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河南鹤壁古瓷窑遗址






[日期:2015-01-19] 来源:中国瓷网  作者:绿宝石 [字体: ]

宋元时代北方民间瓷窑址。位于今河南省鹤壁集市的汤、淇两河沿岸,鹤壁集镇曹家村一带,共发现窑址10余处,其中以鹤山区鹤壁集西边瓷窑的规模为最大。窑址总面积约84万平方米。创烧于唐而终于元。1955年故宫博物院进行调查,1963年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发掘。公元710年,鹤壁集已经形成,窑址因地得名,亦称“鹤壁窑”。从窑系来说,鹤壁集瓷窑属磁州窑系,其产品有白釉瓷、黑釉瓷、酱釉瓷等,纹饰有刻花、铃花、剔花、印花、加彩等,构图简练,笔法流畅,写实性强。该遗址在我国古代陶瓷史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唐五代时期,鹤壁集窑窑具都用耐火土制成。匣钵敞口,直壁。窑柱成管状。支具分圆形垫饼和上下用圆形垫饼中间以柱相连的两种。烧制器物以白釉瓷器为主,黄釉占一定比例,黑釉次之。器物有壶、瓶、罐、碗等。北宋时期,匣钵有直壁深腹与直壁方唇下部作锅底形漏斗状两种。烧制瓷器仍以白釉为主,豆青色釉与黑釉器为数不少。器形有碗、盘、罐、钵等。瓷器制作技术较以前有所提高,烧制品种增多,装饰花纹也渐趋复杂,有刻划花和白地绘黑花等。金代继承北宋技术,窑具较前复杂多样,除多种式样的匣钵外,还有各种支垫与器托等。在装饰技法上更为丰富多彩,有刻花、划花、印花、白地绘黑花,还生产釉上加红绿彩器物。器形有各式瓶、壶、盂、钵、碗、盘等。褐黄釉折沿大盆最具特色,盆内施黄釉,外施黑釉,器内多刻划各种纹饰,有的划一昂首的鹅游于水上,有的划莲花、荷叶。兔纹也比较常见,其作法是先划兔吃草的主题纹饰,在纹饰内敷一层薄薄的白色化妆土,然后施釉,在褐色地上衬托出褐黄色纹饰,这是鹤壁集窑的特有之作。

元代除烧制黑釉、酱釉瓷器外,还继续烧造白地绘黑花器物,但瓷质和施釉均较粗糙,仿钧窑的天蓝釉和带有紫红色斑的瓷器却大为增加。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       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