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河北窑址出土“唐三彩”艺术精品






[日期:2016-04-19]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字体: ]

      唐三彩是中国独特的艺术瑰宝,是大唐文化盛开的奇葩,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

      唐三彩是彩色低温铅釉器,以黄、绿、白三种颜色为主,因盛行于唐代,故称之为唐三彩。釉料以铅的氧化物作为助溶剂,在烧成过程中,含有铜、铁、锰、钴等元素的着色剂氧化物熔于铅釉中,自然流动,各种颜色相互浸润,形成纹饰流畅、绚丽斑斓的釉色。它是集造型、绘画与色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千百来年,其艺术魅力深入人心,充分显示出盛唐风华。

      据考古发现,目前河南、陕西、河北等地均发现有唐三彩的墓葬和窑址。河北邢窑、定窑和井陉窑三大名窑烧制的三彩,因地域接近,在胎釉、工艺上具有一定的共性。首先,河北唐三彩大多为二次烧成。先将做好的泥胎放入1100℃高温下素烧,出炉冷却后在素胎体上施釉,再二次入炉经900℃低温烧成;其次,河北唐三彩釉色皆清淡素雅,绝无浓艳之感;第三,河北唐三彩器型丰富,反映出当时社会多彩多姿的生活内容,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时代气息。

      共性之外,河北三大窑唐三彩又各具个性特征。从出土文物中可管窥一斑。

      邢窑唐三彩以瓷土为原料柴烧而成,器坯成型后,因胎中含铁量高,素烧后胎色呈黄褐色或红色,施白色化妆土入窑焙烧,施釉后二次入窑低温烧成。釉色有单色和复色之分,其釉色均匀,玻璃质感强,釉面有细密的开片。器型多以杯、盘、炉等小型生活用具或明器为主,以涂抹、点、勾画为装饰技法。斑驳的色彩相互辉映,显示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邢窑三彩器不仅釉色美观,而且制作工艺精致,达到实用与美观的完美结合。

邢窑三彩卧兔枕

      邢窑三彩卧兔枕,唐代器物,高7.7厘米,长12.1厘米,宽8厘米,安新县出土,河北博物院藏。枕身呈卧兔状,上承椭圆形枕面。肥胖的小兔四肢伏地,两耳贴背,双目圆睁,活泼可爱。枕面以蓝色为地,中心刻一朵盛开的莲花,花瓣和花芯分别用绿、褐、蓝三色涂染。小兔通体为浅绿色,釉面有细密的开片。胎质洁白细腻。通体所施釉彩凝厚滋润,底漏胎。这件器物的出土,改变了业界对邢窑无蓝色釉彩的看法,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邢窑三彩鸭形杯

      邢窑三彩鸭形杯,唐代器物,高7厘米,安新县出土,河北博物院藏。杯作卧鸭回首衔尾状,鸭长嘴,曲颈,尾作荷叶状杯口,姿态优雅柔美。杯口内外和鸭身施黄、白、绿、褐色釉,色调淡雅柔和。胎灰白,较疏松。这件三彩鸭形杯设计精巧,造型生动,融装饰与实用为一体,是唐三彩中的精品。

邢窑三彩炉

      邢窑三彩炉,唐代器物,高8.7厘米,内丘县南中冯墓地出土,河北博物院藏。由炉体和托盘两部分组成。炉为撇口,直腹,圜底微平,腹外壁饰凸弦纹一周,下腹安5个力士形足。托盘为侈口,直腹,平底,下承喇叭形足。胎体呈白色。施褐、绿、黄三彩。此类器型在国内是首次发现,考古专家称它是“全国第一”。唐风香韵的盛行,使炉具在当时的使用更加广泛。炉具不仅用于敬佛、供祖、驱邪、避灾,而且还普遍用于士大夫阶层修身养性的香道。这件三彩炉因器形较小,应是随葬品。

      定窑唐三彩胎色洁白,不施化妆土,胎质较为疏松。二次烧成。釉色以黄、绿、白为基本色调,以绿色为多,黄、白色点缀其间,显示出淡雅之感,器型以大件器为主,主要用于随葬。装饰技法有划刻、贴塑、戳点、模印、镂空等,器型饱满,制作精致,工艺考究。

 定窑三彩凤首壶

      定窑三彩凤首壶,晚唐器物,高52.5厘米,腹径20.5厘米,曲阳县涧磁村出土,河北博物院藏。造型模仿粟特银器中的带把壶。壶口捏成三角形,一端刻两只圆睛。长颈,溜肩,椭圆形腹,下承喇叭形高足。扁泥条柄,底端贴塑三个宝相花饰,顶端入壶口处贴塑一个宝相花饰。壶的颈、腹以及高足划刻弦纹,与定窑白瓷装饰风格相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壶的上腹饰戳点纹,下腹饰席纹。胎体较白,通体施黄绿相间的低温铅釉,以绿色为主。席纹和戳点纹常见于唐代北方黄釉瓷器上,但在以往出土的三彩器中十分罕见。

定窑三彩塔式罐

      定窑三彩塔式罐,晚唐器物,高67厘米,口径12厘米,底径23厘米,曲阳县涧磁村出土,河北博物院藏。塔式罐分为盖、罐身与底座三部分。罐盖分为两层,上层置硕大的桃形钮,下层状如倒扣的玉璧底碗,两层之间粘贴模印的胡人像和蹲兽各三个,相间排列。罐身直口,圆唇,短颈,丰肩,腹部浑圆饱满,具有典型的唐代风格。肩部划刻弦纹,罐身饰席纹,腹部对称堆贴三个模印的迦棱频迦像。底座中空,高度超过全器的二分之一,分为三层,上层为承托罐身的盘口,中层为圆柱形,上下边缘有凸棱,腹壁划刻平行竖线,并开有3个门。顶面为弧形,上贴三个模印的卧兔。下层是喇叭形高足,中部划刻弦纹,并开有3个门。通体施黄绿相间的低温铅釉,互相浸润,流淌交融,凝重中见活泼,绚丽而不乏雅致。这件三彩塔形罐造型高大,结构复杂,采用了划刻、模印贴花、镂空等多种装饰技法,是唐三彩中罕见的精品。

      井陉窑唐三彩胎质粗糙,胎色多白中闪黄或白中闪红,釉色仅见黄、绿、褐色。施釉方法独特,采用泼墨式上釉,先在胎体上施一层淡淡的绿彩或黄彩,然后再在上面点或泼黄、绿、褐等色釉,釉层普遍较薄,釉的流动性强于邢窑和定窑三彩器,不同釉色相互交融,积釉处几乎呈黑褐色,色彩变化多样,但仍不失清新淡雅之美。

井陉窑三彩凤首壶

      井陉窑三彩凤首壶,晚唐器物,通高39.6厘米,足径10.8厘米,井陉县出土,井陉县文保所藏。壶盖弧面圆形,上贴塑凤眼、鼻梁及羽毛,做成凤首形,凤头顶部作一条弯曲的三彩长冠,活泼俏皮。壶身直口,细长颈,溜肩,长圆腹,足微外撇,圈足。颈腹间长柄缺失。通体以浅绿、翠绿为底,点泼棕黄、深褐和墨绿等花釉,色泽斑斓雅致。胎质疏松,色褐黄。

 井陉窑三彩塔式罐

      井陉窑三彩塔式罐,晚唐器物,高63.8厘米,腹径22厘米,井陉县出土,井陉县文保所藏。此器由罐盖、罐身、与底座三部分组成。罐盖覆碗形,上安宝珠形钮;罐身形似瓶,直口,粗颈,圆肩,鼓腹,下腹内收,平底,腹部饰一周凸起的莲瓣,莲瓣间有划花纹饰;底座较高大,上部是五瓣花式口浅托盘,中部圆鼓,束腰,下为底部稍外撇的高圈足。胎质疏松,色褐黄。以绿釉为主,间施黄、褐彩,色泽雅致,光洁润亮。与定窑三彩塔式罐相比,井陉窑三彩塔式罐体趋于修长,没有定窑器那种丰满、华贵之感。

      多姿多彩的唐三彩,沉淀下厚重的岁月,由于铅釉的流动,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匠师们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特点,把施釉技巧和装饰手法互相结合起来,使它错综复杂,交相辉映,如梦似幻,幻化出大唐的繁盛与丰姿,闪烁着盛唐时期的艺术光辉。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       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