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清河在艺术上取得成就的体会,用他自己的话是:“技术要求精,质量要不断提高,要开创别人所没有的”。他谦虚务实,善于博取众长。曾跑遍德化、永春、永安、三明、建阳、古田等地名刹古寺,赏鉴古今泥塑木雕风格技法;不惜资金订阅、购置《中国古陶瓷全集》、《中国工艺美术全集》、《中国陶瓷工艺学》、《陶雅》、《饮聊斋说瓷》以及木刻、石雕、书法、绘画等大量参考资料、图片数百册.不懈地阅读,从中吸取营养;收藏德化及其他部分地区自初唐至今大量的瓷塑与陶瓷器皿,反复对其造型艺术、工艺技法与瓷质、瓷釉等的探寻、研究,从中不断得到启发与借鉴,吸取其精华。他胸有抱负,永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为了更好地继承与弘扬“德化名瓷”的历史文化遗产,使自己工艺技术成就更上一层楼,为古瓷都德化的艺苑之花增添异彩,让“德化名瓷”在现实的国内外瓷坛上永葆盛誉与绚丽光辉,在改革开放有利形势下,于返回故里宝美安下心来生活的第二年——1986年,毅然创办“莹玉艺术陶瓷研究所”,更深入、专注地潜心于陶瓷原料配方、造型设计、烧成技术、加工生产与新材料开发、新产品试制等全套制瓷技术的研究。短短数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喜人的成果。1990年开发了“莹玉白”、“稀土陶瓷”两种新产品,荣获1992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1年“工艺色瓷”科研成果,荣获全国七五星火计划博览会银质奖,并荣获1992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莹玉红系列艺术瓷,分别荣获1992、1993、1994年中国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银奖、金奖、特别金奖。莹玉红莲花香炉(其子苏友德设计),1994年9月选送参加在四川成都举办的中国工艺精品展评比荣获精品金奖。莹玉红艺术瓷,1994年6月选送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第五届亚太地区国际贸易博览会展出荣获银奖。1996、1997连年走出国门,参加县商会组织到新加坡、马来西亚举办的德化陶瓷工艺精品展,极受好评与青睐,为瓷都·德化赢得国际市场的声誉。1995年、1996年、1997年,先后3次赴香港举办个人精品展和父子精品联展,称誉香江,受到极高评价。此前,于古田棋坪洋瓷厂创作的6头雪梅茶具与9吋鲤跃花瓶,1977年参加福建省陶瓷工艺美术展评荣获优秀作品奖。于东漂瓷厂创作的开片釉8头圆形文具,1980年参加福建省陶瓷评比荣获优秀作品奖。1983年科研成果“白瓷开片釉”,荣获福建省科技成果四等奖。14吋寄艳花瓶(银丝釉)、22吋芭蕉花瓶(开片釉),1984年参加全国工艺美术陶瓷行业评比荣获优秀创作一等奖,同年又再荣获全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二等奖。18吋达摩过江瓷塑,1984年参加全国陶瓷质量评比荣获优秀创作二等奖。其莹玉白瓷,质如凝脂润玉,用于制作艺术瓷,格外精致迷人,在国际市场上售价高出普通瓷质数十倍。稀土陶瓷目前已有黄、绿、紫、玫瑰红等瓷色,艳丽与玉柔结合,顾客赞不绝口。同时试验用莹玉白瓷同一原料,以不同配方与烧成手段,制成内在略含微红与微黄二种瓷色,微红者近似古名瓷“孩儿红”,微黄者略似“象牙白”,成为该研究所莹玉系列独特的当家瓷品。他用莹玉红、莹玉白瓷质制作的各款式观音、弥勒、香炉、花瓶等优秀传统题材的瓷塑与器皿,用金丝釉、银丝釉、开片釉、流动釉与稀土多种色瓷制作的各款式花瓶、花插、花盆等产品,获得国内外专家的赞誉与好评,备受海内外客商的青睐。1990年4月香港举办的国际礼品、家庭用品展销会,苏清河挑选20多件产品参展,被外商争购一空,并获得大批订货。他的产品供不应求,畅销台湾、香港与日本、菲律宾、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1990年一日商参观莹玉瓷研所后,对3块银丝釉小碗赞美不已,欲出价万元索购;1992年,一外商对一件25吋天目釉花瓶,要以2万元巨资购买。但苏清河说:“这是德化之国宝!现有的只作陈列,不卖。若要者可以订货后烧制。”
苏清河的作品和工艺成就,曾在国内《人民画报》、《福建画报》和马来西亚的《南洋商报》等报刊出版、报道。其18吋天目银丝釉达摩过江瓷塑,1994年刊于《中国民间美术》;10吋莹玉红坐石观音瓷塑,1995年刊于《当代中国陶瓷精品选》;立莲观音、如意观音、三打白骨精、哪咤闹海瓷塑和《试论德化传统瓷雕优秀艺术的继承与创新》一文,刊于上海《玩具世界》季刊1999年第4期《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8吋莹玉红坐岩戏珠弥勒瓷塑,2000年参加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荣获金奖,并出版于《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集》。莹玉红5吋披坐弥勒瓷塑、6吋八卦浮雕香薰炉、16吋梅口牡丹刻花花瓶,12吋青瓷釉狮子刻花薰炉,8吋兔毫釉长颈花瓶,6吋天目金丝釉盘,1994年编入《福建大观系列·福建工艺美术》大型画册。莹玉红7吋提如意坐石观音、13吋立莲观音2件瓷塑,被中国工艺美术珍品馆收藏;莹玉红14吋坐莲观音瓷塑、6吋海蚌姑娘瓷塑、16吋浮雕牡丹缠枝花瓶、4吋仿古梅鹿杯,18吋银丝釉新东花瓶,12吋大红釉天球花瓶,被福建省工艺美术珍品馆收藏。
现在,步入花甲之龄的苏清河,仍继续孜孜不倦地探寻、研究,力求创作出更多的中国“德化名瓷”珍品投入国际市场,为中国瓷坛、为古瓷都德化争得更大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