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 采用熔剂较少的高岭土或瓷土为原料,这类粘土中氧化硅和氧化铝的含量较高,Fe2O3的含量一般在2%左右,需要1200℃以上的温度才能烧结。商代原始瓷器的胎体淘洗工艺较粗,从春秋后期开始质量明显提高,胎体坚致细腻。由于含铁量较高,胎体颜色多为灰色或灰白色。
釉 采用石灰石和粘土配制的釉料,也就是石灰釉。釉料中CaO(氧化钙)的含量大多在16%左右, Fe2O3的含量一般在2%左右,因此烧成后釉面呈青绿、青灰或青黄色。原始瓷器的配釉、施釉工艺都比较原始,釉层稀薄,施釉不匀,明显处于初级阶段。
成型工艺 商周及春秋前期主要是采用泥条盘筑法,需要经过拍打才能成型。因此在器物内部常常留有“抵手”抵住的凹窝,外壁则常常留有拍印的痕迹。此时造型比较简单,厚薄不匀,不够规整。春秋晚期开始采用轮制法,胎壁变薄,造型规整,厚薄均匀,器物造型也更加复杂。
造型 原始瓷器主要是模仿当时陶器以及青铜器的造型。商周时期器型少而简单,常见的有尊、罐、豆等少数几种。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胎体质量和成型工艺的提高,造型也更加丰富,其中模仿青铜礼器的鼎、豆、尊、盉以及乐器中的甬钟、编磬、淳于等复杂造型,都达到很高水平。
装饰 原始瓷器的装饰主要以各种几何图案为主。常见的有方格纹、锯齿纹、水波纹、云雷纹、网纹、叶脉纹、S形纹、乳钉纹、圆圈纹等。常用的装饰技法有拍印、划刻、堆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