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国家文物局发布:探索文物流通领域“登记交易”制度试点 鼓励放宽民间文物合法流通






[日期:2017-12-03] 来源:国家文物局网   作者:佚名 [字体: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奋力开创新时代文物工作新局面

中共国家文物局党组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擘画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必将极大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成为党史国史的重要里程碑。党的十九大报告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全国文物工作者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凝心聚力,以实际行动认真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不断开创新时代文物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

      党的十九大把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概括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在党章中将其确立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党的十九大的重大历史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主、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建设路径,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昭示着中国未来的前进方向。全国文物工作者要全面科学准确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思想理论脉络和历史文化源流,掌握蕴含的哲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用心学习、用心体会,在学思践悟中融会贯通,在砥砺奋进中提高觉悟,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深刻认识文物工作的重要地位。文物是精神标识,是国家名片。习近平总书记郑重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让人们通过文物承载的历史信息,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留痕,留得住文化根脉,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全面把握文物保护利用的基本要求。保护是前提,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秉持正确的古城保护理念,处理好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做到城市保护与有机更新相衔接;切实完善政策举措,加大工作力度,依法严格保护;修旧如旧,保留原貌,防止建设性破坏;要加强古代遗址的有效保护,有重点地进行系统考古发掘,不断加深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宝贵价值的认识;要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严格履行文物保护的法定责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不辱使命,守土尽责,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强化主体责任,加强协同配合,完善安保措施,堵住监管漏洞,严打文物犯罪,对失职渎职行为严肃问责,切实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管理好、守护好。

      二、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文物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党的十九大将文化建设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写入党章,明确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全国文物工作者必须深刻认识做好新时代文物工作的重大意义,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更好肩负全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努力破解文物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新判断,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既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也指明了破解文物事业发展瓶颈问题的根本着力点。必须清醒认识到,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物事业既往成就的基础上,文物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发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文物事业发展不够平衡,具体体现文物事业中存在的地区发展不平衡、中央和地方文物保护投入不平衡、各级各类文物保护状况不平衡、博物馆发展结构和布局不平衡。发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文物事业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具体体现在文物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充分、文物保护责任落实不充分、社会力量参与不充分、文物作用发挥不充分、人民对文物保护成果获得感不充分,特别是文物保护管理能力不足,文物保护机构不健全、队伍不充实,文物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文物市场乱象丛生。在新时代,需要从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坐标来谋划来推动文物事业,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理清发展方向,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牢牢把握坚定文化自信的历史责任,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战略高度看待文化自信的重大价值和现实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沃土。文化自信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根基和文化本质,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一起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而文物是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见证者,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发展力量的“金名片”。要深入挖掘和创新阐释文物资源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治国智慧,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传承文物价值,展现文化魅力,延续中华文脉。

      牢牢把握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要求,让文物活起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从参观博物馆,到文化遗产旅游,再到民间文物收藏,文物资源正在广泛进入人民日常生活,文物工作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要拓展文物资源利用途径,优化文博供给体系,加大文物保护单位开放力度,提升博物馆公共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支持各方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积极开发文博创意产品,鼓励民间合法收藏文物,促进文物市场活跃有序健康发展,使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更充分,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更充实。

      牢牢把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让文物工作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党的十九大,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分为“两个15年”安排,使其路线图、时间表更加清晰可为、更加鼓舞人心。文物资源作为联结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物质载体和对话桥梁,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源泉。在新时代,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物事业发展方略,不断加强文物价值的发掘利用和科学阐释,不断提高文物合理适度利用的能力和水平,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更好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古老中国和现代中国,让中华文化焕发生机、彰显魅力,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三、不辱使命、守土尽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续写新篇章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文化建设包括文物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为统筹推进文物事业长远发展提供了澎湃动能。今天的文物事业,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国文物工作者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部署,紧密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全面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始终坚守文物安全底线,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努力推动新时代文物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以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为统领,整体谋划文物事业持续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好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国文物系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工作主题。要牢牢把握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的总要求,推动文物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往实里走、往深里走、走进文博基层、走进干部职工。要以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为主线,统筹谋划文物保护利用的基本方略,推出系列重大举措,推进系列重大工作,着力解决一些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着力办成几件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新时代文物工作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

      以实施文物保护重大工程和革命文物保护传承五年行动计划为重点,全面加强文物保护管理。持之以恒地抓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落实落地,重点解决好重大举措的操作性和执行性问题,出台支持政策和配套措施。开展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遴选,完成长城保护总体规划编制,推进“海上丝绸之路”跨国申遗与协同保护。推动印发《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传承五年行动计划的意见》;开展中国共产党历史博物馆立项建设,启动中国改革开放博物馆建设;推介一批展现革命精神、改革创新精神主题的展览精品,创新阐释和生动展现我们党的历史贡献;制定全国革命文物保护经费需求规划,开展革命文物连片保护利用试点,促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为基础,切实改善文物安全状况。系统梳理全国文物安全状况大排查行动中发现的问题清单,确保《实施意见》中的12条针对性措施落地落细,严格文物保护责任,严密安保措施,严防监管漏洞,严打文物犯罪;制定文物安全督察办法、文物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和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办法,出台《关于基层文物安全监管队伍建设的意见》,修订《文物安全防护标准规范》,织牢织密文物安全保护网。国家文物局将对文物安全问题多、文物违法犯罪案件多、督察追责工作滞后的相关省份、相关地区进行专项督查,对重大安全事故、重大违法犯罪案件和突出问题进行挂牌督办,对文物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为即将到来的“两节”和明年召开的“两会”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以引导民间合法收藏文物为抓手,持续拓展文物资源共享传承途径。探索文物流通领域“登记-交易”制度试点,严管严控国有文物藏品入市,鼓励放宽民间文物合法流通,依法处理涉案文物。出台关于鼓励和规范民间文物收藏活动的指导意见,指导相关社会组织调研编制文物鉴定办法或标准,启动非国有博物馆文物藏品登记备案,为提供多样化公共文化服务、鼓励民间合法收藏文物、促进文物市场活跃有序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制定关于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政策性文件,面向社会平等开放文物资源,明晰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法律规制、政策边界和各方权益。推进“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举办第八届“博博会”,丰富文化供给,促进文化消费,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文化需要。

      以加强文物对外交流合作为依托,充分发挥文物资源国际传播优势。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实施中华文物走出去精品工程,结合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外交活动、重大节庆、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节展赛事的时间节点和国家文化年、文化节,举办有影响、有分量的文物领域人文交流活动;建设“一带一路”文化遗产长廊,统筹规划对外文物展览、文物保护援助工程和合作考古项目,积极参与文化遗产领域国际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讲好中国文物故事,展现中国文明形象,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以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契机,有效提升文物事业治理能力与水平。制定文物领域“放管服”改革实施方案,再取消、下放、整合一批文物行政审批事项,真正做到紧盯目标、坚定推进、蹄疾步稳,真正做到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认真开展地方文物部门“放管服”改革落实情况专项督察,全面推行文物行政许可标准化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召开国家文物局系统改革发展座谈会,明确国家文物局机关各部门及直属单位的发展定位和主要职责,优化机构设置和资源配置。支持地方对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进行改革试点,鼓励不同区域进行文物保护利用差别化试点,试行文物合理利用负面清单和大遗址相容性利用制度,探索传统村落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下文物建筑的外部风貌整体保护和内部有机更新利用相结合,使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继续推进《文物保护法》《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修订工作,结合改革进程,完善修法思路和条款内容,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以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不断夯实干部作风建设。认真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和《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切实肩负国家文物局党组的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在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上更加坚定不移,在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上更加严格规范。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建设学习型机关。进一步提升国家文物局机关干部及直属单位领导班子的素质能力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鞭。全国文物工作者必须勇于担当、坚韧不拔,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更大贡献。(源自:国家文物局网)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