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探寻河南古瓷窑遗址






[日期:2015-01-18] 来源:网络  作者:王珂 王惟一 [字体: ]

  

剔黑留白瓶,北宋,当阳峪窑    

巩县窑白瓷执壶,唐代,河南省陶瓷文化研究会藏    

巩县窑,唐代三彩钵,河南省陶瓷文化研究会藏    

当阳峪跳刀罐,北宋,上海博物院藏    

官钧鼓钉洗,北宋,大阪美术馆藏  

密县西关窑瓷枕,北宋,芝加哥博物馆藏   

扒村窑红绿彩俑,金代,上海博物院藏 

鲁山段店窑花釉双耳罐,唐代,河南省陶瓷文化研究会藏 

 

      陶瓷文化在河南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中国五大名窑,河南占其三,其他窑址更是多达数百处。6月30日下午,河南省陶瓷文化研究会举办了一场以河南古陶瓷窑址为主题的讲座,副会长张墉如数家珍,引领听众逐一探访河南古窑址。

   清山秀水孕育古窑 

   瓷土、燃料、水流撑起瓷窑

   河南是全国发现古陶瓷窑址最多的省份之一,目前发现的古陶瓷窑址共计300余处,其中又以禹州的古窑址为最多,约100余处。另外,还有一些见于史料文献而迄今未发现的窑址诸如洛京窑、柴窑、东窑、北宋官窑等等。

   窑址集中分布在河南省境内京广铁路以西的三大山区,即豫北太行山区、豫中嵩山山区和豫西伏牛山区,共22个县市中。而京广铁路以东的平原地区几乎不见窑址。

   古窑址的分布与山区特有的地理条件密切相关。近山靠水的特殊地理环境,为陶瓷烧造生产提供了瓷土、燃料、水流这缺一不可的三大基本条件。

   裴李岗古陶到青白瓷

   青瓷开启瓷器篇章

   早在距今9000-7000年左右的裴李岗文化期,河南先民已烧制出多种器型和纹饰的陶器;距今7000-5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期,烧制出了精美彩陶;距今4000年左右的夏文化初期用瓷土作胎烧制出了白陶器皿;从商代开始,在瓷土作胎的器表涂上釉料,烧制出了原始青瓷;而到了周代,原始青瓷的烧造较商代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进;东汉以后,在商周原始青瓷的基础上,烧制出了真正意义上的青瓷,成为陶瓷工业生产的里程碑。

   北朝时期,白瓷出现了,这是陶瓷工艺一个质的飞跃,它是后来黑花瓷、青花瓷等各种彩陶产生的基础。北朝烧造白瓷的窑址目前发现了两处,一是巩义白河窑,另一处是位于现在安阳市北郊安阳桥附近的相州窑。 

   隋唐的空前繁荣

   珍珠地划花、唐钧、唐三彩异彩纷呈

   陶瓷工业到了隋唐,空前繁荣起来。窑口众多,规模庞大,生产工艺和技术很高,器物种类繁多。唐代的古瓷窑遗址有代表性的有:巩义白河窑、黄冶窑、鹤壁集窑、鲁山段店窑、密县西关窑、登封屈河窑等等。

   以烧制白瓷为主的窑址有巩义白河窑、铁匠炉窑、围园窑、芝田窑、荥阳翟沟窑、鹤壁集窑、密县西关窑、登封屈河窑、禹州苌庄窑等。而晚唐时密县西关窑创烧的珍珠地划花瓷,匠心独运,对后世瓷窑生产颇具影响。

   花瓷又称为唐钧,是唐代陶瓷工艺的一大创造。它开了北宋钧瓷窑变之先河,为钧瓷的产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烧造花瓷的窑址目前发现的有鲁山段店窑、郏县黄道窑、禹州下白峪窑、和苌庄窑、内乡大窑店窑、巩义围园窑等。而以鲁山段店窑规模最大、产品最多。

   唐三彩是中国陶瓷生产中的瑰宝。在巩义大、小黄冶和铁匠炉村,发现了专门生产唐三彩的窑址,出土标本丰富多彩,有炉、瓶、盘、钵、罐、枕、俑类,以及众多窑具、工具和模具。

   鼎盛时代宋金元

   清凉寺、张公巷见证宋瓷美貌

   宋代河南瓷窑林立,制瓷业进入了鼎盛阶段,这是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繁荣的反映。汝川严和店窑、宝丰清凉寺窑、禹州钧台窑、登封曲河窑、鲁山段店窑、内乡邓州窑、鹤壁集窑、新安城关窑、修武当阳峪窑、禹州扒村窑是众多宋代瓷窑的典型代表。

   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由于烧造时间短,是五大名窑中传世品完整器最少的一个瓷窑,上世纪80年代发现于宝丰县清凉寺村。大多器物采用满釉裹足,支钉支烧的生产工艺;瓷胎呈香灰色,细腻致密;釉色为天青色,各有深浅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清凉寺汝窑遗址同时还生产彩色釉陶和橄榄绿色青瓷两大宗产品,产量很大。

   钧窑也是五大名窑之一。钧窑的烧造时间长,从北宋烧造直至元明几乎无间断,窑口众多遍布省内外。省内宋金元时期烧造钧瓷的窑口,主要集中于禹州、汝州、登封、新安及豫北的林州、鹤壁、辉县等地,其中以位于今禹州市区钧台附近的钧台窑为其中的代表窑口。上世纪70年代人们对其进行了发掘,清理出窑炉、作坊等制瓷遗迹,出土标本上千件。解决了传世宋钧的出处问题。

   汝州张公巷窑是近年考古发掘的比较特殊和重要的陶瓷窑址。发掘出作坊、澄泥池等遗迹,出土了窑具、工具和一批近似但又明显不同于汝瓷的标本,质地、釉色、造型别具一格,前所未见。一些专家称可能是宋代五大名窑的官窑产品。

   鲁山段店窑窑址规模很大,烧造时间长。唐代烧制黑瓷、花瓷;宋金元烧制白瓷、青瓷、黑瓷、汝瓷、钧瓷、珍珠地划花、刻花、黑花瓷、宋三彩等,几乎所有瓷种在段店窑址都能见到。

   鹤壁集窑兴于晚唐,盛于北宋,金元时期烧造钧瓷和黑花瓷等产品,是一处风格独特的民间窑场。而修武当阳峪的产品,工艺细致,胎釉精细。它的绞胎瓷、白瓷、黑瓷、剔花器等品种都独具魅力。尤为可贵的是窑址上有一块刻于北宋崇宁四年的“怀川修武县当阳村土山德应侯伯灵翁庙记”碑,记录了当阳峪窑兴盛、产品精巧的历史,而且涉及该窑与陕西辉县窑的关系。这是河南窑址上发现的仅有的一块有研究陶瓷重要记载的碑文,对研究中国陶瓷史有特殊的史料价值。

   登封曲河窑、白沙窑、鲁山段店窑、禹州扒村窑、修武当阳峪窑、鹤壁集窑、新密窑沟窑等窑址还以烧造胎装饰工艺的白瓷和黑花瓷著称于世。同时,上述窑口还都生产一种现在称为红绿彩的品种,它是明清五彩、粉彩、斗彩等彩瓷之滥觞。

   元代以后,瓷业南移

   民间窑场延续窑火

   元代以后,瓷业重心南移,江西景德镇瓷业兴起,河南陶瓷业由巅峰逐渐衰落,但仍有民间窑场继续发展。如明代的博爱清化窑、鲁山桃花店窑、郏县红窑沟窑;清代的鲁山梁洼窑;晚清的禹州神垕钧窑等等。这些瓷窑生产大量民用瓷,生活用具是它们的大宗产品,也有少量陈设及赏玩类和瓜果、动物象生瓷等。

   千年岁月呼啸而过,中原大地不知见证了多少朝代的繁华与衰亡。曾经的土地,在劲风的哀叹中爬满了皱纹,而历史上的那些窑址,大多也已不复存在,人们只能从史书和出土标本中一窥它们当年的繁盛。张墉对古窑址的详细讲述,带我们走入那些逝去的时光,使我们领略了古瓷工艺的精致与瓷器的美丽。这种美是一种愈久愈出众的风采,直到今天依然不会被人们遗忘。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