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收藏大家孙瀛洲






[日期:2014-11-06]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字体: ]

        当代中国文博界,被人称之为专家甚至“著名”专家好像不太难,但称得上“大家”的不多,孙瀛洲先生即是一个。

收藏大家孙瀛洲


      孙瀛洲(1893年——1966年),出生于河北冀县一个贫苦的家庭。1900年到北京“同春永”古玩铺作学徒,后又到“聚宝斋”、“铭记古玩铺”任职。学徒期满后任采购、司账。他聪明好学,积累了丰富的文物基础知识。1923年,孙瀛洲在北京东四南大街开设了敦华斋古玩铺,以经营、鉴定、收藏、研究明清瓷器闻名于世,成为一名出色的古陶瓷经营、收藏、研究者。

        鉴定器物之真伪关系到古玩行中人的荣誉,甚至是身家性命。1930年,北京老古玩商刘东轩因将一块真田黄石看成假的,既丢了面子又少赚钱,竟活活气死。所以古玩行人都极其认真钻研鉴定方法,苦练鉴定基本功。他们长期实践,师徒相传,日积月累,形成了一整套鉴定经验,有些人成了此行专家,孙嬴洲即是代表。

                      20世纪30年代时的孙瀛洲先生

       早在20世纪30年代,孙瀛洲先生就对历代瓷器了如指掌,先于他人准确鉴别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以及元代至明代的永乐、宣德、成化、弘治瓷器。陶瓷专家、孙先生的弟子叶佩兰女士至今还记得这样一件事:在故宫博物院工作期间,有一次孙先生让人们把宋代官窑、哥窑、汝窑瓷器及一些明清的仿品放在一起,他背过身,人们打乱摆放次序,他闭上眼,转过身来,用手摸,一一准确地说出各自的名称。
        孙瀛洲先生是我国明清瓷器科学鉴定的奠基人。
        作为北京著名的古陶瓷经营者,孙瀛洲经常亲自到各地寻访收购,由于为人诚实,随和,给价公道,行里人都愿意与之打交道,因此收集了大量珍贵的明清瓷器,他对经手的文物仔细观察、记录,进行比较研究,尤其是对明清瓷器更是深入钻研,认真分析其工艺特征及真伪规律,甚至为深入研究明清瓷器制作工艺,弄清鉴定真、赝的规律,曾多次到景德镇仿烧明清瓷器。
        明清时期的墓葬出土瓷器很少,带纪年的更少;造型不像唐宋及更早期的瓷器那样有相对固定的标准;明清各个朝代的年限不长,瓷器的品种又繁杂,连续性又较强,因此明清瓷器的鉴定有自己的特殊性,对其进行精确的断代是非常困难的。孙瀛洲先生以明清带年款的官窑瓷器作为标准器,把不同朝代的瓷器所具有的不同时代特征排比出来,经过研究归纳,将这些“鉴证”提到理论化的高工再用以指导鉴定实践,为明清瓷器的科学鉴定奠定了基础。孙瀛洲先生是我国采用类型学方法对明清瓷器进行排比研究的第一人,他使明清瓷器的鉴定从朦胧走向清晰。

        孙瀛洲先生还是一位真诚待人、诲人不倦的教育家。


        孙瀛洲先生和他的女弟子王莉英(左)、叶佩兰(右),受孙先生的鞭策和鼓励,她们现在著名的陶瓷专家。
        身为古陶瓷界德高望重的大专家却从不摆架子,热心培养青年一代,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知识、经验传授给同行。有时生病在家休息,还让学生到家中听讲。孙老桃李满天下,培养出一大批文物鉴定人才,其中既有耿宝昌先生这样堪称古陶瓷鉴定“泰斗”级的专家,也不乏为数众多、各领风骚的中青年栋梁之材。孙先生和他门下几代弟子的为人、学风和成就,已成为中外文物研究界令人瞩目、使人敬仰的卓越学术群体。

孙瀛洲先生受聘于故宫博物院工作时,所持的库房出入证。

        1956年,孙瀛洲受聘到故宫博物院专门从事古陶瓷研究、鉴定工作。面对故宫数以万计的陶瓷藏品,孙先生如鱼得水,他曾说:“活到60多岁,没想到还能为人民做一点事,内心是很乐意接受这一工作,并愿意把我几十年在文物认识上的一点经验贡献给祖国的文化事业”。在故宫陶瓷的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孙先生对自己在古陶瓷鉴定方面的经验进行总结,先后发表了《谈哥汝二窑》、《明嘉靖青花加彩鱼藻罐》、《成化官窑彩瓷的鉴定》、《我对早期青花原料的初步看法》、《试谈永乐、宣德景德镇官窑瓷年款》、《元卵白釉印花云龙八宝盘》、《瓷器辨伪举例》、《元明清瓷器的鉴定》、《元明清瓷器的鉴定(续)》等有关瓷器研究鉴定的论文9篇,另有未刊遗稿《论古月轩瓷器》1篇,文章中归纳的鉴定经验,对古陶瓷鉴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孙瀛洲先生从毕生实践中提炼出的精辟独到的见解,通俗易懂,非常实用,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20世纪50年代末,孙瀛洲先生与故宫博物院的同事们在中和殿旁合影(前排左起为胡友昌、李辉柄,前排右一为叶佩兰,后排左起依次为耿宝昌、刘伯昆、陈宝铎、冯先铭、梁匡忠,后排右起依次为王莉英、徐静修、孙瀛洲)
          国家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先生说:孙瀛洲先生“从学徒到经营者,从经营者到收藏家,从收藏家到文物鉴定专家,从文物鉴定专家再成为文物捐赠大家,这是一条自学成才的道路,也是由小我到大公的升华过程”。
            孙瀛洲先生的生活是朴素的,平日一身素衣,一日三餐也是极其简单,每星期只吃一次肉——二两猪头肉。过春节,自己动手给孩子们作糖葫芦吃。可是,为了收购绝世珍品成代斗彩三秋杯,孙瀛洲一掷就是40根金条。旧北平古玩商会会长要高价收买,孙瀛洲不为所动,坚决拒绝。他的子女曾说过,觉得父亲好像就因为文物才来到这个世界,全身心投入到文物当中,生活在文物当中,就像嫁给了文物,就像他只有文物。正是这种对陶瓷的热爱,使得孙瀛洲收藏了一大批高质量的陶瓷精品,从晋唐名瓷,宋代五大名窑瓷器到明清瓷器,无所不包,自成系列。
       1950,为抗美援朝,孙瀛洲拿出一批珍贵文物义卖,所得款项全部捐献国家;1956年以后,出于热国热忱,孙瀛洲毅然将毕生精力收藏的文类文物精品2900余件全部捐献故宫博物院,仅陶瓷一项即占2000多件,其中25件珍贵瓷器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2003年8月21日,孙瀛洲先生诞辰110周年前夕,“孙瀛洲捐献陶瓷展”在故宫博物院斋宫开幕,展出的150件(套)稀世瓷器珍品,是从孙先生生前捐给故宫的3000多件文物中精选出来的。
        这个迟到了的展览,展示的不仅仅是瓷器了。

 德化窑白釉达摩像 明 高25.4cm (孙瀛洲捐献)

        此达摩像的刻画手法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代德化窑“何朝宗印”款达摩像相似,只是尺寸较小。达摩身披袈裟,赤足立于汹涌的波涛之上。头微低,戴耳环,络腮胡须,双目凝视前方。抄手于胸前,衣纹垂拂自然。像中空,无款。通体施象牙白色釉,积釉处釉内气泡大而密集。



        白釉绿彩云龙纹盘 明正德 高4.3cm,口径17.6cm,足径10.4cm(孙瀛洲捐献)
        此盘撇口,弧壁,底微塌,圈足。通体白釉绿彩云龙纹装饰。龙纹的绘画很有特点,龙眼圆睁,双目并列画出置于一侧,仿佛龙头上架着一副眼镜,因此有“眼镜龙”之称。瓷器上的龙纹自元代成为帝王的标志之后,随着时代的变迁龙纹也各具特色,这一点也可成为瓷器断代的标准之一。

        鲜红釉盘 明宣德 高4.4cm,口径19.7cm,足径12.4cm(孙瀛洲捐献)
        盘敞口,浅弧壁,圈足。盘内施白釉,外壁施红釉。外底阴刻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外为双线圈。
景德镇的高温铜红釉瓷创烧于元代,明宣德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此碗釉面流光溢彩,又不失凝厚浑融,被誉为“宝石红”,深受人们的喜爱。

                                                                                  (摘自:晒宝会)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