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杨玉芳:我为儿子打工






[日期:2010-12-30] 来源:网络  作者: [字体: ]

     欣赏杨玉芳的艺术作品,总能够让人的心情轻松愉悦起来。不管是腼腆羞涩的仕女,还是天真可爱的玩童,都会令人生出许多遐想,仿佛又看到孩提时代几个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情景。

    从一窍不通到陶艺大师今年65岁的杨玉芳,老家莱芜。1958年进入博陶职业中学读书,1960年毕业后,由于成绩好被分到博山陶瓷厂科研所学习雕塑。在这之前,我只见过庙里的神像,但却不知道那就是雕塑。杨玉芳说,自己当时很害怕,觉得自己手笨,又没有美术功底,根本干不了。后来,杨玉芳师从陈贻谟大师,才逐渐找到了艺术上的感觉。自己起点太低,在学习上要比别人多付出好几年的工夫。杨玉芳说道。

    一步步走来,杨玉芳成为了厂里的高级工艺美术师。上世纪六十年代,她塑造的高3.6米的毛主席陶瓷立像成为全国最大;七十年代初创作的观音、罗汉、仕女等作品为企业的出口创汇赢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七十年代末创作的宝琴台灯选为国家礼品瓷,成为邓小平首次访美之国礼;进入九十年代,杨玉芳的作品风格进入质的飞跃,她创作的千金一笑记者采访雪中四美等作品连获省评一等奖,中国淄博国际陶琉节金奖,全国创作陶瓷评比二等奖、三等奖。杨玉芳被业界称为山东瓷人杨

    过去,博山陶瓷厂有个规定,凡是具有高级职称的艺术大师都可以带一个自己的孩子进厂学艺。于是,杨玉芳的儿子任国栋从进厂的那天起便跟随母亲学习陶瓷艺术。杨玉芳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儿子的帮助非常大。她说:儿子不像我,他很聪明,也有自己的思想,加之在学习上起点高,所以他很快就学到了我用好多年才学到的知识。1997年,杨玉芳从厂里退休。闲不住的她,第二年就被一位港商聘请到广州工作。在广州的一年里,她一直从事艺术人物的设计与制作。后因为摔伤手腕,她结束了在广州的工作。回来后,杨玉芳看到自己工作了近40年的企业已处在破产的边缘,痛惜之余又开始担心儿子与儿媳的命运。

    在博山陶瓷厂即将破产的时候,杨玉芳的儿子和儿媳双双从博陶辞职。此时,杨玉芳一家人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企业已经没有指望了,自己干又没有资金,怎么办?任国栋把自己的房子卖了4万元,再加上两人1万多元的辞职费,总共还不到6万元。杨玉芳和儿子靠这些钱在九○医院租了间房子创建起了他们的春秋陶坊。两年多后,春秋陶坊搬到了陶硫大观园,并有了自己的生产制作车间。杨玉芳从2000年开始给儿子打工,只是想帮儿子起家,谁成想,这一决定让杨玉芳如鱼得水,并成就了她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的地位。

    母亲潜心创作, 儿子开拓市场给儿子打工,没有了企业一些条条框框的约束,这让杨玉芳的创作源泉喷涌不止。陶艺的随意性和无限想象空间,给了她施展艺术才华的沃土。儿时踢毽子的情景,小孙子捧着大碗喝稀饭的情景,古典的四大美人都成为杨玉芳创作的素材。2002年,作品《踢毽子》、《喝》在第七届全国创新评比中分获一等奖和优秀奖,2003年,杨玉芳被评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清华大学美院教授张守智曾这样评价杨玉芳:搞日用陶瓷的人去搞陶艺,好比是一个搞丝绸的去研究呢子大衣。但没想到的是,杨玉芳的适应性这么强,能够把这种粗犷的东西与意念很好地融为一体,而且还很成功。对于自己作品在市场上的认可程度,杨玉芳说:在2001年以前,人们看到我们的陶艺作品很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这些东西只不过是一些土坷垃而已。人们以前在送礼上大多以烟酒为主,而现在就不同了,随着人们文化素养的提升,现在开始送艺术品了。我的作品除当作礼品外,还有不少人买来收藏。”“有一次儿子带了我一套9人组的作品去参加上海的一个陶瓷博览会,也是为了求证市场对我产品的接受能力,当时这套作品儿子标价13万元。有位顾客看中了这套作品,想出价11万买走,但儿子没卖。儿子就想看看这个市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情形,它的价格底线在哪里。任国栋虽然主抓市场,也经常外出联系业务,参加博览会,但有时他也会痴迷于对艺术的创作。他的一套的作品在第六届全国陶瓷创新评比中曾获一等奖,比他母亲杨玉芳还早一届,他的获奖填补了我省在此奖项上的空白。目前,任国栋是省陶瓷艺术大师。记者在采访时就看到他刚刚创作完成的作品《十八岁》,该作品是用十八个由小到大排列在一起的博山水饺组成,寓意为女性的十八年。这组作品是任国栋为参加全国陶瓷创新比赛而准备的。

    说是给儿子打工,其实我们娘俩在艺术上是互相帮助。儿子有了我的帮助,他会发展更快。我有了儿子提供的创作环境,会尽情发挥我的艺术才华,我没有享受的要求,只要有个供我创作的大环境就行。”“年龄大了也要拿出精力创新杨玉芳的艺术作品属纯手工制作,线条的舒展,人物表情生动,即使不懂艺术的人看了也会喜欢,而懂艺术的人则把它看作是一次收藏机会。杨玉芳的作品上都有她本人的签名与创作日期,凡是买她作品的顾客都会得到一张写有作品名称及她亲自签名的收藏证书。只要被收藏者喜欢,钱多少不是主要问题,别人喜欢,我就找到知音了,我创作的目的也就达到了。65岁的杨玉芳说自己已进入艺术创作的黄金时期。人生的阅历和岁月的积累,让杨玉芳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她说:搞艺术的要经常接受新东西,年龄大了也要拿出精力创新,不补充新东西,原地踏步是不行的。要想艺术之树常青,就要保持住自己的艺术风格并不断创新,没有了风格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对于一些大师年事已高,且后继无人的状况,杨玉芳还是感到担忧,而有些大师虽然有好的手艺和作品,但却无法与市场接轨,这些问题成为业界人士所关注的热点。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