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江建新:景德镇御窑厂遗址考古调查与发掘主要收获






[日期:2017-06-24] 来源: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  作者:江建新 [字体: ]

 

景德镇陶瓷大学江建新教授受聘仪式

      2017年4月26日,景德镇陶瓷大学江建新教授受聘仪式,在景德镇陶瓷大学湘湖校区国际学术报告厅举行。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校长占启安为江建新教授颁发证书并佩戴校徽,占启安校长说:“从今日起,江建新先生正式成为我的同事。愿我们精诚合作,共同努力,为国家培养有用的高素质人才!”

      仪式结束后,江建新教授为景德镇陶瓷大学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景德镇御窑遗址考古调查与发掘重要收获》的御窑考古知识讲座。详细介绍了自1979年始,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对御窑遗址的调查与发掘工作,以及这三十年来对御窑遗址保护的心路历程。并呼吁陶院师生加入对御窑遗址发掘、保护、研究的队伍中。保护景德镇窑址,传承好陶瓷文化,是历史赋予的责任,也是古陶瓷研究者的主动担当。

景德镇御窑厂遗址考古调查与发掘主要收获

      景德镇御窑厂遗址,位于景德镇市区珠山路之珠山南侧(原市政府所在地)。珠山原为城区中心,据《浮梁县志》载:“珠山,在景德之中独起一峰,高数十仞,绵亘数里,峰峦遥列,俯视四境。相传秦时番君登此,谓立马山。至唐因地绕五龙,为珠山。元末于光据之为行台,号蟠龙山。明称纛山。后为御器厂镇山。”195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建设和改造,珠山几乎被夷平,唯龙珠阁旧址仍保留十多米高的台地。

      关于御窑厂的规模与格局,据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王宗沐《江西省大志•陶书》载:“御器厂中为堂正厅三 后为轩穿堂一 为寝后堂三 寝后高埠为亭曰兀然 今改为纪綪 堂之旁为东西序各厢房三 东南有门三 堂之左为官署 大门三 厅堂三 东西廊房六 堂之前为仪门三 为鼓楼二 为东西大库房各六 内外库八 为作二十三 曰大碗作房七间 。”

清 康熙二十一年《浮梁县志》景德镇图

清 嘉庆二十年《景德镇陶录》清御窑厂图   

清 嘉庆二十年《景德镇陶录》景德镇图

      根据近年考古调查,御窑厂遗址面积周长约 1145米,总面积约 54300平方米 ,其南临珠山路,北接斗富弄,东至中华路,西至东司岭,周长约1145米。从1979年以来,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为配合市政建设,在御窑厂周围进行过数十次考古调查与清理发掘。2002-2004年、2014年又先后联合北京大学文博学院、故宫博物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明清御窑厂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御窑厂范围

      元官窑的发现

      1988年,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在珠山北麓(明御厂遗址北侧),现风景路中段马路边一条深约1.5米的沟道中发现一元代窑业堆积,清理出土一批形制特异的瓷器残片。其品类有卵白瓷、青花、蓝地白花、蓝地金彩、孔雀绿地青花、孔雀绿地金彩等。其器型有围棋罐、大盖盒(砚)、直口或桶式盖罐、小底鼓腹盖罐、靶盏等。这批出土遗物与传世的卵白釉印五爪、四爪龙纹、八大码、八宝纹和印“枢府”、“太禧”铭瓷器比较来看非常相似,带有明显元官窑瓷器特征。其中出土的孔雀绿金彩、青花五爪龙纹器等,印证《元典章》禁民间使用描金、贴金和《元史》禁止民间使用双角五爪龙纹的记载,可知该类瓷器显然为元官窑---浮梁磁局的产品。

元 孔雀绿釉砚盒   

元 蓝釉砚盒   

元 龙纹砚盒

元 青花龙纹桶式盖罐 

元  青花龙纹围棋罐

      关于洪武官窑

      1979年,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在明御窑厂龙珠阁东墙基建工地发现绘折枝菊纹青花折沿大盘残片,与波普和日本学者定的元末明初瓷器相同。1988年,在明御厂东门边的一条长9米,宽1.2米,深约1.9米的沟道中清理出一批明初瓷片,其中有釉里红缠枝花卉大盘、多棱大罐、红釉墩子碗残片,这些遗物与传世的洪武或“元末明初”瓷器完全一致。

      1990年,御窑厂遗址珠山东麓修建台阶,景德镇考古研究所在距地表5米处发现了一批明早期遗物,有白瓷砖、琉璃瓦、白瓷水管等建筑构件,有青花、釉里红大盘、罐以及白瓷印花小盘、碗和印有“官匣”字样匣钵等残片。其出土的砖、瓦曾见于安徽鳯阳明中都遗址,其青花与釉里红残片与传世的洪武瓷器相同。其中一块用铁料书写题记的瓦特别重要,该瓦长38厘米、宽27.5厘米,上半部用铁料书写题记:“寿字三号  人匠王士名 浇釉凡(樊)道名  风火方南 作头潘成  甲首吴昌秀 监工浮梁县丞赵万初  监造提举周成 下连都”,其中“浮梁县丞赵万初”提记可与文献相印证。据康熙二十一年《浮梁县志》卷五“官制”洪武县丞条下刊有“赵万初  陈登”,赵无传,仅小字注为咸阳人,陈登有传,谓其为洪武后期县丞。那么,名列陈登之前的赵万初当为洪武早期的县丞了,根据瓦上的题记可印证该地层出土的遗物为洪武早期官窑遗物。由此可以推断,洪武官窑肯定设置于洪武早期。   

明 洪武 建筑构件

      书“寿字三号  人匠王士名 浇釉凡(樊)道名  风火方南 作头潘成  甲首吴昌秀 监工浮梁县丞赵万初  监造提举周成 下连都”板瓦   

明初官窑瓷质套钵   

明 洪武 印有“官匣”字样匣钵

      1994年明御厂东侧出土一批洪武青花大盘、罐、壶、碗等大件瓷器,其形制和彩饰风格具有元青花的特征,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生产这类青花瓷的匠人,很可能就是原浮梁磁局的工匠,由于在这批遗物中的同一地层出土有“浮梁县丞赵万初”提记的瓷瓦,且其遗物与传世的洪武瓷器一致,故知其为洪武官窑瓷器。2003年由北京大学、江西省考古研究所、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在御窑厂珠山北侧进行考古发掘,清理出洪武时代葫芦窑遗址6座,同时出土大量洪武官窑瓷片,这些遗物与1994年出土的洪武瓷器相同。

明 洪武 青花折枝四季花卉纹盘   

明 洪武 青花锦地花卉纹盘

明 洪武 青花竹石芭蕉纹执壶

明 洪武 青花缠枝莲纹大碗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