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什么决定了艺术品的定价权和话语权?






[日期:2010-05-27] 来源:网络  作者: [字体: ]


资金和成交价是定价权的主要影像因素:

上世纪90年代,当方力钧等人第一次站在威尼斯的街头的时候,如西客等熟悉中国又具有远见卓识的艺术投资者就瞄准了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投机空间。90年代末,当这些明星艺术家被纳入到西方画廊体制之中时,当代艺术品市场才开始形成。主导中国当代艺术价值判断的外国资本,开始主导操纵当代艺术品的定价权。

一个“鬼谷子下山”的瓷器,尽管是元朝的一个大器,但当时的中国的艺术品从业人员都不会想到,它能在伦敦的索斯比拍卖行拍出人民币2.6亿的价格。这个拍卖了以后,中国的青花瓷市场一下子就热了,好多收藏界都说价格太高了。这个是鬼谷子下山的天价成交,给元青花的市场价,定出了一个基准。所以,内地再有元青花上拍,都会以鬼谷子下山为参照物。诸如此类,所有天价艺术品的成交,都会成为定价的重要参照物。所以,天价成交的拍品成了艺术品的参照。

中国当代艺术品的蹿升始于2006年纽约苏富比拍卖的张晓刚作品,目前改写中国当代艺术品价格纪录的拍卖大半由苏富比、佳士得等拍卖行在纽约、伦敦创造,可以说,这两地是中国乃至亚洲艺术品的强势定价者。然而,金融危机之后,随着美国、欧洲的流动性收紧,亚洲艺术品的拍卖重心开始呈现向香港、迪拜等地转移的趋势,显示中国当代艺术品的定价权将向香港、北京转移。敏感的苏富比则在刻意地推动这一进程。苏富比不仅从2008年初开始把现代及当代东南亚艺术拍卖从新加坡移师香港举办,还将从2009年起,合并在香港、纽约、伦敦及巴黎举行的“当代亚洲艺术专场拍卖”,全部放在香港举行。

与此同时,中国本土拍卖行也通过创出价格新高,与苏富比、佳士得两大拍卖行争夺话语权,以7952万元创下中国绘画作品最高价的仇英《赤壁图》,即由中国嘉德在2007年秋季拍卖会成交。还有曾巩的信扎、十八应真图等等。事实上,本土拍卖行的市场份额近年不断攀升,过去12个月,在全球当代艺术拍卖额最高的十大拍卖行中,6个来自中国。而亿元时代的到来,就把中国书画的定介权,牢牢的锁定在了国内。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