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宋代是黑釉瓷发展的鼎盛时期






[日期:2016-02-26] 来源:把盏堂  作者:佚名 [字体: ]

    黑釉瓷自汉、晋以来,就与青瓷并驾齐驱,成为我国陶瓷领域里一支与青釉瓷争艳的奇葩,大放异彩,名驰中外。宋代由于“斗茶”之风盛行,适宜斗茶的黑釉茶盏,受到了上至皇帝,下到达官贵人、文人骚客以及普通黎民的喜爱。

宋代建窑兔毫盏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


宋代吉州窑木叶盏  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

    两宋时期,可以说是黑釉瓷发展的极盛时代。“已发现的宋瓷窑址中,有三分之一以上都见到黑瓷,南北都产,尤其是黑釉盌盏,产量特别大,也有不少瓷窑专门生产。”

宋代中国天目窑分布图

    天目,广义上即指黑釉茶碗(日本小山富士夫《天目》)

    在北方,形成了以磁州窑产精美的黑绘花器为代表的黑釉瓷系;在南方,则有建窑的鹧鸪斑、曜变、油滴、兔毫为代表的名贵黑釉瓷和吉州窑的玳瑁斑、虎皮斑、木叶贴花、剪纸贴花等充满民间艺术魅力的黑釉瓷系;各窑新颖独特的墨绘与光怪陆离的窑变以及深黑如漆的釉色,均著称于世。

宋代福建省内建窑系黑釉茶碗窑口分布图(栗建安《福建的建窑系黑釉茶盏》)

    宋代烧造黑釉瓷的窑口举不胜举,除知名的磁州窑、建窑、吉州窑外,还有:

    安徽省寿州窑,烧造的黑釉器物有壶、水注等;

    河南省的巩县窑,除烧造黑釉瓷外还烧有茶末釉器;

    唐至金代的山东淄博窑,烧造的器物有盌、钵、注子、花口壶、双系壶等;

    山西省浑源窑以生产黑、酱釉的盌为主;

    宋代福建的泉州窑,烧制绿、黑两种釉色的军持最引人注目;

    河北省的定窑,生产黑釉瓷和酱色釉瓷,被称之为“黑定”;

    河南宝丰窑,以生产盌、罐和灯为主;金元时代的山西怀仁窑,生产黑釉弦纹瓶、罐及盘、盌等器物,其中有的器物有釉滴;

    大同窑以烧造黑釉和茶末釉为主,以弦纹瓶及别花瓶、罐最具代表性,釉色乌黑发亮;

    浙江的婺州窑在宋代也烧一部分黑釉,酱色釉瓷器;

    甚至著名的龙泉窑在南宋时也生产少量的黑釉茶盏。

    (张燕《浅谈黑釉瓷器》,载于《中国历史文物》)

宋代建窑兔毫盏 大英博物馆藏

宋代白覆轮茶碗 大英博物馆藏

    在宋代,黑釉瓷不仅盛行于国内,而且还大量出口外销,走向临近的朝鲜、日本、东南亚的菲律宾等国,而且在印度、阿拉伯等地都发现有宋元时期的黑釉瓷。1976-1979年,韩国从新安海底元代沉船中共打捞出1359件中国瓷器,其中黑釉瓷就有1467件,其中绝大所数是茶盏、茶瓶、汤瓶等于饮茶有关的器具。

宋代定窑黑釉盏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宋代吉州窑玳瑁茶盏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助推黑釉瓷器在宋代蓬勃发展的动力,是当时社会“茶色尚白,宜黑盏”的斗茶风尚。斗茶这种品茶方式,唐时已有,宋代而达到极盛。斗茶方家又偏好福建建窑的黑釉茶盏,因而有“闽中造盏,花纹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之说,并得到宫廷及士大夫阶层的推崇。

    这时的建窑,已烧出兔毫、油滴、鹧鸪以致“曜变”等绮丽斑纹的黑釉茶盏,并达到了其黑釉瓷成就的巅峰。在社会风尚的推动和建窑成就的强烈影响下,福建各地的瓷窑纷纷烧造黑釉瓷,竞相仿制兔毫盏,并将这种趋势蔓延至省外各地。

“進琖”款建盏 上海博物馆藏

怀仁窑黑釉油滴碗 上海博物馆藏

    在宋代斗茶风尚的潮流推动下,黑釉瓷器兴起背后的根本原因:原料丰富、价格低廉。如此,才能使得黑釉瓷器走入寻常百姓家。在无官方支持(非官窑)的背景下,只有进入绝大多数的百姓家,作为当时流行的日用瓷器,黑釉瓷才能窑口遍地、窑火兴盛。

建窑银兔毫盏 美国FREER博物馆藏

    在大量生产烧造下,窑工的技艺日夜锤炼、提升,方才能烧造出文人墨客争相推崇的精美器物,不仅满足了民间普通百姓物美价廉的要求,其高档艺术瓷也受到中上层社会的青睐。

原料丰富

    这种含铁量很高的粘土,属于低档原料,在地面上很容易找到,陶瓷工匠们就地取材用于制造黑釉瓷。有充足制瓷原料是制瓷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或保证,在北方的许多煤田中有多层可供烧造瓷器的高岭石粘土矿存在,但原料质量不很好,加之淘洗不够纯,很难做出轻薄细腻的白瓷和青瓷。

    虽然北方的邢窑、汝窑、定窑、耀州窑有很好的胎土,其精细程度并不比南宋官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差,可是毕竟生产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北方广大地区的需求。

宋代建窑建盏胎底

    一般来说,青釉和白釉瓷器需要对胎土进行较细致的加工,生产成本自然较高。而黑釉瓷器对胎土质量要求不高,生产成本低,作为普通百姓、在物质较为匮乏的古代,生活需要精打细算,购买生活用品也通常选择实用和价格便宜的,其次才是美观。在瓷器的销售市场上,黑釉瓷器无疑在价格上占有绝对优势。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