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两年前的首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相比,今年到中国上海参加第二届世界华人收藏家的著名收藏家更多,有不少是来自宝岛台湾,蔡一鸣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现年83岁的蔡一鸣先生祖籍浙江湖州德清县,曾任中华文物学会第二任理事长,并创立台湾著名收藏组织“清翫雅集”,任首任会长。收藏资历长达31年,以“乐山堂”为堂号。早年专注收藏历代名瓷,后来又倾心古现代书画。在鉴定方面也颇有建树,已出版《乐山堂藏瓷》和《乐山堂藏中国书画》,收录所藏精品。
“清翫雅集”的由来
众所周知,台湾收藏团体“清翫雅集”的创始人就是蔡一鸣。但并不知道“清翫雅集”这个名字的来历。蔡一鸣对此细细道来。
到1992年,台湾的收藏家已经不少了。有次,蔡一鸣在飞机上碰到“寒舍”的老板蔡辰洋,他建议蔡一鸣出面成立一个像香港“敏求精舍”一样的收藏团体,让新进的收藏家彼此有交流、切磋的机会。那时候,蔡一鸣刚好担任中华文物学会理事长,所以就同意出面号召。
当时很多人提供了收藏团体名字,但蔡一鸣都不满意。后来他想到曾在故宫月刊看到一篇文章,在明朝嘉靖年间有一套古书,专门讲述收藏的事,书名叫“清翫”,内容包括“清翫字画”、“清翫瓷器”、“清翫铜器”。以古字来看,“翫”字就是“玩”,“清翫”也就是玩赏的意思。在中国已经找不到这个字了,只有在日本才有“翫”字。收藏团体的名称如果用“玩”字,感觉不够慎重,所以就决定用“清翫”。蔡一鸣刚提出建议时,也有人不怎么赞同,后来故宫瓷器专家那志良和收藏家联谊时,听到“清翫”的名字,直说“很好”,大家就同意用“清翫雅集”来命名了。
当时香港“敏求精舍”选择会员的标准非常严谨,要看你收藏的东西是否够水平,而且他们也不希望会员是拿古董做买卖的,要求真正的收藏家才能人会。“清翫雅集”也一样:一位会长最多做一任,一任最多两年,之后一定要换,大家轮流做会长。至于会员,一开始邀请有分量的收藏者加入,而且要开大会,取得每一位会员的同意才能入会。初创时的构想是希望每个月聚会一次,每次聚会时,大家可以把买到的古董珍品拿出来交流讨论。现在还是维持每个月的聚会。那时,希望在拍卖会之前,大家可以沟通一下,如果有人想要买的、标的,别人就不要去抢了,免得哄抬价格,但这个构想,后来也行不通。蔡一鸣笑着说:“看到好东西,大家照抢。”
从小就和收藏家有接触
蔡一鸣在上海念中学时,很多同学的父亲或祖父都是收藏家,他从小就看过许多珍贵的古董和字书。当年上海的大收藏家、后来香港“敏求精舍”的创办人胡惠春就是他同学的大哥。创办庆云银楼的郭老先生是他同学的邻居的祖父,这在他眼中是真正的收藏家。那时他对古董收藏还懵懵懂懂,很多年后在香港看了拍卖会的预展,才发现那些古董和小时候见过的东西都很像,从此引发了收藏的兴趣。
蔡一鸣虽住在台湾,但没在台湾买古董,第一件藏品是1979年在香港买的。主要是当时台湾并不时兴收藏古董,一直到台湾的经济起飞,大约是1988年之后股市上了万点,有钱人多了,收藏古董的风气才慢慢起来。
蔡一鸣买的第一件藏品是瓷器,当时拍卖市场最热门的是瓷器。不过他也是利用到香港工作的机会整整看了三年的拍卖预展才下水的。早期蔡一鸣收藏的多半是明清朝时期的瓷器。现在乐山堂所收藏的瓷器中,有一只万历年间的紫地黄龙碗,全球有记录的不超过4个;另一件明朝正德年间的绿龙纹碗,更是孤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