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泉和他的藏品
冀州市财政局扶持冀宝斋博物馆“国宝级”文物的相关文件
近日,作家马伯庸[微博]发博文称位于河北冀州市的冀宝斋博物馆收藏大量山寨藏品,惊呆了众多网友,“奇葩”名声不胫而走。
7月13日,记者来到这家博物馆,售票人员称正常运营,该馆总顾问魏英俊告诉记者,“我们的手续都齐全,哪能说关就关?”
而第二天,冀州市冀宝斋博物馆问题联合调查组发布消息称,要求“冀宝斋博物馆”闭馆整顿,撤销其民营非企业单位注册登记证。
雷人“司令”
“我是在弘扬民族文化”
提到冀宝斋博物馆,就不得不关注其创始人,68岁的馆长王宗泉。
王宗泉是冀州市二铺村人,自1970年至今一直担任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在当地,不少人都称他为“司令”,并且都知道王宗泉爱好收藏。
“你说我是假的,你拿出证据来!我这些东西,都是真的!你觉得是假的,你拿一个来,我买你的。你们记者,我给你一个亿你也仿不出来!这画工和原料,现在的水平远远达不到原先的程度。”提到真伪,王宗泉有些激动。
一些熟悉“司令”的本地人告诉记者,玩了30多年的“收藏”,王宗泉已经达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觉得别人都是外行,很难听进别人的意见。
2005年王宗泉被中国文物学会吸收为理事,在收藏界,有不少人都知道有个民间收藏家叫王宗泉。
“这是我们村自己的地,原来就是一片荒凉,什么都没有的大坑,还是我们给垫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二铺村当时在开发冀州市灵秀山庄时,从地下挖出了不少陶器和瓷器残片,有些古董贩子闻风而来,从老百姓手里廉价收购瓷器,这引起了王宗泉的关注和思考。为了把这些散落在民间的古陶瓷收集起来,他开始收集老百姓手里的“宝贝”,不问真假一律照单全收,这其中也吃了不少苦头。
一段时间内,“收假货的老王”成为附近村民调侃王宗泉的称呼。
“你不建馆,怎么保护,怎么弘扬民族文化?如果只有一件两件我建什么馆?收藏形成了规模,怎么保护下来,传承下去,这是责任。”收的东西多了,村里的办公室放不下了,连村里澡堂都用上了,王宗泉就琢磨着建立个馆扩大保护规模。
博物馆建立前后,也有一些村民质疑,建博物馆不挣钱,纯粹是为了满足“司令”个人爱好。
“文化产业,你不能拿钱来衡量。我收上来了,保护起来了,就留在国内了。要是流到国外去,500万卖的,你5个亿也买不回来啊。你不能用老百姓的眼光去看这个问题。尤其这个鬼谷下山的罐子,老百姓也不敢要钱,民间两三千就卖了,在国外拍的同款就是两个亿。”王宗泉说。
“既然开馆,肯定会有争议,人们必然会问是真的还是假的?可真要去鉴定,一件东西至少1000块钱,还要提成5%至10%,我哪拿得起这个钱?”王宗泉坦言文物界的鉴定乱象,使其不想去“掺和”,他相信自己。馆内4万件藏品都是王宗泉自己一人把关收进来的,而且只收不卖。“我比他们有经验,我用得着他们鉴定?有些专家就是原来的文物贩子,只不过因为他们开始搞的早,国家需要他们,就成专家了。”
王宗泉收古董消息传开后,据说来自全国各地送货的人排起的长队约一公里。结果,馆内收藏的“元青花”数量比全世界的总量还多。
“办博物馆,这些年唯一亏欠的,就是二铺村的老百姓。”博物馆总顾问魏英俊告诉记者。
“我们现在按人头分钱,每年每人还能分到3000多元。”二铺村在1984年被评为当时衡水地区第一个小康村,现有400多户居民、1500多口人,这些年一直实行集体经济,吃水用电吃粮食都不用百姓掏钱。
社会光环
纷至沓来的“荣誉”
7月14日下午,冀宝斋博物馆的门口竖起了“闭馆”的牌子,此前被质疑颇多的“河北省少先队实践教育基地(2010年7月)”“衡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9月)”“省级科普基地(2012年12月)”“国家3A景区”等牌子也被摘下,一些慕名而来的游客直摇头,怎么就关了呢?
2011年8月25日,经冀州市民政局批准,2010年开业的冀宝斋博物馆正式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其业务范围包括“利用我馆设施、空间和影响为我省其他文化门类服务,推动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和“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地方官员曾表示,该博物馆是一张地方文化名片。在冀宝斋的二楼,和很多地方博物馆一样,悬挂着很多政府官员和收藏名家来参观的照片,这其中包括原河北省里一些主要领导。
在冀宝斋的第九展厅,记者看到了包括落款为“启功”等的多幅书画作品,据馆内讲解员介绍,这是针对澳门回归这一重大事件专门建立的。“很多小
孩参观这个,受到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魏英俊向记者说。据悉,近一年来有三四千学生前来参观。
这些牌子到底是怎么来的?
“我反正不去找他们,这牌子也不是我挂的。如果没有我这博物馆,你会到冀州来?”王宗泉反问。“这些牌子都是上面公示的,审批文件也不给我们。有的表填起来跟一本书似的。”魏英俊介绍。他告诉记者,除了3A景区是他们精心准备去申请的之外,其他的荣誉“很多时候,是上面打招呼,才去填表的。”
除了政府的“捧场”外,博物馆接连收到不少各种协会和媒体寄来的材料。其中一家国内网站发来节目制作邀请函,标明为冀宝斋制作一期节目,由冀宝斋承担7万6千元的制作费用。而此前颇受争议的“世界华商大会”也来函邀请王宗泉出席活动。
就这些牌子的真实性,新华社记者10日曾致电河北省科技厅、共青团河北省委、河北省旅游局核实,他们对冀宝斋博物馆以上身份予以确认。但共青团河北省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颁发牌子时,是地方推荐的,并没有到实地去过。河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审批程序首先是市科技局推荐,然后组织专家评审、考察,然而评委中就没有搞文物的。
“(河北)文物局他们现在说不知道,你看看,好多领导都来过,怎么可能不知道?我们只向衡水市报批了,不知道要向河北省报批,也不知道怎么报。”对于河北省文物局称冀宝斋未曾向他们报批,副馆长邵宝明觉得这是不负责任的说法。
记者在冀宝斋博物馆提供的一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申请评定报告》中看到,3A景区的审批细则上,记者并没有看到关于文物鉴定的规定,只是对景区的规模和服务设施等内容有着详细的规定,其推荐单位给出了75分的评分(满分100分)。
文化样本
一个县级市的旅游梦想
“这些年来参观的哪的都有,大部分是行家。我们在做交流,是有贡献的。”王宗泉认为自己的博物馆给冀州增了光,带来了社会效益。
衡水湖位于衡水市和冀州市之间,近些年,由于湿地保护公园的建立,吸引了不少省内外游客观光旅游。沿着衡水市区向南,经过新修建的中湖大道可以直接到达冀州,这条并不宽阔的马路两边绿树成荫,干净整洁,去年还成为“衡水湖国家马拉松赛”的比赛场地。
在中湖大道接近冀州的路段,记者看到,道路两边的围挡上面,详细介绍着即将建设的道安寺景区的规划,不仅包括寺庙建设,还包括相应的商业区建设。这就是总投资140多亿元的道安寺风景区,包括冀州市著名的旅游景点,这些都是以二铺村为中心。
今年7月1日,“衡水湖号”旅游专列开出,以方便北京、石家庄等地的游客到衡水游玩。为了配合衡水湖号旅游专列的开通,衡水市还专门推出了以衡水湖为主的多条旅游线路,希望以此为契机带动衡水市的旅游产业发展。
“冀宝斋博物馆在历时三十年的收藏过程中,发掘并收藏了一些自唐代上至远古的瓷器,对于这些颇有争议的瓷器,也特陈于展柜,目的是给研究中国瓷器史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实物平台,以便于大家共同探讨,破解历史,还原真相。”在冀州市委宣传部和冀州市旅游局印制的“风情冀州一日游”宣传册上,冀宝斋博物馆被作为重点景点予以推荐。
“中国北方将崛起一座‘水市湖城’”,2009年,时任衡水市委书记的陈贵提出这样的构想,让不少衡水人颇为吃惊:一向缺水的华北平原城市是否能承担起这样的城市定位?“建设水市湖城”也成为一段时间内,衡水街头到处可见的标语。
“冀宝斋的建立,没有陈书记是建不起来的,你看整个湖边就这么一个独体建筑。”魏英俊这样告诉记者。而当地官员私下承认,他们心知肚明冀宝斋里很多东西是假的,邀请那么多领导来捧场纯属迫不得已,因为当地确实没别的地方值得看。
在2010年的冀宝斋开馆仪式上,衡水市宣传部长解晓勇、冀州市委书记刘全会等和一些专家学者悉数出席。衡水市政府对冀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借助建设生态宜居的北方湖城的有利契机,发挥资源优势,精心谋划项目,聚集社会力量,形成发展合力,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快发展,在全市文化建设后总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解晓勇称,冀宝斋博物馆成为冀州市“九州文化之首”文化建设中重点打造的标志性文化建设,也成了衡水建设“十馆一中心一剧院”重点项目之一。
诸多社会光环的背后,是冀宝斋博物馆严重的赤字经营。
据魏英俊介绍,冀宝斋开馆以来,全部投资用了6000万元,产权属二铺村集体所有,第一年的门票收入大概有58万元,而运营成本每年至少要300多万元。
2010年,冀州市财政局曾向省财政厅申请100万元的“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专项资金用于冀宝斋博物馆的建设。
“由于博物馆是非营利的,2012年政府给了80万的补贴,今年给到了100万。这些钱也不是白给,政府各部门来参观,我们都不要钱。包括政府占我们村的地开发项目,有180亩地,但是没给钱,项目建成后,每年给二铺村60万元。”王宗泉说。
就这样,冀宝斋被一步步架上了当地旅游经济的“神坛”。冀宝斋被“文化名片”的背后,恐怕是一双双说得清却道不明的利益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