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西沙水下文物调查持续进行中






[日期:2014-01-04] 来源:新华网   作者:赵叶苹 [字体: ]

   
  新华网海口1月2日电(记者赵叶苹)居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要冲的我国南海诸岛,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我国古代文化遗产,那里有中国人留下的炭粒,也有中国人烧制的陶瓷、无以计数的中国货币,还有那一艘艘沉寂海底的中国船骸……

  从1998年至今,国家文物局开始大规模的水下考古调查与发掘,特别是2007年以来,每年都会组织至少一次的水下文物调查,获得文物约2万件。截至目前,海南已确认水下文化遗存128处,其中北礁沉船遗址、甘泉岛唐宋居住遗址、华光礁沉船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中国西沙水下考古队调查范围多集中在西沙群岛的岛屿周边,以及礁盘内外,平均水下调查深度在40米以内,考古调查深度和范围不断扩大。

  自1998年参加西沙水下文物调查,至今活跃在南海水下考古一线的考古队员黎吉龙谈起海底文物,动情地说:“每次潜入海底,直击水下文化遗存时,总能让人情不自禁地惊叹,发自内心地敬重这片海底蕴藏了如此厚重的历史文化堆积。”

  到目前为止,最具里程碑意义的南海水下考古发掘,要数2007年至2008年开展的西沙华光礁1号沉船遗址考古发掘,“那是中国第一次进行远洋海底沉船整体打捞作业的成功尝试。”海南省文物局局长王亦平说。

  考古人员在华光礁1号沉船遗址共发掘出水瓷器1万多件,出水船板511块,有种类丰富的宋元青瓷、影青、白瓷,造型精美,图案绚丽。根据船体构造和出水器物推断,“华光礁1号”沉船是一只古代贸易商船,它满载着中国瓷器等货物前往东南亚进行交易,去程中遭遇不测沉没。

  随着一艘800年前中国古代商船的成功出水,沉睡海底的三沙文明,一同浮出水面。“这为研究我国航海史、海外贸易史、陶瓷外销史提供了重要信息,具有非凡的学术价值。”王亦平说。

  为让更多的人了解南海,观赏到珍贵的南海水下文物,依托“华光礁1号”沉船的发掘成果,海南省博物馆自2011年11月15日起推出大型展览《大海的方向》,该展作为我国首个远洋水下文物展,去年8月22日至10月7日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展出,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更进一步研究和保护南海水下文化遗存,让更多的人了解“海上丝绸之路”南海航线千余年前的繁荣昌盛,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投入,加强文物执法巡查和水下考古调查。

  考虑到目前发现的沉船遗址均处于40米以上水深的海底,为进一步拓展考古深度,去年上半年,考古人员利用科技设备,对各沉船遗址周边60米深的海底进行物探,掌握海床地形,寻找可能的线索,为进一步的考古挖掘做准备。

  与此同时,对一些研究价值高、受到破坏风险相对高的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如珊瑚岛1号沉船遗址、金银岛1号沉船遗址等。“挖掘出的文物将进一步为相关历史研究提供实物资料,也为建设中的海南省博物馆二期和正在筹建的国家南海博物馆准备更多展品。”黎吉龙说。

  而正在建设的南海水下考古基地、西沙永兴岛水下考古工作站、国家南海博物馆,则将成为南海水下考古及文物展示的重要平台。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