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高义生,号石风,1974年出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籍贯江西都昌,陶瓷专科美术系毕业,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美术协会会员,现任中函艺联理事、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播协会理事、景德镇美术馆成员。所设计的《喷云雾国画山水》在2004年上海千年窑火陶瓷展上获金奖,2008年《云海》作品被北京民间民俗博物馆收藏。其作品《鹤云松涛》《高山泉韵》在2008 年中国江西首届旅游博览会获得银奖。其作品《清云》《云中鹤》在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陶瓷精品展上分别获得金、银奖。
在中国陶瓷文化发展中,从古至今,青花瓷一直以它独特的优雅、宁静感占据着国瓷的称号。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显赫一时的青花,受到了其他陶艺颜料发展的冲击,虽然青花本身不会黯然失色,但因受色调单纯的限制,无论是否可分浓淡、明暗或从色阶上分析它都是一种冷色调,已不能满足人们对美的欣赏需要了。聪明的陶工们便运用了一种新的技法,即在冷色调的青花艺术中加上一点暖色调,如红黄之类的陶瓷颜色,青花的画面顿时焕发了青春。这点颜色弥补了青花的不足,起到了万绿丛中一点红的作用,这就是青花斗彩。
青花斗彩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审美效果,因而备受陶瓷美术工作者的喜爱。但青花斗彩瓷器须经两次烧成。首先在坯体上描绘青花部分的纹样,其余部分空白或用青花勾画纹样的轮廓线条.施釉后经1300度左右高温烧成瓷器。然后在瓷器釉面的空白部分完成釉上彩画面或在青花轮廓线内绘出釉上彩,入炉经低温800度左右烧成。不仅工艺复杂,而且斗上的彩料裸露在空气中,既不耐磨损,也易产生质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能不能在绘制青花料的同时绘上彩料一次性烧成青花彩瓷呢?答案是肯定的。经笔者多年的探索努力,成功地将釉下五彩的装饰技法融会到纯青花的装饰之中,开创了青花釉下五彩瓷的新天地。
釉下五彩简称釉下彩,也叫窑彩,产生在青花和釉里红之后,是清康熙年间创制的一种釉下三彩(红、蓝、青三色),也称釉里三彩。其中的红和蓝分别以铜红色料和钴料着色;青即豆青,以氧化铁着色,通常用来填绘山石,与红蓝互衬,使釉下色彩更加丰富。釉下五彩是在青花和釉里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集中了多种表现方法,将点、勾、涂、洗染、空白线条等不同方法综合运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由于釉下五彩在高温中变化多端,烧成不易,因而历朝生产的品种和数量不是很多。清末及民国时期,釉下五彩多用于瓷脸盆、痰盂等粗瓷上,绘制粗劣,颜色单调。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市红旗瓷厂是釉下五彩瓷专业生产企业,生产品种由原来几十种发展到二百多种,不仅可以生产高档的各式花瓶、皮灯、文具、挂盘等,还可以大批量生产配套的中西式餐具、茶具、咖啡具和酒具等产品。但是将釉下五彩移植到青花装饰中目前还不多见。
青花和釉下五彩这两个品种都是釉-F装饰工艺,所以它们之间有共同性。但由于这两种釉下彩绘使用的色料不同,装饰的技法也不完全一样,因而又形成了各自的特点。青花釉下五彩瓷器的绘制成功,从实用与欣赏两个方面而言,其特点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无毒、耐酸、耐碱、耐磨损,永不褪色。它的这一特点是烧造工艺和颜料性能两个因素所决定的。釉下五彩的基础颜料,是用各金属氧化物或它们的盐类为着色剂,掺合一定量的硅酸盐原料所制成。这种颜料不像釉上颜料那样需要采用含铅的熔剂来帮助发色和降低焙烧温度,也不需要用低温熔剂为结合剂而使彩料固着在制品上。釉下彩料之所以能牢固地附着在瓷器釉层的下面,是因为在高温烧成的过程中,彩料中的熔融物与已熔融的坯釉互相粘合着,同时也是釉层覆盖的作用。这样不仅不存在铅毒和其它毒性物对人体的危害,而且由于釉层的保护作用,还能抵抗自然酸碱的侵蚀,同时在使用中又能耐磨损,只要瓷器釉层不受到强力破坏,花色就能永保清晰、鲜艳和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