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磁州窑考古有重大发现:“点彩”技法唐代就已出现






[日期:2016-09-19] 来源:邯郸新闻网  作者:佚名 [字体: ]

 

揭开冶子窑址神秘面纱

      2015年3月,都党乡冶子村在旧村改造时挖掘出大量瓷片。接到群众报告后,县文物保管人员迅速赶到现场,立即进行了现场保护。现场勘察后得知,冶子村旧村村址为磁州窑窑址的延伸地带,因部分窑址被村庄房宅覆盖,未列入保护范围。现场迹象表明,旧村改造区域正好是窑址埋藏丰富区域,报经河北省文物局同意后,2015年5月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会同磁县文物保管所联合对该遗存区域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据了解,此次考古发掘的冶子窑遗址,紧靠漳河出太行山山口的西岸上,隔河与观台窑址相望,漳河从两窑址中间穿过,蜿蜒向东北汇入岳城水库。漳河两岸除观台窑址、冶子窑址之外,还密集分布着其他窑址,是漳河流域最集中的烧造区域。

        磁州窑研究专家、中国磁州窑博物馆馆长赵学锋说:“1987年,北京大学、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邯郸地区文物保管所联合对观台窑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取得了重大成果,奠定了观台窑在磁州窑研究中的龙头地位。而冶子窑因从没有过考古发掘活动,所以人们对其知之甚少。但此次冶子窑址的首次考古发掘终于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让大家对冶子窑、特别是宋代冶子窑有了新的定位和认识,填补了以往冶子窑研究资料的空白和不足。”

      这次考古究竟有什么成果?
      磁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最著名的窑场,由于它独特的装饰艺术,在中国陶瓷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并影响了大江南北诸窑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磁州窑系”,素有“南有景德镇,北有磁州窑”之称。其中心窑场就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和峰峰矿区境内,形成了以漳河、滏阳河两河流域为中心的两大烧造区域。其中漳河流域主要有观台窑、冶子窑、东艾口窑、申家庄窑、荣花寨窑、北贾璧窑和青碗窑窑等遗址;滏阳河流域主要有临水窑、盐店窑和富田窑等。

      据赵学锋介绍,此次发掘有两个重大成果:
      一是1987年观台窑址考古发掘时,根据地层发现的器物标本,将观台窑最早烧造年代定为北宋初、五代末,故后来学术界就将观台窑烧造区的烧造年代以此作为了定论。而冶子窑址发现了唐代地层,将观台窑烧造区域的烧造年代由北宋初、五代末提前到了唐代。
      二是磁州窑点彩装饰技法第一次发现是在1987年的观台窑址发掘,当时从观台窑一期地层出土了一批点褐彩的小钵和双耳小罐及行炉。纹饰多数点绘在行炉、罐、钵的肩部。从装饰工艺上看,它是在施过化妆土的坯体上用毛笔蘸上浓稠的褐彩料点绘梅花纹和草叶纹,然后施透明釉,高温烧成后,花纹凸出,用手触摸有突出之感。由此得出一个结论,磁州窑毛笔点彩装饰技法最早形成于北宋早期,金代以来毛笔书法绘画装饰是它的发展和延续。但冶子窑唐代地层出土的点彩装饰器物标本表明,点彩装饰技法在唐代已非常成熟,窑工们在器物上用毛笔工具或绘太阳纹、菊花纹、草叶纹,或点绘斑点,从而改变了北朝、隋代以来瓷器的单色釉装饰局面,为后来发展形成独特的“白地黑花”装饰风格奠定了基础。
      “由于此次发掘为抢救性发掘,开展发掘工作时间短,发掘面积小,未能对冶子窑全貌有更多认识和了解。但可以肯定的是冶子窑是古代陶冶重镇‘冶子镇’上的一座重要窑场,其窑址地层出土的瓷器及标本品质堪称上乘,当是宋、金时期观台窑烧造区域内最重要的精品瓷器窑场。”赵学锋说。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