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高度评价已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扬龙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日期:2017-09-22] 来源:瓷网  作者:吕章申 [字体: ]

 

      醴陵是我国重要的陶瓷地区之一,从考古发掘发现,该地区自东汉已有制陶的历史,宋代主要生产青瓷,明清两代盛产青花瓷。清末民初,著名实业家熊希龄以现代陶瓷工业为基础,在姜湾开办湖南官立瓷业学堂和湖南瓷业公司。从创烧伊始,醴陵釉下五彩瓷就确立了以典雅绘画性装饰为主的高端品质。在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牌奖章,蜚声海外。由于战乱,醴陵产区经过短期的兴盛后,瓷业凋敝,技艺濒临失传。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1955年成立湖南陶瓷研究所,请吴寿祺等老艺人以师徒传承的方式带出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在他们的努力之下,醴陵釉下五彩逐步恢复,工艺技术不断创新,在高温硬质瓷瓷质和高温色料稳定性等方面均领先世界。

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与已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扬龙先生的子女

      陈扬龙先生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41年出生于醴陵陶瓷世家,是湖南陶瓷研究所的第一批“十艺徒”之一,师从吴寿祺、宋成仁和林家湖等老艺人,是新中国醴陵高温釉下五彩瓷复兴的实践者和带头人。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他一直从事原料配制和工艺革新的研究和试验。他主持轻工部色标试验项目,用五年时间熟悉掌握色料在不同釉质和窑型中的聚结力、发色力、乳浊性、稳定性和相生相克原理;多年作为技术指导下厂,钻研成型技术和烧成制度。在原料配兑、成型工艺、烧成控制、彩绘技法上大胆创新。他认为陶瓷是由胎釉、器形、工艺和装饰等构成的一门综合艺术,不能“以瓷当纸”,而忽略造型设计、制瓷工艺、装饰风格等陶瓷元素的有机结合,应该坚持陶瓷艺术的特性,用陶瓷的语言来表达陶瓷艺术,始终与中国画保持借鉴而不同化的距离。陈扬龙先生真可谓抓住了陶瓷艺术之真谛。今天的陶瓷艺术家们,应该认真思考陈先生的这个真知灼见,从中得到感悟,创作出不同陶瓷风格的艺术精品。
      陈扬龙先生从生活中获取灵感,他认为这样作品才有情感和生命力。他研究植物的生长结构和姿态,观察总结植物在不同阶段、不同天气和不同时间的情态和神韵,以“格物”精神来写生。用“移情”的方法专注于表现物与我的关系。他由折枝花发展出通景花卉。重视与院校的交流与合作,总结出“装饰性构图,写实性表现”的风格。晚年又成功通过提炼对象精髓,创新出图案化装饰化的变体风格,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语言和境界。

      陈扬龙先生经过四十余年的研究和试验,于90年代概括出了“薄施淡染”醴陵瓷这一独特的技艺特点。使醴陵瓷艺成为我国陶瓷艺术的一朵奇葩。他继承传统又不拘泥传统,“薄施淡染”是在传统“单线平填”“接色”“罩色”“点水”等技法上创造性的发展,然而其层次更为丰富,色彩更为水润,厚重而又通透。对传统绘画“三矾九染”的技法进行了分水技术的彻底工艺化。“薄施淡染”是通过彩绘和瓷质共同实现的,因此,他对每一个器形的胎釉的选料配比和成型工艺都会反复试验,将传统的“三烧法”改进为“四烧法”,不断追求极白、极薄、极透和极润的“类玉”质感,最终达到清新隽雅、空灵幽静、平淡天真、意态高远的境界。“薄施淡染”是陈扬龙先生通过工艺研究、原料试验和艺术探索总结出来的,他科研和实践并重,科学与艺术同行,充分掌握了醴陵瓷技艺规律,他继承醴陵釉下五彩的文脉,用他的坚守和勤奋为醴陵瓷艺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他提携后辈,成就后人,毫无保留的授艺于数百学生,使“薄施淡染”技法在醴陵产区大面积推广,成为当代醴陵釉下五彩的主流风格。
      由于这种技法学徒时间长,艺术设计水平要求高,制作周期久,成本很高而烧成率低,很多人便不再坚持,为降低成本而抄袭模仿和粗制滥造,甚至转而学习其它产区短平快的做法。陈扬龙大师生前创建工作室,长女陈利是得力助手,幼子陈志峰负责成型工艺,儿媳申彬传承其技艺。在他去世后,三个子女带领十几位徒弟,在困难的境况下仍然坚持传承陈扬龙大师技艺和精神,坚守费时费力、不计成本的高品质艺术瓷的道路,发展醴陵这个重要窑口的艺术特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这块沉甸甸的牌子就挂在他们工作室这栋小楼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中国国家博物馆遵照习总书记的号召,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几年来推出一系列展陈收藏举措。这次推出的“薄施淡染——陈扬龙醴陵釉下五彩瓷技艺传承展”就是又一个例证。希望通过此展鼓励和扶持“薄施淡染”的传承人继续坚持陈扬龙大师“在传统中学,在工艺中练,沉下去;在自然中悟,在时代中学,走出来”的研创精神。希望通过国家博物馆这个最高文化艺术展示平台,影响当代的陶瓷艺术家,坚持陶瓷本身的艺术语言,继承各窑口的优秀传统,创作出经得起历史沉淀的优秀作品。诚望广大观众能够欣赏到陈扬龙大师及其传承人“符合这个民族的审美标准,符合大自然的根本规律,打动人,感染人”的艺术,并从中感受到陈扬龙先生“生于斯,死于斯,奉献于斯”的大国工匠精神。



      陈扬龙先生的子女,决定将其父亲的大部分精品力作捐赠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他们这种爱国奉献的精神,值得褒奖。在此,我代表中国国家博物馆深表敬意和感谢!祝贺展览圆满成功!

 

吕章申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