的配件部分。民国时期的特级雕塑师许友义,利用素胎瓷烧成不粘连的特性,创制“木兰从军”瓷雕的马缰链,整条缰链环环相扣,随震而动,设计工巧,制作精细。该瓷雕曾在伦敦国际博览会上展出获金奖。后来,他又利用同一原理制作瓷龙舟,以龙为舟身,浮于浪花翻滚的水面。舟上塑楼阁,桅梢挂旗帜,楼内的人物凭窗远眺。楼阁的门窗、桅杆的绳链、舟身的片片龙鳞均能活动,为瓷坛首创的精巧珍品。1958年,苏勤明又创制“济公”瓷雕的活动舌和能摆身摇头的“李姐”瓷雕。后来,德化瓷厂艺人又相继雕制有活动链的香炉,瓷塔的活动铃和天女散花的活动花,等等,制作日益精巧,范围不断扩大。
薄 胎 瓷
薄胎瓷是一利轻巧玲珑、胎薄如蛋壳的细白瓷。明末清初,制瓷艺人利用德化瓷土的优良特性,制作浮雕印花牡丹怀、龙鹤杯等薄胎产品,造型别致,雕饰精细。因胎薄可见杯外指影,存光照下,杯外雕饰的枝叶花朵、龙鳞鹤羽毕现。清代所制薄胎“品茶杯”,造型小巧玲珑,杯内能见杯外所绘的釉下青花。1958年,德化瓷广、德化第二瓷厂分别制成高白瓷水筒盖杯等薄胎产品。后来,德化瓷厂又先后制出高白薄胎台灯罩和胎薄如纸重仅8克的品茶杯,以及建白刻花“西厢”、“飞天”、“戏龙”等皮灯。薄胎品茶杯受台湾客商青睐而专门订货;两厢皮灯被选送美国参加路易斯·安娜世界博览会展览受好评。
鸣 翠 瓶
1959年,德化第二瓷厂艺人利用空气压缩原理设计创制一种斟酒时能发出鸟鸣声的酒瓶,名为鸣翠瓶。配上12个高足杯,成为13头成套鸣翠酒具。鸣翠瓶外部造型秀气高雅,瓶的把、流、盖比例匀称,把的顶部雕一只如站立啼鸣的小鸟,腹部尾端放一不显见的气孔,瓶内注入适量的酒,提瓶斟酒或摇动时,瓶内空气受压流动,回旋冲击,发出一种清脆婉转的鸟鸣声,悦耳动听,十分有趣。
鸣翠酒具用高白瓷原料制作,装饰有“麻姑晋酒”或“梅鸟争春”等工笔画面,分外清雅;一经问世,备受中外人士的赞誉。德化瓷厂亦同时制有此瓶,唯造型、装饰和名称各异。
映 影 杯
映影杯系利用光线透视原理而制成的一种艺术瓷器皿。1957年,德化瓷厂首先设计试制成功。干瓷杯内注入清水,在光线作用下,瓷杯胎体的显影薄明厚暗,清晰可见,立体感强,毫发毕观,犹如写真照片。德化第二瓷厂先后制作这种产品有和平鸽、天安门、古今仕女等影像杯。1981年接受客商订货,特制“德苑杯”杯底能映现美国总统里根头像,精工制作,形神毕具,颇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