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一部中国陶瓷史 半部在浙江”——龙泉窑






[日期:2016-10-13] 来源:古玩元素网  作者:佚名 [字体: ]

 

      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中国陶瓷研究之父”、中国近代享誉世界的陶瓷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陈万里。

      在整个中国陶瓷历史中,有一种青瓷不以华丽繁复的纹饰为炫耀,而以施釉肥厚、釉色苍翠、淡雅温润见长,追求一种含蓄内敛的自然之美。其窑火延续千年,一直为世人,尤其是文人雅士所追逐赏识,这就是龙泉青瓷。

宋代龙泉窑青釉塑贴双鱼纹洗 故宫博物院藏

      龙泉位于浙西龙泉河畔,境内山岭连绵,河水湍急,森林茂密,瓷土资源极为丰富,制瓷所需的土料和燃料充足,同时又是瓯江的主要发源地,不仅为制瓷手工业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又为产品的销售提供了便利的物流渠道。龙泉境内窑场林立,烟火相望,烧制青瓷的古代窑址竟达500多处,史称龙泉窑。龙泉窑始烧于三国两晋时期,结束于清代,延绵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

宋代龙泉窑鬲式炉 故宫博物院藏

      在三国时期,当地的老百姓取瓯窑、婺窑之制瓷经验,开始烧制青瓷。到了五代和北宋早期,龙泉青瓷迅速发展起来。这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曾经为宫廷烧制贡品的浙江上林湖越窑由于原料、燃料耗尽等原因逐渐走向衰败,大批越窑窑工到龙泉地区寻求发展,从而带来了先进的制瓷工艺,为正处于上升阶段的龙泉青瓷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契机,使龙泉青瓷的质量迅速提高,并从北宋开始逐渐取代越窑成为南方青瓷中的翘楚。

宋代龙泉窑青釉弦纹瓶 故宫博物院藏

      到南宋时,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南移,加之北方汝窑、定窑遭战争破坏,南宋统治者为解决财政困难,鼓励外贸,由此而促使龙泉窑进入鼎盛阶段,窑场达260多处,遍布县境南区和东区沿溪一带。在大窑村后还有“官厂”地,民间传当时有“京官”驻此监造青瓷,专烧制供奉朝廷器皿。

宋龙泉窑青釉盘口瓶 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中期以后,完全形成自身的特点,以粉青和梅子青釉著称于世,这两种釉是龙泉青瓷中最名贵的品种。据传,当时烧制瓷器的高手章生一和章生二两兄弟在此建窑制瓷,而且兄弟二人所制瓷器各有特色,后人称之为“哥窑”与“弟窑”。哥窑所制瓷器号称“薄胎铁骨”,因瓷胎黑褐色而得名,釉色有粉青、浅青、月白、米黄等色。弟窑所制瓷器以白胎厚釉为特点,釉色多为粉青、翠青,梅子青尤为佳品。从工艺学角度分析,粉青和梅子青釉是一种“石灰碱釉”,在高温中黏度较大,流动性较小,适宜施挂厚釉。粉青以铁为主要着色元素,釉色青绿之中显粉白,有如青玉;梅子青也以铁为主要着色元素,采用多次施釉法,釉层比粉青更厚,入窑后经高温强还原焰烧成,釉色莹润青翠,犹如青梅。这种厚釉层中含有大量小气泡和未完全熔化的石英颗粒,当光线射人釉层时,釉面会使光线发生强烈散射,呈现出一种柔和淡雅如冰似玉的美感。正所谓青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是南宋龙泉窑创制的极品,在我国瓷器史上谱写下光辉的篇章。

宋龙泉窑青釉琮式瓶 故宫博物院藏

      其造型多为碗、盘、瓶、壶、炉、人物等类。各类造型变化有多种样式,如瓶有凤耳瓶、龙纹瓶、虎纹瓶、五管瓶、环耳瓶、谐音为“福禄”的葫芦瓶等,炉则有三足、四足及八卦炉等,人物有观音、达摩、佛龛等。南宋时,龙泉青瓷造型更加丰富,除各类日用器皿外,文房用具中的水盂、水注、笔筒等亦常见,瓷船、鸟食罐也颇有特色。此外,仿古铜器及玉器的各式鬲、觚、觯等,与北宋后期崇古之风有关。

宋龙泉窑青釉凤耳瓶 故宫博物院藏

      龙泉青瓷装饰手法主要为刻花、划花、印花等。常见纹饰多为莲瓣、荷叶、牡丹、松竹梅、游鱼、鸟雀、云鹤、山水等。装饰文字如“福”、“寿”、“大吉”、“金玉满堂”、“五子登科”。到元代青瓷生产规模继续扩大,产品品种增多,在装饰上甚至出现了蒙古老祖宗用的“八思巴文”。现台湾“故宫博物院”还藏有一只元代龙泉窑双鱼洗。古代盆称为洗,此盆注水后,能见到两条游鱼,栩栩如生。

宋龙泉窑青釉弦纹三足炉 故宫博物院藏

      明洪武年间,《格古要论》载:“龙泉窑在今浙江处州府龙泉县,盛产处器(青瓷)。”当时供奉皇宫、贵人用的器皿仍由“饶(景德镇)、处(丽水龙泉)等府烧造”。此时青瓷技术已外传到日本、韩国及东南亚一带。马可·波罗的东方之旅,又大大扩大了瓷器在西方的知名度。永乐至宣德年间,郑和七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更促进了青瓷的生产。

宋龙泉窑青釉贯耳弦纹瓶 故宫博物院藏

      早在唐代,中国瓷器即以新兴的商品畅销国外,东销日本、高丽、西销印度、波斯直至埃及。至宋代,外销产品都以龙泉青瓷为主。那时,荷兰商人来泉州贩运青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至欧洲,价与黄金同值。由于西方国家还未能烧制瓷器,所有博物馆无不以收藏中国瓷器为荣。十六世纪,中国瓷器进入法国,轰动整个法兰西,由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语言称呼它,便用欧洲名剧《牧羊女》中女主角雪拉同所披的青色长袍来比喻,于是“雪拉同”成为青瓷的代名词。龙泉青瓷与中国丝绸,是在古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对形影相随的伴侣。笔者在塞纳河畔的法国吉美博物馆和古“丝绸之路”的终点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比博物馆,都看到过大量的龙泉青瓷。甚至在非洲肯尼亚出土的中国瓷器里,都可以找到龙泉青瓷的身影。但到成化、弘治以后,随着青花瓷的兴起,加之中国航海事业衰落,海上贸易之路变为西方殖民者的侵略之路,明王朝便实行海禁,于是青瓷外销量锐减。至清初,窑场所剩无几,盛极数个朝代的龙泉青瓷之花至此凋零。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