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中墨池能生花 夜点月白续华章
---元代鹤壁窑月白釉砚台赏析
李建东
在钧釉文房雅玩之器中,目前发现的金元时期鹤壁窑文房器有:琴炉、水盂、笔洗、砚滴、砚台,笔者在2021年《理财收藏》杂志第9期上发表的《墨侯穿上褐彩衣 月白池中好耕田---金代鹤壁窑钧釉砚台赏析》一文(见2021年第9期,第29--31页),非全釉的钧瓷砚台,只不过在砚池中留有几点月白釉,(或者因烧造之中火焰过高,整个砚面上的釉被烧飞而至)。笔者一心想着寻觅真正全品项的钧瓷砚台,以解心中之谜。功夫不负有心人,近日在鹤壁收藏家工作室中,见到了梦寐以求的鹤壁窑月白釉全品砚台。撰写此文,以饗读者。
一、元代鹤壁窑月白釉砚台的形制
中国传统砚台以石质的砚为主,瓷砚之中以钧釉为贵。钧釉的釉质醇厚莹润,如孩儿肌肤,赢得文人雅士的青睐。元代鹤壁窑月白釉砚台(图1),就是这一时期崇尚月白时风的经典之作。其砚形制为长方形抄手砚,胎土灰白,釉色浑厚,开片自然。砚额首、砚池边以及砚边缘都遗存有积釉肥厚现象。砚长8.4厘米,砚前额宽4.6厘米,砚底边宽5.2厘米,砚厚2.7厘米。砚池不规则的半月形状(图2),池中满釉,长1.7厘米,宽3.2厘米,深1.1厘米。砚堂无釉为正多边形(图3),宽3.6厘米,长4厘米。砚堂上面有磨墨使用的痕迹,边缘透出火石红痕。砚底部无釉,抄手呈圈门形状(图4),高5.3厘米,宽3.3厘米,深1.1厘米,里面留有积釉板块。砚右下角与砚底右脚处都有磕碰,砚前额釉至底,左右两侧边釉接近底,边缘透出火石红痕。
二、元代鹤壁窑月白釉砚台的独特意趣
器以载道, 古制之砚,以方为贵,浑朴为佳。元代鹤壁窑月白釉砚台,承袭宋代抄手砚的形制,开启元代砚制的先河。从元代鹤壁窑长方形砚台的形制来看,与宋代抄手砚比较,虽保留了宋代方正的规制的遗风,但其边角线,呈现出向圆润过度的明显区别。笔者在品鉴元代鹤壁窑月白釉砚台之中,发现了其独特意趣的现象:一是砚池傍出现的积釉疙瘩(图5)。笔者初认为是积釉所致,但把月白釉砚台握在掌中,刚好拇指把在了积釉疙瘩之上。笔者这才恍然大悟啊,这一“积釉疙瘩”是工匠有意为之而点上的。一方小小砚台,能如此巧思妙用一滴釉滴,作为把握的点,而这一釉滴展示出鹤壁窑工的睿智,也是智慧的结晶。二是砚右侧边留有对穿洞眼(图6)。笔者见过无数个砚台,还没有见过在砚台边打的洞眼。此砚的洞眼,是区别于其他瓷砚的独特之处。笔者观察左侧边洞眼没有透出,是由于在烧造的过程中被积釉所堵(从此堵眼可大胆的猜想:月白釉小砚台,不应只烧造一方。做为一个不合格产品,有可能就留在了窑场,被账房先生所用)。翻看砚台底部,无釉处留有刻划的穿槽痕(图7)。从留有对穿洞眼分析看,是为使用者系绳所致。 这一方月白釉小砚台,有可能为一位文人雅士定制所烧,考虑到主人时时在掌中把玩,为了防止在玩昧中砚台从手上脱落。对穿一洞一绳,安全系于腕上,为定制者考虑的如此周到,非一般工匠所为。
(图5,鹤壁私人收藏)
(图6,鹤壁私人收藏)
(图7,鹤壁私人收藏)
元代鹤壁窑月白釉砚台制作的小巧精致,其形彰显端庄典雅之气,其器蕴含着文雅静穆之韵,一扫元代粗旷的风格,堪称中国钧瓷文房雅器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承载着那个时代的审美价值,还承载着一代代文人雅士精神的追求与理想的祈望。 如今砚台虽然已经退出了实用的历史舞台,但其中蕴含着秀外慧中的精神内涵,集儒释道为一体的美学思想,需要文博界与收藏家一起站在新时代繁荣文化的起点之上,自觉承担起保护、挖掘、整理与弘扬的责任与担当,主动“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与大家一起共享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这是时代的之幸事,更是鹤壁窑文化之大幸。
作者:李建东(河南省中原古陶瓷研究所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
单位:河南省鹤壁市收藏家协会
邮箱:hwssr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