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中国高古陶瓷(细节图)






[日期:2016-03-07] 来源:微信  作者:绿宝石 [字体: ]

 

绿釉壶 东汉 2-3世纪 高42.0cm 住友集团捐赠

这件器物鲜艳的绿釉发色,是把铜作为着色剂并加入铅釉的结果。低温烧成的绿釉陶器在东汉时期非常流行,并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被用作随葬明器。这种釉的美丽色彩有着类似于青铜器的光泽。实际上,这件壶两个肩部贴的铺首和肩部及腹部的弦纹,表明了它对青铜器钟的模仿。这个壶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一部分釉的表面变成了银色,这是因为它长时间埋在地下的结果。壶的口部扁平而且呈喇叭状,在唇部上面可以看到乳钉的痕迹和釉斑,这说明它曾经被颠倒过来烧制。壶的足部较小,在底部变宽并呈八边形来强调它的圆形。

绿釉陶楼 东汉 2-3世纪 高104.5cm 住友集团捐赠

这个高一米的大楼阁,上两层、下两层是分开烧成的。东汉时期,用各种各样的陶器随葬是一个很流行的风俗,这些陶器,不仅有楼阁、谷仓,家畜的圈屋等建筑物,还有人物、动物俑。这个楼阁是一个展现乐人、弓箭手和农奴的珍贵的例子。但遗憾的是,这种楼阁的内在涵义到现在还不知道。这件器物全身施深色的绿釉,全器反铅明显。

青瓷印纹四系罐 越窑 东汉 1-2世纪 高29.2cm

这是一件东汉时期出现的印花青瓷的例作。这种青瓷的釉面薄而均匀,清亮透明,和此前的原始青瓷和灰釉陶完全不同。我们可以看到在那个时期青瓷制作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另一方面,这种瓷器规整的器形和清晰的拍印纹饰,与同时代的印纹硬陶和黑褐釉陶有着共同的特征。浙江省的上虞、宁波和永嘉的窑址出土过具有类似纹样的瓷器。

青瓷堆塑罐 越窑 吴-西晋 3世纪 高48.5cm

唐以前的越窑青瓷中,经常可以看到动物纹样的独特器形,这就是其中的一种。这个壶的口部是筑有几层之高的塔型楼阁,还有人物和动物堆贴在上面,这是一种叫“神亭壶”的随葬明器,是从东汉时盛行的五联罐发展而来。这种青瓷在以浙江省为中心区域的三国和西晋墓地中的大量出土,它的功能受到了地域和时代的限制。人们曾试图根据其上层部分的形式和装饰内容来对它们进行分类。在龟趺支撑的碑上有“会嵇出始宁用此丧葬宜子孙作吏高迁众无极”的铭刻。

彩绘宫女俑 唐代 7-8世纪 高37.7cm 住友集团捐赠

与开元年间(713-41)以后流行的、体态丰满温雅的“树下美人”样式的女俑相比,这个宫女俑细腰瘦身的姿态,反映了唐初的理想女性形象。她的头发向上高高梳起,是唐代段成式《髻鬟品》中的“半翻髻”发型,在唐初很流行。她的前额饰有红花。华丽的衣服上装饰有朱、青、绿、黑等色彩和金彩,脸上的表情秀丽优雅,看起来有如仙女。对于她的舞蹈和手持之物有不同的观点,但相对于乐妓或舞女,她更可能是一个侍女。类似的器物在陕西省长武县有过出土,另外最早从永青文库开始,日本和外国收藏的例子也为世人所知。

彩绘仕女俑 唐代 8世纪 高50.5cm 住友集团捐赠

在仕女的发髻上可以看到大的结,胸前的手指似小鸟状。素烧的塑像的表面先涂一层白色的化妆土,再用彩绘工具上彩料。然而,因为埋在土里,绝大部分的色彩都慢慢剥落了。唐代的俑很流行,除了彩绘的,也有三彩。这个独特的塑像生动地捕捉了年轻女子天真无邪的神态,而成为是仕女俑中的屈指可数的杰作。

三彩堆贴宝相花纹水注 唐代 7-8世纪 高22.0cm 住友集团捐赠

这个水注的形状,与一种叫“奥诺乔”(译注:指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陶酒坛)的器皿相似,它反映了地中海文明对唐朝陶瓷业的深远影响。精巧的花瓣状壶嘴、曲线优美的把手和致密的球形身体,造型小巧而又充实。高高的底足增加了这种水注的轻快愉悦的特征。器身施一层黄褐釉。除了把手和颈部的上方外,其余部位被涂了两层绿釉。此外,有些部分还加蓝彩,显示了复杂厚重的色调。

三彩堆贴宝相花纹罐 唐代 7-8世纪 高30.9cm 住友集团捐赠

罐身三个大的圆形宝相花,堆贴在奇幻的、夹杂着白色斑点的褐釉和绿釉的颜色釉上,显得格外光彩。圆形贴花在模印成型的、东京国立博物馆横河收藏品中的重要文化财三彩龙耳瓶上也可见同类型的圆形贴花。胎上先施一层化妆土。颜色釉垂挂到规整的椭圆形腹部的中间,达到了精巧的平衡效果。罐的口沿及器内施有略泛淡黄的白釉。相类似的罐子,美国芝加哥美术馆有一件,河南省洛阳市金家沟也曾出土过一件施釉方法略有差异的带盖罐。

三彩狮子 唐代 8世纪 高21.8cm 住友集团捐赠

从陕西省西安王家坟90号唐墓、临潼庆山寺的舍利塔塔基砖室(741年)出土的类似的器物来看,这件作品原本是成对的。这种成对的狮子,通常是一只举起左后腿搔耳或下颚,另一只啮其举起的右后腿。狮子坐着的石头座代表了它的“负有守护者的职责”,说明和佛教思想有联系。许多类似的作品都是相当可爱的,描绘了幼狮和它们的动作。然而,这一只由于它的浓厚的釉色和大量蜡制抗蚀剂中的白点而显得有些可怕。

黑釉白斑罐 唐代 8-9世纪 高18.8cm 住友集团捐赠

黑釉陶从东汉以来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到唐朝的中后期把不透明的青白釉应用于黑釉上的装饰技术臻于完善。这两种釉所散发出的流动感,在唐三彩中也可以发现,这是唐代审美意识的种标志。这种釉的色调很像宋代钧窑的瓷器。据近年的考古发掘调查,在陕西省耀州窑、河南省郏县黄道窑、禹县鲁山店段店窑等,均已发现了类似的瓷片。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