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谁是幕后的文物造假者?






[日期:2012-03-21]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刘洪波 [字体: ]

  艺术品网站调查了“地下作旧产业”,媒体报道了“中国文物造假产业”。仿古制作是一门工艺,仿古工艺品有其市场。这就好像首饰市场上,既有黄金钻石,也有只是看起来像黄金钻石的饰品,都可以合法存在。真品和仿品各有价格,售卖不能打混,否则就是欺诈。但如果说首饰市场上只能卖黄金钻石,不许卖看起来像黄金钻石的东西,岂不荒唐?谁能剥夺买不起黄金钻石的人装饰自己生活的权利呢?

  所谓“地下作旧产业”,或者“文物造假产业”,其实应当被称为“文物仿制产业”。仿制古瓷、古玉、古铜器,以及古旧字画,都是可以的,而且技术越能乱真越好,只是售卖不能按真品交易。仿制品向来就有,仿制业向来就存在。博物馆里有仿制品,代真品陈展;纪念品商店里有仿制品,满足游客的喜好;地摊上当然也有仿制品,大多也就是买个心爱的玩意儿罢了,立志在地摊上淘宝的人没有几个的。仿制品市场,原本并不离谱。确实有些仿制品按照文物交易了,并且卖出天价来,这不是仿制业的责任,而是收藏市场的混乱造成的。天价是有另一个制造过程,有时是专家花眼,有时是专家蒙人,而更加奇怪的是拍卖只负责交易一件物品,而不负责其真伪,这就使高档收藏品市场上充斥了与标称不符的假货。一件仿制的玉器,手艺人拿到的可能就千把块钱,到拍卖行拍出了上亿的钱,这难道要怪“地下做旧产业”或者“文物造假产业”?

  那些手艺人,其实往往并非“地下”。他们可能是合法仿制的,仿制是其登记在册的经营,也交纳经营的税款。一些仿制业兴盛的地方,明确表示工艺制造是其支柱产业。但最终,有部分仿制品成了拍卖行奇货可居的售品。人们不去追究谁出具了“真品证书”,谁售卖假货,而指责仿制者“地下”、“造假”,岂非怪事?

  这里面有一种话语的不公正。从事仿制行业的,是些手艺糊口的人,而把仿制品拿去奇货可居地进行交易的,是社会的高端行业和高端人物。于是,收藏拍卖市场混乱了,不去规范收藏拍卖行业,而是怪责于仿制行业,以示“清除源头”,意思是成千上万的仿制业工人失业了,收藏拍卖市场的秩序就好了。换言之,要实现高档行业与高档人士的放心交易,这个社会必须让成千上万的工人失去生计,而且必须使所有人消除购买仿制品的需求。如果你不能富到可以购买真文物,那就连在家里摆个小仿古装饰品的趣好也不能有。

  文物造假在收藏拍卖业大量存在,但源头在将仿制品变成文物的环节,仿制业整体上跟文物造假没有关系,将矛头指向工艺仿制行业,只是话语的霸权而已。(刘洪波,知名杂文家)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