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五大名窑中,哥窑是唯一未发现窑址的瓷窑。但在传世瓷器中,却有较多哥窑产品,这些传世产品,器身施有粉青、灰青或米黄色釉,通体开有细小纹片,形制精雅细巧,古朴而又素净。数百年来,人们十分看重这类瓷器,一直为收藏家赏玩的理想佳品,其市场销售甚高,因而,后世屡有仿制和作伪。
那么,哥窑真品有哪些基本特征呢?我们鉴定宋哥窑器,首先应当注意其胎釉、造型等方面。我们通常所说的宋代或元代哥窑器的胎质是一种含铁量很高的瓷胎,胎土色调有黑褐色、茶褐色、黄褐色、青灰色等多种,胎骨较坚细,叩之声音清脆。从釉色来看,有粉青、灰青、米黄等,粉青色是在还原焰中烧成,窑温最高,因而应属最好釉色。灰青釉烧造于中性焰中,米黄色产生于氧化焰中,三种釉色色调的不同主要是窑内气氛的不同所造成,形成了各种有特色的釉调。哥窑瓷釉面都有开片,开片的色调也有多种,有红褐色、茶褐色、黑褐色、淡褐色、棕红色、淡黄色等。开片纹路通常小于官窑器,但也有较大开片。从造型看,哥窑瓷的形制与宋官窑器基本相似,常见有盘、碗、碟、洗、小杯、瓶、炉等。与官窑、汝窑瓷相比,哥窑器的形制、大小基本相类,有的甚至更小。总的说,所烧的产品均为小器,无论是瓶、罐的高度还是盘、碗的口径,通常都在25公分以下。
由于哥窑瓷器的名贵,后世仿品不断出现,从文献记载和出土实物看,元代即有许多仿哥窑瓷制作。现今所见最为明确的是明宣德以后的景德镇仿哥瓷。宣德和成化御器厂的仿哥瓷,主要仿其釉色和开片,器底则书有“大明宣德年制”或“大明成化年制”款,且土质、造型与传世哥窑器多有不同。现今传世作品中有较多仿哥瓷属明代中晚期仿烧,造型多数为文房四宝,其特征不同于宋哥窑,也不同于宣德成化仿哥窑,与清代仿器也不同,不书底款。清代雍正、乾隆官窑的许多仿哥瓷,也多仿釉色、开片,底书清朝款,制作十分讲究。由于景德镇均为白瓷胎,因而,用酱褐色涂于器口及底,仿出紫口铁足的特征。釉色、纹片、造型过于精工,清代特征十分明显。晚清、民国时期,仿哥瓷多出现于市,许多作品粗制滥造,有些仿宋器形制,有的书“大明成化年制”款,有的书乾隆款,当然后两种已不属于仿宋哥窑类型,但第一种仿宋器中,有部分为牟利而仿制的作品,颇能乱真,然而釉面、开片多不及宋器沉着稳定和自然,有精神不足之感。有的釉面火光太大,有的过分失透,有的胎体重量过重或过轻。也有的造型与真品不太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