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二十三】冯先铭《有关钧窑诸问题》






[日期:2012-01-31] 来源:《中国钧窑考》  作者:苗锡锦 [字体: ]

二、江苏宜兴窑仿钧
宜兴窑烧瓷有悠久历史,据十年来的调查,发现汉代原始瓷及六朝到唐的青瓷窑址十多处。规模较小,不及浙江,质量相比也有逊色。但至明清两代,宜兴窑终于名传海外。宜兴盛产适宜制壶的优质原料,而且有多种颜色,这是宜兴窑紫砂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宜兴紫砂赖以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拥有数量较多的名工巧匠,不少都见于著录。十六世纪后半叶至十七世纪前半期是宜兴窑的黄金时代,紫砂壶几乎独霸了江南广大地区的陶瓷市场,同时兴起了一种带釉的器物,这种带釉器物主要以摹仿宋代的官、哥、钧等名窑釉色,其中以摹仿钧窑的较多,并博得社会的赞赏,获有“宜钧”之称。
文献提及宜兴仿钧以明王穉登《荆溪疏》为最早。王穉登万历十一年游荆溪,《荆溪疏》记录了旅游所见,书中说:“宜兴古阳羡也,一名荆溪……蜀山黄黑二土皆可陶,陶皆穴火,负山而居,累累如兔窟。以黄土为坯,黑土傅之,作沽瓴、药炉、釜、鬲、盘、盂、敦、瓿之属,鬻于四方,利最博,近复出一种似钧州者,获直稍高陶者甬东人,非土著也”。清初谷应泰《博物要览》在钧窑条后说:“近来新烧此窑,皆宜兴砂土为骨,釉水微似,制有佳者,但不耐用耳”。清嘉庆蓝浦《景德镇陶录》欧窑条说:“明代烧造为江南常州府宜兴人以其姓欧皆呼为欧窑”。降及民国初年许之衡《饮流斋说瓷》,更具体地指出:“欧窑乃明代宜兴人欧之明所制,形式大半仿钧故曰“宜钧”。从这段记载中可约略看出宜兴仿钧的梗概。原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清宫档案之中也留下了有关宜兴窑的若干记载,它们分别散见于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的记事录和活计档里,从档案可以看出雍正皇帝非常喜爱宜兴紫砂壶,例如:“雍正四年八月二十日海望从圆明圆持出宜兴壶大小六把,并奉旨照此款式打造银壶几把,珐琅壶几把,其柿形壶的把子做圆些,嘴子放长。”从这里可以看出宜兴窑紫砂壶对清宫金属工艺品的影响,雍正十年十一月十一日档案里提到“太监沧州交宜兴壶四把,传旨此壶的款式略蠢些,收小些做好”。档案中有的述及欧窑,有的谈到宜钧,如雍正四年三月十一日圆明圆送来器物中就有宜兴挂釉瓶二件和欧窑方花瓶。”类似的记载在档案里还有不少。故宫博物院藏品有清宫旧藏宜兴仿钧器皿数十件,其中大部分为宫廷陈设品,有的与档案记载相吻合,这就是判断宜钧的相对流行时间找到了依据。
三、广东石湾窑仿钧
广窑在今佛山市石湾镇,关于广窑,历来有宋时创建于阳江,明代迁于石湾之说。此说始于清末民初,似来之于厂肆。阳江、佛山石湾两地都经过了多次调查,并发现了窑址,出土标本的年代,阳江属于宋,佛山属于唐宋,经过实地考察,初步了解到两窑的烧瓷年限,阳江先于佛山石湾的成见也由此得到澄清。
石湾窑唐宋时烧青瓷和黑瓷,明后期开始出现仿钧作品,清代仿钧成风,因有广钧之称,文献论及广窑的,以明清民国时居多,描述均较具体。最早记载见于明正德时的《霍谓崖家训》,书中涉及石湾窑者凡三见。家训中谈祭祀,只三爵用银,其余酒瓶、茶瓶、酒盏、茶盏、碗、碟等俱用石湾瓦器,家训还谈到,平时或宴请时的膳食用具也用石湾瓦器,不许用饶州磁器。家训反映了霍氏的俭朴,同时也反映了广窑不仅质量粗陋,价值也比饶瓷低廉得多。清雍乾时期《南窑笔记》一书于钧窑的后面提到了三个仿钧的瓷窑,其中之一即广窑,并说:“广窑有一种青白相间麻点纹者,皆瓶、钵之类,胎骨轻脆,不堪赏鉴。”《南窑笔记》作者对清前朝广窑仿钧器物特征做了比较概括的描述与评价,书中所指的广窑,即佛山石湾窑。从记载中大体可知石湾窑仿钧的时间。关于几处瓷窑仿钧时间的先后问题,似乎石湾窑在宜兴、景德镇两窑大事仿钧之后,两窑盛行仿钧是在清康熙雍正年间,而石湾窑仿钧似受到两窑的影响,时间大体在清乾隆时期。《南窑笔记》提到仿钧的还有宁青窑,就它“颜色薄暗,五色杂沓”,宁青窑见诸文献者仅此数语,窑址在哪里,迄今尚无线索可寻。
四、景德镇窑仿钧
景德镇为宋代江南地区著名瓷器产地之一,宋代以盛产色质如玉的青白瓷而驰名,对江南地区瓷窑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宋元两代摹仿景德镇青白瓷的瓷窑大量涌现,已经发现窑址的有;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安徽、湖南、湖北等八省近三十个县市,形成了以景德镇为中心的青白瓷系。
元代景德镇制瓷工匠以氧化钴、氧化铜为呈色剂,烧出了青花、蓝釉、釉里红、红釉等新品种,使景德镇瓷器生产面貌为之一新。青花瓷器问世以后,不仅丰富了瓷器装饰题材,对明清两代也有极大影响,并成为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流,始终盛烧不衰。元代后期 ,景德镇一度仿烧宋定窑印花大盆,开启了摹仿宋代名窑瓷器的先声。
明代景德镇上升为全国瓷器烧造中心,产品不仅供应国内广大地区,而且大量行销海外,明清两代御窑厂的建立,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到十八世纪前叶,景德镇瓷器生产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所烧瓷器不论造型或纹饰都具有不同时期的时代风格。明代前期摹仿宋代名窑瓷器又一度兴起,这类仿品有永乐时期仿龙泉和景德镇青白瓷,宣德时期仿汝,成化时期仿哥、仿钧等等。仿宋代名窑瓷器之风莫过于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故宫博物院藏品中这类官窑瓷器数量相当多,其中不少是根据皇帝个人喜爱授意而制作的。清宫旧藏档案留下了大量的珍贵资料,有助于对这类问题的了解。
景德镇仿钧窑最早始于明成化时期,传世品中有紫红釉碗盘,分别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碗均浅式,口外撇,里外施釉,均呈紫红色,底部无釉,修坯留有旋纹,圈足削平。台北故宫博物院出版的钧窑图册之中,图三十三紫红釉碗及图三十四玫瑰紫釉盘,即属此类仿钧作品。清代雍正御窑厂仿烧钧窑作品较多,有的从造型到釉色均尽力摹仿,如仿宋钧窑三足洗,多数都只仿釉色,清宫造办处档案中有涉及仿钧内容的,如“雍正七年八月初七日圆明园来帖内称,闰七月二十日,郎中海望持出菊瓣式宜兴壶一件,奉旨交给年希尧照此款式做钧窑,将霁红、霁青釉色烧造,钦此”。“雍正十一年正月二十一日司库常保首领太监萨木哈奉旨照着宜兴钵样式另寻宜兴钵一件交与烧瓷器处,将钧窑、官窑、霁红、霁青钵多烧些送来,其钧窑的要紧,钦此。于十二月二十三日内务府总管年希尧家人郑天锡送来钧釉磁钵十一件。”雍正七年仿钧菊瓣式壶今天仍保存在故宫博物院,并得知这件壶的制作过程。雍正时期窑变花釉传世品较多,窑变花釉是在仿钧过程中出现的,由于在窑里变幻莫测,很难烧出纹理色泽相同的作品。火焰青和火焰红釉比较少见,是泛指窑变花釉中纹理有如火焰形状的专门称谓。《南窑笔记》对仿钧釉作了很好的说明:“今所造法,用白釉为底,外加釉里红元子少许,罩以玻璃红宝石晶料为釉涂于胎外,入火籍其流淌,颜色变幻听其自然,而非有意预定为其色也。其覆火数次成者,其色愈佳,较之古窑,何多让焉。”此外,雍正时另有炉钧釉一种,先在窑炉中高温烧胎,然后施釉,再在烘彩的小炉中低温二次烧成,故称炉钧釉。
钧窑由于有瑰丽的色调,釉在窑中变化万千,具有自然美,不仅元明清三朝着力摹仿,今天仍为各地瓷窑所继承和仿烧,并不断有所创新,使钧窑这枝绚丽的花朵重放异彩。


     
【此文出自《河南钧瓷汝瓷与三彩》(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编辑,紫禁城出版社出版)】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