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那些至今未解的哥窑之谜






[日期:2016-07-12] 来源:宋瓷收藏  作者:佚名 [字体: ]

 

      哥窑虽贵为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之一,但奇怪的是宋人没有留下任何记载,而元、明、清的记述又甚为混乱。有人说哥窑窑址在浙江龙泉,也有人说在浙江杭州,更有人相信它就是子虚乌有……因此,哥窑的身世直到今天依然是个不解之谜。

      明初吕震撰《宣德鼎彝谱》记述:宣德三年(1428年),作为制造铜器的参考样式,从“内府收藏柴、汝、官、哥、钧、定名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其柴、汝、官、哥、均、定中,并选得二十有九种”。这是皇家收藏哥窑瓷器的最早记载,时代为明初。就器型而言,《宣德鼎彝谱》记载有宋哥窑狮首马蹄炉、宋哥窑低脚押经炉、哥窑的象耳大彝炉、哥窑豸首大彝炉等,明郎瑛《七修类稿修编》记载有哥窑之盘,明高濂《遵生八笺》记载有哥窑带耳炉、带棱瓶。

      由于哥窑窑址一直没有找到,人们过去对于哥窑瓷器的认知主要来源于文献记载。如明陆深(1477—1544年)《春风堂随笔》记载:“哥窑浅白断文,号‘百圾碎’。”明田艺衡《留青日札》卷六“哥窑条”:“有火碎纹,铁足,胎土极坚细如铁者。”明王士性《广志绎》记载:“紫口铁脚。”《遵生八笺》卷十四《燕闲清赏笺》记载:“色取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色之下也;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类似的记载还有很多。此外,乾隆皇帝御题的诗文也为认定哥窑瓷器提供了参考。丙申年春(1776年),乾隆为一件哥窑葵瓣口盘题诗:“处州精制擅章生,盘子曾供泛索盛,新法不看百圾破,那知得号有难兄。”辛丑年(1781年),他又在另一件哥窑葵瓣口碗上留下了“哥窑百圾破,铁足独称珍。恰似标坯相,而能完谧神……”的题诗。 
      参照这些记载和实物,故宫博物院的整理者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始,在旧藏中认定了一批传世哥窑器物。解放后,全国各地还出土了一批哥窑风格的器物,如北京元大都遗址、安徽安庆、繁昌、江苏溧水窖藏和南京汪兴祖墓、吴经墓等。这些瓷器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胎色呈黑、灰色或土黄色,有的呈“紫口铁足”的特点。通常釉层很厚,釉内含有气泡,如珠隐现,犹如“聚沫攒珠”般的美韵。釉色为粉青、青黄、月白、油灰等等。釉面开片,大小不一,纹路颜色深浅不一,器型不同收缩部位也就不一,即所谓“百圾碎”,变化万千而又自然贴切。最有特色的是较粗的裂纹呈现黑色,较细的裂纹出现黄色,前后层次错落,习称“金丝铁线”。 
 

    目前,北京故宫博物院认定的宋哥窑瓷器约有60件,其中以各式瓶、炉、洗、碗、盘为最多,瓶的种类有八方贯耳瓶、贯耳瓶、胆瓶、弦纹瓶等;炉有双耳炉、双耳三足炉、筒式炉等;洗有葵花洗、圆洗、菱花洗等;碗有葵瓣口碗、八方形、花口碗等;盘有葵瓣口盘、菊花盘等,此外还有小罐等。台北故宫博物院还有花插、渣斗、单把杯、壶等器型。不过,由于前人记载的混乱以及哥窑窑址的迷踪,这些传世哥窑瓷器的认定并不十分准确,其中很可能包含有南宋官窑、龙泉窑、元代杭州地区的其他窑口,明清时期仿哥窑器物等。

      为了彻底解决传世哥窑瓷器的认定难题,过去的几十年间,考古工作者和陶瓷研究者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希望能够找到哥窑窑址。但是,它到底在哪里呢?
      有说哥窑和龙泉窑是“兄弟”
      按照文献的记载,一说哥窑在龙泉,与龙泉窑关系密切。
    据《春风堂随笔》记载:“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兄弟,皆处州人,主处州之龙泉窑,生二所陶青器,纯粹如美玉,为世所贵,即官窑之类;生一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窑。”按照陆深的说法,哥窑和龙泉窑是哥俩所烧。此后明清刊刻的文献,如《浙江通志》、《七修类稿续稿》、《留青日札》、《事物绀珠》、《天工开物》、《景德镇陶录》、《稗史类编》等都有类似的记载。龙泉窑早已在上世纪初被陈万里先生所研究确证,就在今天的浙江龙泉县一带。那么,龙泉窑是不是章生二所创烧,他到底有没有一个哥哥呢?
      乾隆年间的《龙泉县志》收有《章氏祠堂记》,称章氏在龙泉是大族,北宋起就在该县居住。但是找不到确切的家谱和实物资料,根本没办法确定章氏兄弟以及他们的活动时代。尽管浙江龙泉地区的烧窑人一直奉章家兄弟为窑神,开窑时必去祭拜,然而这也仅限于民间传说。很显然,通过这条线索发掘哥窑是很难得出科学结论的。
      20世纪初期,人们已经将解开神秘哥窑的钥匙伸向了浙江龙泉地区的窑址,这里一时间挖窑风行。此后,陈万里“八下龙泉”考察窑址,解放后,考古工作者亦多次进行调查和发掘。根据调查和发掘资料,部分专家认为龙泉县大窑一带以及溪口的瓦窑垟等五处窑址中发现的一种黑胎青瓷,与传世哥窑产品相似。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也对这些标本进行了化学分析,认为这种黑胎青瓷可能就是正统的哥窑。
      然而“相似”也好、“可能”也罢,还无法与传世哥窑瓷器的特征完全吻合。要想确证哥窑就在龙泉县,还需要更多的证据和新的考古发现。浙江龙泉地区的大窑、金村、溪口、松溪、武溪等地分布着上百座窑址。此外,临近的遂昌、云和县,以及江西吉安永和窑、福建泉州碗窑乡窑等都有龙泉窑类型的窑址。这些窑址中,是否就有尚不为我们所知的哥窑窑址呢?
      窑址在杭州,与修内司官窑一脉相承?
      杭州地区文献中有所谓“哥窑”、“哥哥洞窑”、“哥哥窑”、“旧哥哥窑”等称呼,凡此种种,是作者的笔误,还是同一个窑的不同称呼,或者是完全不同的窑,目前还无法得知。
元人孔齐《静斋至正直记》记载:“乙未冬(公元1355年)在杭州时,市哥哥洞窑者一香鼎,质细。虽新,其色莹润如旧造,识者犹疑之。会荆溪王德翁亦云:‘近日哥哥窑绝类古官窑,不可不细辨也。’”明初曹昭《格古要论》记载:“旧哥哥窑出……色青,浓淡不一,亦有紫口铁足,色好者类董窑,今亦少有。成群队者是元末新烧,土脉粗糙,色亦不好。”《广志绎》有“官、哥二窑,宋时烧之凤凰山下,紫口铁脚,今其泥尽,故此物不再得”。《遵生八笺》记载:“所谓官窑,烧于宋修内司中,为官家造也,窑在杭之凤凰山下……哥窑烧于私家,取土俱在此地。”
      这几个文献均提到杭州,其中王士性和高濂还提到了凤凰山,说哥窑与修内司官窑俱取土于凤凰山下。照此分析,想必哥窑的烧造地点相距凤凰山也不会太远吧!1996年,杭州凤凰山下老虎洞南宋窑址的发现解决了困扰学术界几十年的“修内司官窑”谜团。不仅如此,老虎洞窑址的元代地层出土了大量带“八思巴文”的窑具以及与传世哥窑相似的一类器物。据八思巴文专家翻译,窑具上有“章(或张)记”的铭文,这自然使人联想到章生一的传说。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元代地层的瓷片进行科学测定,结果表明其化学成分和显微结构与传世哥窑比较接近,他们据此认为所谓传世哥窑就是在老虎洞元代时烧造的制品。

      这一发现着实为哥窑的研究困局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难道宋代哥窑真是子虚乌有,北京故宫收藏的哥窑瓷器均属元代?抑或南宋的修内司官窑就是宋代哥窑,发展到元代就变成了元代哥窑?老虎洞窑址真是传世哥窑瓷器的产地吗?迄今为止,学界除了肯定老虎洞窑址有助于揭开哥窑之谜外,对上述几种观点并没有形成统一意见。争论依旧,哥窑之谜依旧!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