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是天堂的神,却像世俗的人。
南北朝是中国一个分裂的朝代,分为南朝和北朝。南朝依次是宋、齐、梁、陈 ; 北朝依次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在北方,强大的北魏王朝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了解此时历史,能更好的了解西魏佛像是对北魏佛像的继承与发展。
历史的传承和发展
西魏(534年-556年)短短二十余年,就佛像雕塑而言,西魏是在北魏的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虽然没有太多创新,但雕塑的整体水品较高,无论技法还是形象都具有时代的烙印。
水涡纹高肉髻,内穿僧祗支,胸前系结,外披通肩袈裟,结跏趺坐。衣服上有残存彩绘痕迹,覆于佛座前的衣褶呈现圆转的线条,质感厚重,层次分明,富有装饰趣味。佛面形方圆适中,端庄典雅、微微俯视、和蔼可亲,本尊集中体现了西魏造像的美感。
世俗化:这里的雕塑与北魏相比,同为宗教题材的雕塑,造型更加本土化,也就是说此时的雕塑形象把本土人们的生活面貌,造像者对美的追求,对佛教文化的理解融入到佛像的塑造中,我们可以把这些复杂的因素称为世俗化。
男童头戴毡帽,童女梳着双发髻,双眼细长,眉宇间流露出天真与稚气。虽然其五官主要特征还受这一时期佛像造型风格的影响,但“以人为对象”塑造无疑是一大进步。
童男、童女所表现的虔诚,不是苦行者的虔诚,而是在时代思潮影响下的童稚般的真诚和愉悦。所以,麦积山塑像受当地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其表现了当地的人与情,使佛教造像好像在生活中似曾相识,使人感觉佛国世界的可亲可爱,从而虔诚信奉。
这一时期的造像都从墙壁脱出,都以圆雕的形式表现。与北魏时期的雕塑相比,造像向圆润饱满的形式发展,长方清瘦的脸型变为长圆脸型。
西魏主要延续北魏中晚期的服饰和衣纹的处理手法,在整体造型逐渐脱离秀骨清像的同时,形体开始饱满厚重,这一重要转变主要体现在下身裙摆衣纹的处理上,平面的影像依然是对称式的装饰手法,可线与线之间的衣褶不再是直角阶梯式或圆角阶梯式,取而代之的是接近客观自然的衣纹形态。
西魏菩萨像
西魏传承了北魏晚期生动活泼的表现方法,不仅仅简单地再现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场景,而力求通过形象的内心刻划表现活生生的人物情感和精神境界,并强调对美的追求。(西魏的佛像已经完全变成典雅端庄、善良美丽的母性形象。)
一.维摩诘菩萨像
他是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据《维摩诘经》讲,维摩诘是古印度毗舍离地方的一个富翁,家有万贯,奴俾成群。但是,他勤于攻读,虔诚修行,能够处相而不住相,对境而不生境,得圣果成就,被称为菩萨。
维摩诘是自魏晋以来北朝至隋唐盛行不衰的佛教艺术题材之一,多见于绘画。此窟维摩诘头梳小髻,造型清瘦,宛如封建士大夫形象,睿智、从容安详,不同于壁画和浮雕中通常所见似病容的老者。
菩萨与弟子像
其他菩萨及胁侍菩萨像
北朝至西魏佛造像艺术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