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马未都先生的收藏之道






[日期:2015-10-16]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字体: ]

 

收藏家、鉴赏家马未都先生

      马未都,汉族,1955年3月22日生于北京,祖籍山东荣成,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收藏专家,中国第一个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及馆长。
      从上世纪80年代起,马未都就开始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而让他名声大噪并以“瓷器专家”让老百姓熟识来源于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根据讲坛内容出版的《马未都说收藏》系列丛书让马未都立刻跻身知名作家行列。2008年,马未都以745万元的版税收入,登上“2008第三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5位,从一位瓷器专家成功转身为知名作家。由此形成的效应是,一头短花白头发、喜欢中式打扮的马未都一出现在公众场合,就有大量粉丝追随。

马未都与收藏大家王世襄先生

      中国古代曾热衷收藏,但这文脉曾一度切断。马未都算是最早一批从这断裂中拾起古旧的领头人了。看上去有些“古气”的他,在各种新鲜媒体分享他的收藏心得,算得上为公众收藏开枝散叶。

对于收藏领域的看法

      马未都说:“没有任何一个领域可以告诉别人,这个领域来晚了。机会永远有,只是每个时代的机会不同。”
      马未都认为,介入收藏晚有晚的好处,这样可以后发制人,先看清楚别人的问题,“我收藏早,有人认为早收藏是好事,但是与我同时代的很多人都大浪淘沙地离开了,时间只能锻炼我们让自己更接近逐渐变化的时代。”
      收藏一定要量力而行
      对于现在的百姓收藏,马未都建议一定要量力而行,“一是眼力,有没有能力去判断,没能力就多读书,多去博物馆参观;二是财力,有多少米熬多少粥,不能借钱买瓷器,也不能赌气做这个事情,这是对老百姓的忠告。千万不要用赌博的心态进入这个领域。”
      有藏友曾经问过马先生:“收藏之中让人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马先生毫不犹豫的回答:“是没钱!”一句话说出了无数收藏者的心声。
      他还曾说过一句话相信对广大藏友是一个启发:过我眼者即我有”。收藏当中,藏品永远都是流传,欲望再强烈,资金再雄厚,也不可能收尽天下奇珍。马先先还说过:“人类在文物面前,都是匆匆过客。”人的一生对一件文物来说,实在太短暂了,收藏最大的乐趣在于透过藏品去感受历史文化气息。

马未都先生藏品 唐代黑釉贴花壶

马未都先生藏品 南宋龙泉莲瓣碗

马未都先生藏品 北宋定窑酱釉渣斗

马未都先生藏品 北宋绞胎钵

      关于捡漏心理
      捡漏永远是老百姓最喜欢的神话,在马未都的收藏记忆中,确实有人买了几块钱的东西,结果赚了很多钱的,但他警告老百姓,这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马未都说:“人人都崇拜神话,但是收藏本身是陶冶性情,和买彩票不一样,不能以买彩票的心情买文化产品,这一定是有问题的。”
      现在的收藏市场几乎无漏可检,能够买到真品已属不易。如果从投资的眼光看,买到真品即是珍品,未来才会有升值的空间。
      现在很多企业家投资艺术市场,在谈到如何区分艺术品的投资价值时,有些做的比较成功的艺术投资商曾表示过:如今辨别真假很难,专家都经常打眼,我有资金,那我就只买贵的,我买大家都想买的东西,让大家帮我掌眼就会避开很多风险。不管怎么说,有些观点还是能够给予我们启发的。

马未都先生藏品 明成化黄釉暗刻龙纹碗

马未都先生藏品 康熙红釉直颈瓶

马未都先生藏品 康熙郎窑绿釉梅瓶

马未都先生藏品 乾隆桃花洞观音瓶

马未都先生藏品 雍正霁蓝釉药钵

马未都先生藏品 雍正仿官釉花口尊

      收藏中的真与假
      真假在文物鉴定中是很重要的,而在公众收藏领域却未必。很多事也像收藏一样,最重要的是你是否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不是真假本身。收藏中的真假确实对藏友们来说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知晓如何为真,真又为何!
      收藏常需要多交流
      在马未都先生四处收藏古董的时候,周围的人都还没什么兴趣。每次他买到一个好东西想跟朋友分享交流,都找不到人。再后来,他又以收藏之事去过百家讲堂,之后索性当起了一个收藏节目的主持。
      收藏是一种文化,文化需要传承。藏友之间的交流不仅仅是藏品之间的交流,更重要的乐趣在于收藏知识的分享。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       马未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