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吉州窑陶瓷标准器考略






[日期:2016-11-28] 来源:猛虎文化  作者:山陀 [字体: ]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凡事要认真起来,必先立下规矩,先谋而后定,先议则不乱。古董玩藏,亦同此理。

      在古玩行中,最常遇到的事情就是,一件东西拿出来,往往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是某个窑口的东西,有的则认为是另一个窑口的东西;有的认为是某个年代的,而有的又认为是另一个年代的。为此,常常争论不休,各自似乎都有自己充足的理由。争论的结果,或许会取得一致意见,但更多的时候是各执一词,并无定论。古玩中的是是非非也多因此而引发。那么,有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框定古玩的真赝和年代呢?我想,目前应该还没有。由于古玩器物门类广泛,历史跨度漫长,传承流转复杂,出土坑口各异等特点,使得对古玩标准的认定很难统一。这既是古玩乱象的根源,也是古玩魅力的所在。

      虽然目前对古玩没有统一的认定标准,但并不妨碍我们对古玩器物标准的探讨。若就某一类器物,某一个窑口做一些具体考证和标准性探讨,我觉得是颇有裨益也完全可行的,比如吉州窑。

      什么是吉州窑的标准器?所谓标准,简言之,就是衡量事物的准则。那么,所谓标准器,也就是能够反映器物标准的公认标的。从务实的角度来分析,我认为作为吉州窑的标准器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定。一是,带有款识铭文能够标示身份特征的出土器物;二是,有明确考古记载的纪年墓出土器物;三是,经过正规考古发掘的窑址遗存器物。根据这三条标准,我对吉州窑标准器归纳分析如下:

      一、北宋器物

      根据目前的考古资料,可以收集到北宋时期纪年墓出土的吉州窑器物和窑址北宋文化层出土的吉州窑器物资料,但还没有发现带有铭文款识的北宋时期的吉州窑器物。

      纪年墓出土的吉州窑北宋时期标准器主要有:


北宋吉州窑绿釉狮盖香薰 香薰通高32厘米 口径12.2厘米 底径12.3厘米 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1964年安徽宿松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墓石室中出土。根据墓志和墓内钱币考证,该墓是宋代一地方管库官吏吴正臣夫妇的合葬墓 。此狮形香薰底座深剔刻的工艺以及粗犷的莲瓣装饰,一改南方瓷器婉约的装饰风格。


北宋吉州窑褐釉罐 口径5.5,底径3.7 高6.9 现藏江西省博物馆。1966年江西省吉安市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江仕澄塔出土。

      《格古要论》中载:“吉州窑,出今吉安府庐陵县永和镇。其色与紫定器相类,体厚而质粗,不甚值钱。”文中所指的“其色与紫定器相类”,不知是否就是吉州窑这种褐釉的产品?

北宋吉州窑绿釉八角八棱形枕 长38公分 宽17.3公分 前高8.8公分 后高11公分 现藏安徽省黄山市博物馆。

      安徽黄山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沈格墓出土。胎质细腻,呈米黄色,上下左右均施一层绿色釉。纹饰正面划荷花纹,四边划凸方格纹,划条流利,布局均衡。底部中间有"真郭家枕"四字嵌在长方形圈内,算是北宋时期吉州某窑口的堂号吧!

      吉州窑遗址北宋文化层出土器物主要有:


黑釉花口碗 口径14.4 底径3.2 高6.5 现藏江西省博物馆 1975年江西省吉安县永和窑址出土。


黑釉盘口执壶 口径4.7 底径5.3 高7.9 现藏江西省博物馆 1980年江西省吉安县永和窑址出土。


黑釉鬲式炉 口径11 底径5.5 高8.4 现藏江西省博物馆 1980年江西省吉安县永和窑址出土。


乳白釉撇口高足碗 口径11.2 底径4 高5 现藏江西省博物馆 1980年江西省吉安县永和窑址出土。


绿釉印花鱼纹盏 口径10.7 底径4 高3.8 现藏江西省吉安市博物馆 1980年江西省吉安县永和窑址出土。

      从有确切纪年的墓出和窑址考古发掘情况来看,北宋时期吉州窑出土器物以绿釉、黑釉、白釉、褐釉等单色釉器物为主,以绿釉器和黑釉器为代表,器形规整,工艺水平较高。

      二、南宋器物

      据现有资料,有纪年墓出土的南宋时期吉州窑器物、窑址南宋文化层出土器物以及带铭文可考证为南宋时期吉州窑的器物等,资料比较详实丰富。出土的南宋吉州窑品种较多,器形多样,工艺精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宋时期吉州窑的鼎盛状况。

      纪年墓出土的南宋时期吉州窑器物主要有:


南宋吉州窑木叶纹盏

      1996年江西省上饶市南宋开禧二年(1206年)赵氏墓出土。口径10.5厘米,底径2.9厘米,高5.3厘米,这是目前唯一有纪年的墓出吉州木叶纹盏,现藏江西省上饶市博物馆。


南宋釉下彩绘莲荷纹筒式三足炉

      1970年江西省南昌县罗家集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陈氏墓出土。通高6.8厘米,口径10.4厘米,底径7.3厘米。现藏江西省博物馆。


南宋吉州窑釉下彩绘跃鹿纹盖罐

      1970年江西省南昌县罗家集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陈氏墓出土。口径10.4公分,底径7.8公分,通高19公分。现藏江西省博物馆。


南宋吉州窑玳瑁纹四系罐

      1985年江西省南昌市钢铁厂基建工地南宋淳熙(1174-1189)纪年墓出土。口径5.6公分,底径4.7公分,通高6.2公分,这是唯一有确切纪年的吉州窑玳瑁纹黑釉罐,现藏江西省博物馆。


南宋吉州窑绿釉“陈家印置”蕉叶纹如意形枕

      1974年江西省樟树市临江镇寒山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墓葬出土。长27公分、宽22公分、高9公分。通体施绿釉,有剥釉现象,枕底露灰白色胎,压印“陈家印置”款。枕面呈如意形,刻蕉叶纹,枕腰印圆圈纹,一侧有一个小气孔,另一侧有四个支烧痕。现藏江西省樟树市博物馆。


南宋吉州窑黑釉剔花折枝梅长颈瓶

      1982年江西省宜春市郊南宋庆元五年(1199)墓出土。口径5.4公分、底径9公分、高20公分。器形直口微侈,长颈微束,鼓腹下垂,矮圈足。底施黑釉,足露灰白色胎,胎质较粗松,腹部两面各饰折枝梅花一支。枝梢、花瓣皆采用剔釉手法,以墨色绘花蕊,刀法洗练,构图简洁,生动自然。现藏江西省宜春市博物馆。


南宋吉州窑黑釉剔花折枝梅筒式三足炉

      1982年江西省宜春市郊南宋庆元五年(1199)墓出土。口径13.5公分、底径9.5公分、高10公分。器形平沿内折,内沿起凸棱,中腹微鼓,平底,三弓弧形矮足,造型工整。器表挂黑釉不及底,炉内无釉。器腹剔折枝梅花,花蕊以褐彩勾绘,形成黑地白花褐蕊的多层次画面,构图简朴,制作精细,代表了永和窑黑釉瓷装饰工艺的较高水平。现藏江西省宜春市博物馆。

      这个剔花炉和上面的剔花瓶在宜春巿博物馆都定为一级文物。

      窑址南宋文化层出土的吉州窑器物也比较多,现选择几件有别于墓出的器物,以丰富南宋吉州窑器物的品种。


黑釉窑变纹盏 口径12.7 底径3.5 高5.9 现藏江西省博物馆 1980年江西省吉安县永和窑址出土。


黑釉虎皮纹长颈瓶 口径3.9 底径6.3 高19.7 现藏江西省博物馆 1980年江西省吉安县永和窑址出土。


黑釉剪纸贴花单凤团花纹盏 口径11.9 底径4 高5.8现藏江西省博物馆 1975年江西省吉安县永和窑址出土。


黑釉剪纸贴花吉语纹盏 口径11.2 底径3.3 高5.7 现藏江西省博物馆 1980年江西省吉安县永和窑址出土。


釉上彩绘双凤纹盏 口径11.4 底径4.2 高5.3 现藏江西省博物馆 1980年江西省吉安县永和窑址出土。

釉下彩绘莲池鸳鸯戏水纹长颈瓶 口径2.9 底径5.8 高17.1 现藏江西省博物馆 1980年江西省吉安县永和窑址出土。

      带具有考证价值铭文的南宋器物主要是一个彩绘长颈瓶残器。


南宋吉州窑“周友直”彩绘长颈瓶(残器)

      从残留的铭文来看,是一个叫周友直的人为寺庙定烧的供奉器。查询有关史料得知,周友直为南宋时期现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人,大户人家,号称“一门八进士”。“南宋光宗至宁宗时,武宁官宦世家周友直、友贤、友谅、友仁、友信、友端、友熊、友闻皆进士出身,并为朝政大臣。友直任东宫侍讲,拜谏议大夫。”(《武宁县志》)

      从遗存的字迹笔划来分析,很有可能是供奉于同属九江市位于距武宁县不远的九江县东林寺。东林寺是我国佛教净土宗的祖庭,在宋代香火兴旺,影响广布。这件带铭文的定烧吉州器因为烧制塌陷损毁而遗落在窑址。或许缘分未尽,今又重现人间,成为又一珍贵的实物史料。

      南宋王朝偏偶江南150多年,渐渐百业兴盛,文人士大夫的雅致生活情调又日趋极致,陶瓷艺术亦再次盛开奇葩。

      吉州窑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尤如繁花似锦,新品迭出。“乱花渐欲迷人眼”,从这一时期的出土器物来看,吉州窑已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独特风格。

      三、元代器物

      从有明确纪年性质的吉州窑出土器物来看,出土的元代吉州窑在数量上远少于南宋时期,但所出土的元代器物大都规整大气,时代特征明显。


元代吉州窑窑变釉豹纹瓶 口径2.8厘米 底径6厘米 通高20.1厘米 现藏江西省博物馆 1980年江西永新县禾川镇学背村元代窖藏出土。


元代吉州窑釉下彩绘莲荷纹三足纹炉 口径20.5厘米 底径13.6厘米 通高15.9厘米 现藏江西省宜春市博物馆 1990年江西省宜春市元代窖藏出土。


元代吉州窑釉下彩绘凤穿牡丹纹六方盆 1990年江西省宜春市元代窖藏出土。

      这是目前发现形制最特别的吉州窑器物,或许是孤品。彩绘凤纹特别漂亮,与元青花的凤纹极为类似,由此也可以看出吉州窑在纹饰上对元青花一脉相承的影响。现藏江西省宜春市博物馆。


      元代吉州窑釉下彩绘月影梅纹鸟食罐 口径6.4厘米 底径5厘米 通高2.2厘米 现藏江西省博物馆 1971年江西永丰县佐龙公社棱溪大队元佑五年(1318)墓出土。


吉州窑彩绘纹长方枕

      1998年出土于河北满城县大册营镇岗头村九龙庄自然村东元代大将张弘略家规夫妇合葬墓。枕长方形,中凹,两端呈正方形,一端有一圆孔,全器六面均用酱褐彩勾绘折枝石榴花纹与波浪、织锦几何纹图案,布局均匀,笔法流畅。长48厘米,两端正方形边长12.1厘米,中部为9厘米。现藏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文物管理所。

      史载,张弘略 ,字仲杰,汝南王张柔第八子,易州定兴人,袭职。至元三年,城大都,佐其父为筑宫城总管。八年,授朝列大夫、同行工部事,兼领宿卫亲军、仪鸾等局。十六年,迁江西宣慰使。元贞二年卒。赠推忠佐理功臣、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上柱国、蔡国公,谥忠毅。

      从这些历史记载可以看出,张弘略生活在元早期,为世袭功勋望族,有军功,且在江西任职,墓葬中出土大量精美瓷器也就不奇怪了。因张弘略生活在元早期,所以,这个绘制精美的吉州窑彩绘枕其生产年代也可能是南宋晚期。

      一些带铭文的吉州窑彩绘器物,经考证则完全可以推断为元代吉州窑。



元吉州窑釉下彩绘波涛纹罐 底径12.8厘米 高20厘米 现藏江西省吉安县文物管理所 1983年江西省吉安县吉州窑遗址采集。元大德十一(1307年)。

      此残罐,敛口,平沿,短颈,溜肩,球腹,圈足,口及上腹部分残缺。肩部褐彩书写“□□作称心买卖答者,丁未岁下市朱有成用工”;腹部绘主题纹饰水波纹,中间有一个竖长方形开光,书“□入敬神会,永充供养者”,开光上部绘以荷叶,下部托以莲花,布局与宋元时期荷幡形落款相同;下腹部饰以卷草纹一周。

      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淳祐七年(1247年)、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均为丁未年。经考证,南宋孝宗淳熙年釉下彩绘在吉州窑尚未成熟,未见细密繁冗的风格出现;南宋末与元末两个年代,由于战乱,国力衰落,亦可排除;唯元成宗大德十一年的可能性最大。


元吉州窑釉下褐彩波涛鸾蝶纹净水钵

      2012年 深圳市博物馆“融会禅儒,法效百工——宋元时期吉州窑瓷器特展”展出。此钵由两庆书屋提供。

      钵内壁绘鸾蝶,腹部以波涛为地纹,开光内书写“吉州路总府刘仕达舍入皈敬堂永充供养,至元己卯岁腊月谨题”。

      元代有前后两个至元己卯年,分别为前至元十六年(1279年)和后至元五年(1339年)。

      根据《元史·地理五》记载:“至元十四年,升吉州路总管府,置录事司,另一司、八县。元贞元年(1295年),吉水、安福、太和、永新四县升州,改吉州为吉安路”,可见该钵制作年代只可能为前至元十六年。

      从元代纪年墓葬出土和带铭文的器物来看,吉州窑在元代仍有一定的发展,特别是釉上彩绘器物,胎质较好,器形较大,绘画工艺精美,海浪纹饰应用比较普遍。结合韩国新安元代沉船打捞出的吉州窑彩绘器物来看,元代吉州窑在彩绘品种上再创了新辉煌。

      对一个窑口标准器物的认定,或许我们不能仅仅拘泥于现有的资料,更不能亦步亦趋死板地生搬硬套划地为牢。毕竟,我们能够发掘的古物遗存是十分有限的,而未知的领域更为广泛,若以偏盖全,难免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但是,经过严谨考证和正规发掘的出土文物资料,是我们进行文物研究的重要基石,是做出判断和推论的重要依据,离开了这个基石,一切人云亦云的夸夸其谈,都是毫无意义的瞎扯。或许,这也是区分古玩行正道与邪道的标准!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