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白加黑的艺术——磁州窑“白地黑花”






[日期:2015-09-11] 来源:绿宝石艺术陶瓷馆  作者:绿宝石 [字体: ]


   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著名的民窑,始烧于北朝,兴于隋唐,臻于宋金元,由明清延续生产至今,是中国宋代八大窑系之一。其历史悠久,品种多、产量大,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磁州窑的“白地黑花”装饰是划时代的创造,为宋代以后的青花和五彩瓷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途径。

   现代磁州窑研究始于1918年巨鹿古城的惊天发现。当年,巨鹿出现罕见的旱灾,人们挖井自救。本指望挖出救命之水的他们,却意外挖出了一座在地下掩埋了812年的北宋城邑——巨鹿古城(文献记载北宋大观二年巨鹿毁于洪水),并出土了大量的北宋古瓷。在随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当地人大肆盗掘古城遗址,出土的大量精美宋瓷令外国精明的投资者驱之若鹜,掀起了抢购狂潮。世界各地的古董商、陶瓷学者逐鹿中原,大批巨鹿宋瓷因此流传到世界各地。
  1925年,英国学者霍普逊将生产这批巨鹿宋瓷(白地黑花瓷)的原产窑场首先冠以“磁州窑”称谓,从此拉开了世界范围内磁州窑的研究大幕。此后,这一称谓迅速为海内外学者普遍认同,这就是“磁州窑”称谓的由来。


   在中国陶瓷史上,磁州窑是一个历史悠久、作坊众多、分布较广,但又缺乏文献可考的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磁县古称磁州,是磁州窑的发祥地。以古磁州(磁县和峰峰矿区)为中心,窑场遍及磁州各地,并辐射到黄河两岸广大地区。磁州窑是既生产日用瓷,又生产官用瓷的窑场。
   在磁州窑各类装饰当中,白地黑花最具代表性。白地黑花是宋代磁州窑瓷器主要装饰技法,又称“白釉釉下黑彩”,是指在敷色粉(施白色化妆土)的胎体上,以毛笔为工具,蘸“斑花石”颜料(褐彩),绘出各种纹饰图案,再罩以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




   瓷枕早在唐宋时期就已经非常流行。当时的文人还将其作为相互馈赠的礼品,以解暑热。瓷枕为生活用器,因常随亡者下葬,故传世品罕见。磁州窑的瓷枕形制多样,有山形(叶子形、如意形)、豆形、腰圆形、兽形和几何形等。瓷枕装饰技法繁多,有白地黑绘、剔花、珍珠地划花及三彩等。瓷枕装饰题材丰富多彩,主要有诗文、人物故事及写意动物等。这些带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瓷枕,反映出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取向。明清至近代瓷枕形制多见卧猫形、人形、匍匐形、长方半圆面形等。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