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浅绛彩瓷的价值取向






[日期:2011-01-21] 来源:《收藏界》  作者: [字体: ]

   三、浅绛彩瓷的史学价值

    浅绛彩瓷器不同于其他瓷种的最大区别就是上面蕴含了大量的历史信息,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研究课题。一是晚清历史名人的钩沉。早期的浅绛彩瓷多是官员之间的赠贺之器,因此晚清历史名人的名字频频出现在浅绛彩器上。如光绪年间的清流主将、李鸿章之婿张佩纶,历任广西、贵州、云南巡抚的张凯嵩,光绪元年任江西巡抚的刘秉璋,被慈禧太后免职的工部尚书贺寿慈,清末光禄大夫建威将军刘华轩,景德镇地方官员杨芝泉,浮梁县令任玉琛等。这些人在当时都是权倾一方的人物,在浅绛彩瓷器上出现他们的名字,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遐想。二是晚清御窑官员及画师的猜想。在浅绛彩瓷器上,常见到某某写于珠山官廨、某某作于珠山厂等字样。关于这些人的身份目前众说不一,经过浅绛彩瓷研究界不懈的探究,已初步推断四品官员黄衍之、官职不明的黄范九为御窑厂官员,这两个名字多次出现在程门、金品卿的作品上。而程门、金品卿、王少维、周友松等人被推断为御窑厂专职画师。这些结论虽无文献史料的支持,但大多数研究者已达成共识。三是同光年间的时尚。在赠贺款的器物上,我们可看到下级送给上级礼物时的恭谨,也可见到师生、同仁、乡党之间互相赠贺的风雅。这些都说明在晚清赠贺浅绛瓷器已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四是清代官职的别称。在浅绛彩瓷器上,常见到“XX司马大人赏玩”等字样,司马是同知的别称,正五品官员。类似的称呼还有很多,如把从二品的巡抚称为中丞,把从二品的布政使称为方伯,把从三品的武官游击称为游戎,把正四品的道员称为观察,把知府称为太守,把县令称为明府或大令等等。

    四、浅绛彩瓷的市场价值

    浅绛彩瓷在瓷器史上的存在不足百年,目前存世的数量虽然很庞大,但其中的精品数量有限。随着收藏队伍的扩大和理论研究的深入,其市场价值稳步上升,程、金、王三大家的瓷板、琮瓶、成对帽筒等器型已跃上10万元的价位,其他瓷画大家如任焕章、汪藩、马庆云等人的作品价格也紧随其后。其中浅绛彩瓷中的文房器因文人气息浓厚,价格更是扶摇直上,大口径笔筒已突破3万元的价位,其中的精品达10万元之巨。而一些器型独特的文房器则更是受到浅绛彩瓷发烧友的追捧。最令人欣喜的是,浅绛彩瓷已逐渐登上大小拍卖会的舞台。嘉德、中拍国际、长风等拍卖行都陆续推出浅绛彩瓷专题,反响颇佳。假以时日,浅绛彩瓷中的精品器价格或许将直逼甚至超过同时代的官窑青花及粉彩瓷器。

    浅绛彩瓷作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其蕴含的美学价值,决定了其在陶瓷绘画史演进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一环。其借鉴了中国绘画史上所有的重要流派,并把晚清的新安画派、扬州画派、海上画派在瓷器上发扬光大,形成了中国绘画史的各个流派在瓷器上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局面,催生了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新粉彩的崛起,并最终导致了百年来景德镇陶瓷绘画艺术的繁荣。同时,其蕴含的文学价值、史学价值又使其不同于其他瓷种,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