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河北定州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宋代定窑瓷器珍品






[日期:2016-10-03] 来源:益运居  作者:佚名 [字体: ]

     

静众院出土龙首莲纹大净瓶出土时情形

      净众院塔基地宫是宋代的寺院塔基地宫,建于北宋至道元年(995年),各自出土了众多珍贵文物,也都于1982年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净众院在北宋初年曾是居民李敬千的菜园,后施舍给僧侣,在仙林寺讲经沙门——演上人(又称义演)的主持下建造寺院;北宋雍熙三年(986年)由宋太宗赵光义赐名“净众院”,端拱元年(988年)建成;净众院塔是为葬义演等僧人的舍利塔,建于北宋至道元年(995年);安葬时当时定州的上层人物都有施舍,善心寺等寺院也随葬了一批器物;据探测塔基西部有砖石旧基,并发现铁铃一枚,可能用于悬挂大殿檐下或塔角上的,因此判断此处即净众院旧址。

      该塔基中共清理出瓷器55件,全部是北宋早期定窑瓷器,有盒、罐、瓶、壶、净瓶等多种。据铭文记载,这批瓷器是专为寺院烧制的精品,实为罕见,为研究北宋政治、经济、宗教、文化、艺术提供了珍贵资料。其中白釉龙首流莲纹大净瓶,高60.5厘米,器身刻有莲花瓣图案,端庄秀美,纹饰精细流畅,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一件老窑定瓷佳器,属“国宝级”文物。白釉莲纹金装长颈瓶,瓶口配卷枝钮覆叶纹鎏银盖,并以鎏银片包镶圈足,雍容华贵,是北宋初年定窑瓷器中的高档产品。白釉刻字舍利瓶,圆鼓腹,子母口带盖,腹部刻行书题记多达59字,是定窑瓷器中刻铭最长的器物,为佛教信徒专门定做施入地宫盛放舍利的奉佛品,其中的“至道元年(995年)四月日弟子于岩记”铭文,为净众院塔基地宫的建造年代提供了准确依据。与静志寺塔基中的定瓷相比,这批定瓷制作更加精巧,釉色更加莹润,渐渐摆脱仿金属器形的窠臼,采用了刻、划、贴塑等手法,器形较为高大,纹饰复杂。此间,由于经济的恢复,定瓷制作得到了迅速发展,给后人留下了大量定瓷珍品。

白釉刻字舍利瓶 北宋 通高13.6、口径5.6、腹径12.4、足径6.6厘米

      1969年河北省定州市城内北宋至道元年(995年)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现藏于定州市博物馆。

      瓶为子口,直领,圆溜肩,鼓腹,圈足稍外撇;平顶折边盖,断面略呈梯形;胎体较厚重。白色胎微泛黄,细腻坚致。白釉泛灰,光润匀静,施满釉,圈足露胎。肩饰弦纹;腹部刻有行书题记13行共59字,谓;“舍利主僧□□两瓶舍利西草土住人男弟子□□□妻张氏姪男陈□男弟子陈知绪妻□ 氏女菩萨女□□□□佛□至元道年(995年)四月日弟子岩记”。此瓶是定窑瓷器中刻铭最长的器物,为佛教信教徒专门定做施入地宫盛放舍利的奉佛品。

白釉竹节纹筒形盒 北宋 通高10.8、腹径7.1、足径4.7厘米

      1969年河北省定州市城内北宋至道元年(995年)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现藏于定州市博物馆。

      盒为仿竹节式高筒形。拱形盖顶,折边;器身呈竹节形,近底部折收,圈足,整齐规矩,璧薄,采用旋削技法制成。白色胎,细腻坚硬。釉色白中泛黄,光泽莹润,有垂釉痕,施满釉,足底无釉。造型端庄质朴,纹饰简洁大方。为河北定窑北宋早期产品。

白釉执壶 北宋 通高14、腹径13.9、足径8厘米

      1969年河北省定州市城内北宋至道元年(995年)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现藏于定州市博物馆。

      卷枝蒂钮壶盖,曲拱盖面,饰弦纹三周,子口,壶敛口,斜折肩,肩部有短直流,宽带环形把手,肩饰弦纹二周;鼓腹下收,圈足。瓷胎白细坚硬。釉白略闪青,光洁润亮,施满釉,足部露胎。为河北定窑北宋早期产品。

白釉刻花龙首流净瓶 北宋 高60.9、腹径19.1.底径10.1厘米

      1969年河北省定州市城内北宋至道元年(995年)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现藏于定州市博物馆。

      瓶直口,细长颈,颈上部刻仰覆莲瓣纹,中部为覆莲纹相轮圆盘,下部为竹节纹;圆肩,鼓腹,肩塑龙首短流,龙前额突耸、怒目、张口露齿,下颌饰一绺龙须;龙头高昂,颈短粗,长腹,最大腹径在上腹部,隐圈足。瓷胎细白、坚硬。釉色乳白泛灰,莹润光洁、略有垂釉痕,施满釉。肩部刻覆莲纹三重;上腹有缠枝花卉纹一周,下腹刻仰莲瓣四重。体形特大,器身修长秀雅,纹饰精细流畅。是宋初定窑瓷器的代表作。

肩部刻覆莲纹三重,其下为缠枝花一周,下腹刻仰莲四重。

龙首莲纹大净瓶肩部及鼓腹细部

龙首莲纹大净瓶肩塑龙首流细部

      肩塑龙首流,龙首高昂、前额突耸、张口露齿,下颌饰一绺龙须,器形修长秀雅,纹饰精细流畅,可谓是千年定瓷的代表作。

      静志寺静众院两座舍利塔地宫出土定瓷中有多件净瓶,那何谓净瓶?这种瓶子又有什么作用,为何出现在佛塔地宫中?

      净瓶为僧人饮水器具,梁陶弘景《授陆敬游十赉文》云:”賚尔鍮石澡罐,手巾为副,可以登斋朝拜,出入盥漱。“这里所谓的澡罐,指的就是净瓶,这种器物细颈粗腹,粗腹容量鼓大以盛水,细颈防浮尘虫蚊入内而护净。净瓶的渊源,或可追溯到佛法初传时代,唐法琳《辩证论》载:“僧祗等律云,应法澡灌咽细腹粗护净,便易生善长道,最为要用,是以为佛所叹制。”以净瓶作为饮水器具,主要还是为了生善长道。

      唐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记:“凡水分净、触,瓶有二枚。净者咸用瓦瓷,触者任兼铜铁,净拟非时饮用,触乃便利所须。净则净手方持,必须安着净处,触乃触手随执,可于触处置之。唯斯净瓶及新净器所盛之水,非时合饮。余器盛者,名为时水。中前受饮,即是无愆。若子午后饮,便有过。”这里是说瓶有净、触之分。按佛教有午后不食的戒律律,午后即是非时,净瓶之水可以过午而饮,触瓶之水只能在午前饮用。另外义净撰《受用三水要行法》又云“净瓶须是瓦,非铜澡罐。由其瓶内有铜青不净不得灰揩故……然五天之地,五将铜瓶为净瓶者,一为垢生带触,二为铜腥损人。”若以铜铁类材质制作净瓶,则瓶内易生垢出锈,而这种细长颈的器物不可能予以从内擦拭,所以当时僧人所用的净瓶,都以瓷器为主,出土物也证明这点,静志寺静众院两地宫所藏净瓶,都为定窑白瓷,只有一件为铜净瓶。


白釉刻花长颈瓶 北宋 高19.3、口径6、足径8.9厘米

      1969年河北省定州市城内北宋至道元年(995年)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现藏于定州市博物馆。

      圆唇,侈口,长直颈,广肩斜折,圆鼓腹,大圈足;瓶口配卷枝钮覆叶纹鎏银盖,并以鎏银片包镶圈足。胎质细白、坚硬;卵白色釉,透明莹润,积釉处微泛黄。颈饰弦纹,肩刻菊纹;腹刻仰莲纹三重,花瓣修长,富于立体感。是北宋前期定窑瓷器中的高档产品。

白釉刻花“官”字款盖罐 北宋 通高11.5、腹径14.6、底径8厘米

      1969年河北省定州市城内北宋至道元年(995年)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现藏于定州市博物馆。

      盖为斗笠式,宝珠式钮,盖面饰弦纹;罐直口,矮领,广肩下折,鼓腹,下腹急收,隐圈足。胎体薄俏,色白质坚。釉色白中微泛黄,凝厚透明,略有垂釉痕,饰满釉,沿口无釉,盖内露胎。底心划刻“官”字款,肩刻覆莲二重,腹刻三层仰莲瓣。造型凝重,纹饰美观。为河北定窑北宋早期产品。

白釉盖罐 北宋 通高18.6、口径6、底径6.8厘米

      1969年河北省定州市城内北宋至道元年(995年)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现藏于定州市博物馆。

      罐为圆唇,敛口,圆肩,上腹鼓、下腹内收,隐圈足;器盖如覆置浅盘,上有宝珠钮。瓷胎色白而细腻,质坚硬。釉色白略泛灰黄,透明莹润,略见垂釉痕,施满釉,内壁无釉。器口周围凸起一周带纹,腹饰弦纹二组。为河北定窑北宋早期产品。

黄褐釉弦纹小口瓶 北宋 高9.7、足径5厘米

      1969年河北省定州市城内北宋至道元年(995年)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现藏于定州市博物馆。

      圆唇,小口略呈曲腹盘形,短颈、斜肩,肩上布满凹糟,垂腹,圈足。胎质粗疏,呈浅褐色。外表饰黄褐釉,光洁明亮,口沿部和底部略带绿色彩釉,施满釉,圈足内无釉。为河北定窑北宋早期产品。


静众院地宫出土定窑北宋白釉刻花莲辦纹长颈瓶

静众院地宫出土定瓷净瓶

静众院地宫出土定瓷净瓶

河北定州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宋代定窑瓷器珍品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