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董善习刻瓷艺术——人物镌刻法






[日期:2019-05-18] 来源:刻瓷艺术网  作者:佚名 [字体: ]

      以人物为题材作陶瓷装饰由来已久,早在远古的彩陶上,就已出现了人类形体的装饰纹样。此后,历代陶瓷装饰都有表现人类生活、娱乐、耕作、放牧等场景的内容。

      人物的表现形式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传统人物(古装人物、仕女人物)。主要特征是强调诗、书、画、印的结合,强调笔情墨趣与作品的文化内涵。二是写实人物(现代人物、写生人物)。主要强调对人物形象、个性、典型性和真实性的塑造,讲究形神兼备。三是抽象人物。主要借鉴原始、民间及西方近现代艺术成分,通过变形、夸张等系列装饰整合手段,表现时尚的审美理念。相比而言,人物较山水、花鸟承载着更多的时代信息,更能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情感,更能展现清晰的时代发展脉络。

      人物刻瓷目前多以古装人物和仕女人物为主,其形式多为线描和写意两种。

      1.线描人物

      线是中国绘画的主要元素之一,以线造型是国画的基本技法。线描,则是对以线造型表现技法的简称。线描历史悠久,手法多样。具有代表性的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用“春蚕吐丝”的笔法创造了“游丝描”;唐代吴道子和曹仲达的线描素有“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之美誉。继后被中国画界广泛采用的十八描,就是古代画论者依据各代人物画家的不同风格和不同笔法总结出来的线描名称,为我们学习线描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传统刻瓷人物多为线描,即把自己要描写的对象,用不同镌刻风格的线勾画出来。

      作线描人物的形象构图设计时,要特别注意线的疏密、虚实关系。线密为实,线疏为虚。依靠线的疏密、虚实、粗细、曲直、顿挫组成美的艺术效果。线描的镌刻可用钻石刻刀,也可用合金凿刀,前者刻制的线型粗细均匀,后者刻制的线型则可视需求随机变化。不论用什么工具镌刻,都要把各种线描的风格特点表达出来。

      镌刻古代仕女时,面部、手臂一般用斜刀和钻石刻刀谨慎刻制。落刀要准确,线条要利落、匀称、圆润,要把女性的温情,皮肤的细嫩表现出来。头发的刻制要根据发型长势,从发根到发梢,一笔笔交代清楚。线条要刻得流畅,要刻出头发的蓬松感、飘逸感。服饰的刻绘要体现出衣料的质感,一般外衣线条要粗一些,内衣线条略细。衣面用钻石刻刀刻出细密的碎冰纹或曲线纹,以便着色。上衣、腰裙、大带如加些花边花纹会显得丰富多彩,再加一些小带、环佩、头绳、头饰更能使人物姿态生色,使画面线条疏密有致。设色多以黑色为主,彰显典雅清新。

贵妃图 高52cm 刻瓷瓶 董善习 2010年

      创作于2009年的《贵妃图》刻瓷瓶,是以杨贵妃醉酒情节为题材,以钻石刀线刻为主的代表作。钻石刀刻线是刻瓷的传统装饰技法。镌刻时,用力将刀尖插入瓷器表面,屏住呼吸,匀速运刀刻出每一条线。特别长的线更要一气刻出,只有气韵贯通,方能防止线条出现止顿、偏离、走形,保证线条的流畅、飘逸、洒脱,否则一线失手,通盘皆输。因而在刻瓷的表现形式中,以钻石刀镌刻的线描创作最能反映出作者的技艺水准。为了弥补传统线描镌刻表现形式中,线条组合过于细弱、单调之不足等缺点,在对《贵妃图》的衣饰处理上,用钻石刻线刀,直接密集地刻出与其时代相符的服饰纹样。以线组面,从而增强了画面的疏密对比,形成适宜的黑、白、灰艺术效果,提高了作品的感染力。该创作曾荣获2010年山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展特等奖。

      2.写意人物

      用笔概括,重在传神,寥寥几笔连勾带皴将人物勾出,笔墨潇洒、生动自然,多采用传统的混描法和减笔法。面线的结合,浓淡的对比,配以镌刻技法的灵活运用,更能体现出刻瓷的笔情墨趣。但要注意,人物的面部五官是表现人物情感和画面意境的重要展示部位,在镌刻时应作为重点作细致刻画,使其与身躯衣装的粗犷镌刻产生对比,才能进一步增强其艺术感染力。

青凤 直径52cm 刻瓷盘 董善习 1991年

牡丹仙子 直径52cm 刻瓷盘 董善习 1991年

宦娘 直径52cm 刻瓷盘 董善习 1991年

      作品“聊斋人物”系列三盘,是作者采用三种不同表现方法的一次尝试。《青凤》采用大写意的方式,面部认真刻画,衣着几笔概括,留得大面积空白;《牡丹仙子》采用线描的镌刻方式,画面多用斜刀镌刻线条,只是在人物后面将云雾线加宽镌刻成面,形成线面对比;《宦娘》是采用半工半写形式,人物头部、衬景采用线描,衣着采用写意法加以烘托概括。三种效果各有千秋,偏爱哪种形式,依个人喜好而定。

和了 刻瓷瓶 阎先公

时代新女性 刻瓷瓶 阎先公

      《和了》《时代新女性》刻瓷瓶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阎先公先生用凿刀线刻法镌刻的现代人物,作品故事情节生动,人物表情自然,线条镌刻流畅。

      董善习,1951年出生于山东淄川。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1972年就职于山东淄博瓷厂,始从陶瓷艺术。1984年进修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88年赴澳大利亚南澳国际博览会,1992年赴韩国首尔博览会以刻瓷艺术参展。曾任淄博瓷厂科研所所长,艺术瓷分厂厂长,洪山陶瓷厂总工艺美术师等职。2002年被山东省陶瓷工业协会授予首届“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称号,2003年被山东省政府授予第二届“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7年被评为“山东省轻工系统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0年获第二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现任中国陶瓷协会刻瓷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山东陶瓷协会刻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从艺四十多年来,董善习致力于陶瓷艺术的学习、研究和创作,先后有50多件作品在省级以上展评中获奖。部分作品由中国陶瓷琉璃馆、吉林省博物馆、湖南醴陵博物馆、武汉理工大学艺术馆、齐鲁工业大学艺术馆、美国黑鹰博物馆、英国珍宝博物馆等多家艺术机构收藏。

      董善习多次被聘为山东省陶瓷创新评比评委、全国刻瓷艺术大赛评委、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评委、山东省高级技术职称评委、山东省工艺美术学院兼职教授。

      2000年,董善习集多年实践并对刻瓷艺术加以理论探讨,创作出版了《刻瓷艺术》一书。2001年此书获首届“淄博文学艺术奖”。《清代民国时期的刻瓷艺术》《淄博刻瓷之我见》等论文在国家级专业刊物上发表。

      2012年与山东硅元科技合作,成功研创“刻瓷烤彩”新工艺,并于当年获全省陶瓷工艺创新金奖。

      2015年《刻瓷艺术》第二版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图书馆、景德镇大学图书馆、景德镇学院图书馆、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淄博市图书馆等多家图书馆收藏。

      2016年又与硅元科技合作,“硬笔陶瓷彩绘”新工艺研创成功,为陶瓷装饰开创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2017年,利用淄博本地生产的薄胎瓷板进行釉中彩绘试验,并获得成功。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