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景洲一念执着,痴情于登封窑的复兴






[日期:2018-06-16] 来源: 豫匠汇  作者:佚名 [字体: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传承人、登封窑陶瓷博物馆馆长李景洲

      在文化部刚刚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公示名单中,李景洲凭借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成为河南入围的43名传承人之一。
      什么是登封窑呢?用不久前逝世的清华大学教授、古陶瓷大家叶喆民先生的话来说,“登封窑的一些品种在外观上与磁州窑、当阳峪窑十分相似。但有一种褐色地剔划白花的作品,是在敷有化妆土的白坯胎上剔刻花纹以外部分,留下白色花、叶再划出花蕊、叶脉,精美异常,而在南北方其它窑址从没见过,可称是该窑独树一帜的代表之作。”


      登封窑烧造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其往上可追溯到隋唐,往下可延续到明清,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宋《元丰九域志》载:元丰年间“河南府河南郡土贡蜜蜡、瓷器二百事。”据当年冯先铭先生调查考证,河南府河南郡土贡瓷器县中,登封的可能性最大。《景德镇陶录》:“登封亦自明始,既河南登封县,今尚陶。”登封窑品类齐全,器形丰富。从唐到宋,中原地区其他窑口所出现过的品种器形,在登封窑几乎都能找到。登封窑是以装饰著称,文化内涵深厚,其独特的造型,丰富装饰题材和技艺,不仅给人以审美的视觉享受,而且通过各种装饰题材,承载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反映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民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和绘画雕刻艺术发展的趋势。登封窑的装饰丰富又独有特色,无论从装饰技艺还是到装饰题材,可以说是唐宋时期陶瓷装饰的集大成者。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名叫“珍珠地划花双虎纹橄榄瓶”的国宝级瓷器,就是登封窑的代表作之一,而这便是登封窑衰落700多年后被李景洲复仿制出来的。


      中国瓷网一行在对登封窑古窑址进行考察时,朱东明总经理就登封窑的历史沿革及现状等问题,与李景洲馆长进行了探讨与交流。

      登封散布着不少古陶瓷遗址,李景洲的家乡大冶镇便是其中之一。生长于斯,他自幼时便埋下了与陶瓷联结的种子。父亲在窑厂送瓷土挣钱,李景洲只要一放学就去帮忙,拉草木灰卖到窑厂做釉料;儿时的玩具也与陶瓷有关;有时还幻想着把捡来的碎陶瓷片拼凑成完整瓷器。
      当上教师,学校旁边恰是考古发掘基地,李景洲整天都往基地跑,看出土文物、向专家们咨询请教。后来进入政府工作,正巧在宋代烧制珍珠地的曲河镇以及登封窑青瓷集中的白坪镇。一次招待著名画家陈辛一,对方看到到处散落的陶片瓷片,不禁感叹:“你们登封遍地是宝,这件汉瓦标本如果包装一下,再用文字说明它的历史渊源,就是一件珍贵的礼品”。被李景洲记在心里。从此,农村盖房子、修路干工程,腾起的浓浓尘土里都是李景洲“抢救”瓷片的身影。甚至顺藤摸瓜追回盗坑里瓷片的事,他都干过,就为了不放过任何“一片历史”。
      捡瓷片“上瘾”的李景洲,不仅自己捡,还动员全家齐上阵。痴迷瓷片的他,连朋友索要瓷片做纪念都被拒绝。朋友们看到他对瓷片对历史的尊重和虔诚,也索性慷慨相助。甚至素不相识的残疾人老乡,靠“手”走路也要帮他捡瓷片。

      瓷片捡的越来越多,废寝忘食拼瓷片也成了家常便饭。然而瓷片收集越多,李景洲却发现自己欠缺的知识也越多,于是请教专家教授成了常事。研究的时间不够用,李景洲索性辞了政府职位,全身心投入到陶瓷中。从2006年成立“嵩山古陶瓷研究学会”,对登封境内古陶瓷遗址的野外调查和标本采集,到2007年开始着手恢复登封窑,李景洲在陶瓷道路上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歇。
      经过多次论证,反复对比实验,花费2年多时间,李景洲和他的团队先后复仿制出了嵩山青、珍珠地等5大类100多个登封窑品种,涵盖了主要技艺和题材。其中就包括失传七百余年、2014年被评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白釉珍珠地划花技艺。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景洲作品 白釉剔刻花梅瓶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景洲作品 白釉珍珠地划花荷花纹淑女瓶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景洲作品 白釉珍珠地划花高仕图橄榄瓶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景洲作品 白釉珍珠地划花和谐图橄榄瓶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景洲作品 白釉珍珠地划花牡丹纹无口橄榄瓶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景洲作品 白釉珍珠地划花牡丹纹玉壶春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景洲作品 白釉珍珠地划花钱币纹橄榄瓶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景洲作品 白釉剔刻花梨形壶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景洲作品 白釉剔刻花执壶

      有了传承,更要创新,在他看来,非遗的保护必须是动态的,“不做不行”。李景洲开始研发新品种,比如将陶瓷和国画结合的水墨瓷,相比传统白地黑花的鲜明直观,有了过渡和丰富的意境。他还把非遗技艺应用到登封特产麦饭石上,开发出麦饭石系列产品,不断进行非遗拓展、延伸,将艺术品和实用品相结合。李景洲还在登封建了一座登封窑陶瓷文化村,村子面积不大,但却涵盖陶瓷研究、生产、展示、体验等多个功能。他希望登封未来有一个专门做登封窑的村子,家家户户会制陶,实现集群式规模化生产。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景洲作品 登封窑水墨瓷盘·溪山问道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景洲作品 登封窑水墨瓷瓶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景洲作品 登封窑水墨瓷瓶·日出惊山鸟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景洲作品 登封窑水墨瓷瓶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景洲作品 登封窑水墨瓷橄榄瓶·相思无别话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景洲作品 登封窑水墨瓷盘·江山清旷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景洲作品 麦饭石玉璧壶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景洲作品 麦饭石玉璧壶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景洲作品 麦饭石柿子壶·清秋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景洲作品 麦饭石高直壶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景洲作品 麦饭石提梁壶·六合拳

      在登封窑的复兴、传承、保护和发展之路上,李景洲走的艰辛,却一直坚持坚韧坚守。生于瓷区长于瓷区,从痴迷瓷片到研究瓷片,从田野调查到学术研究,从学术到复兴,李景洲与登封窑的联结日益深刻。累并快乐着,这大概是这位匠人对于瓷器的一念执着。

 


      李景洲,1954年生,中共党员,河南省登封市人。现任嵩山古陶瓷研究学会会长,登封窑陶瓷博物馆馆长,中国民协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河南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传承人。从事嵩山古陶瓷研究工作30余年,对历史名窑“登封窑”进行研究、保护、传承、恢复和开发,使失传达千年之久的登封窑历史名瓷白釉珍珠地划花得以恢复,填补了郑州及河南的一项陶瓷文化空白。并在传统“白地黑花”瓷的基础上,把传统水墨画的技法移植到陶瓷装饰上,创新出了登封窑新品种——登封窑“水墨瓷”。又利用登封的麦饭石资源,开发出了麦饭石茶品系列。在陶瓷制作和装饰工艺上,有着较深的积累,对“登封窑”的复兴奠定了基础。

      曾分别于国家核心期刊《中原文物》2007年第四期发表“白坪钧瓷窑遗址调查报告”、2008年第二期发表“登封窑宣化唐宋时期瓷窑遗址调查报告”两篇论文,国家核心期刊《收藏天地》2008年第四期发表“登封窑艺术特点”3篇论文;《河南秘书》、《魅力中国》《河南收藏》等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所编著的《中国登封窑》一书于2011年10月由中国文物出版社出版;2014年,参与编写《中国古瓷窑大系--中国登封窑》一书。
      其所创作作品白釉珍珠地划花双虎纹橄榄瓶在中国第五届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白釉珍珠地划花和谐图橄榄瓶在“首届中国历史名瓷烧制技艺大赛”获得银奖,在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主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及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银奖”;在2009年“河南之星设计艺术大赛”上获得铜奖。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       登封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