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普通人捡漏古董艺术品是否可能






[日期:2011-05-28]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字体: ]

  六七年前,饶晓晴的作品单价不过三四千元,如今单价已达到十五六万元。

  如果说在本世纪刚刚开始的那几年里,收入小康的艺术品爱好者还能以不算太高的价格收入一些自己“心水”的东西,那么以“白石热”为代表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在短短数年中似乎已将门槛提高到平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资本大鳄们少则数百万多则上亿的豪掷,让很多人对艺术品望而却步。难道这些美好的东西已经对普通人关上大门?未必。专家建议,“以时间换空间”或许是个不错的法子。

  当代艺术陶瓷

  是“洼地”可挖掘

  本月30日,在流花湖公园中的流花湖东苑艺术馆中,一个以中青年代表性艺术家为主的“国瓷瑰宝”景德镇陶瓷艺术展将开幕。将展出陈云岗、王秋霞、刘伟、饶晓晴、王希怀、赵紫云等一批优秀陶艺家的作品。

  此次展览的策展人,知名陶瓷鉴藏家、广州市满桦号艺术陶瓷的负责人李伟雄提出了“以时间换空间”的概念,为有志于收藏,而又感到囊中羞涩的人们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现在大家都说在艺术品收藏中‘捡漏’是越来越难了,其实也不一定”,李伟雄说,“当然如果像过去那样去市场淘,收获的机会是非常小了,但是现在可以做‘时间差’:可以去发掘一些现在在名气上还稍欠,但年富力强,有独创精神而较大发展潜力的中青年艺术家。这些人的东西现在不太贵,很多人都收得起,但是投资回报肯定相当可观。”

  李伟雄举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饶晓晴的例子,这位当今的艺坛名家,多年来探索高温色釉的综合装饰,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在色釉和粉彩、新彩综合装饰上也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手法,如今她的作品单价已经达到十五六万元,而且仍有上升空间,但六七年前,单价不过三四千元。

  李伟雄还认为,当代艺术陶瓷与其他收藏品类相比,整体上涨幅不大,从整个板块来看都还具有“洼地”价值,可谓是一种大尺度的“捡漏”。

  资深艺术陶瓷鉴赏家、景德镇艺术陶瓷商会秘书长程长林也指出,“我们说‘慕名大师’是重要的,是的,大师的作品附加值高。艺术陶瓷是一种工艺美术,有它的工艺要求。”程长林指出,“但时下有不少‘无名之辈’的作品,大气洒脱,工艺性强,他们的创作热情很高,刻苦钻研技艺,对作品精益求精,手法不拘一格,作品给人很强的震撼力。有一些老艺人,他们受时代的限制,受宣传炒作的限制,默默无闻,他们没有大师的头衔,但是他们集中了老一辈创作的智慧,创作出的作品,出神入化,浑然天成。”因此这些价位低的好作品也有望给人意想不到的回报。

  专家指出,收藏艺术品要讲求作品的质量在价格中的比例,要参照“头衔”,但更要看重作品的工艺技巧、艺术语言,避免收藏过于商品化的作品,不能盲目追捧,最好就是一个人的作品,也要分出个三六九等来。

  在年轻人中

  物色“潜力股”

  广州的小洲村,是许多年轻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聚集之地。在过去一段时间中,也有一些艺术投资者的眼光关注到了这里。在村中老屋泗海公祠中成立了一个艺术沙龙的诗人、艺术评论家谭畅等人,数月来已经举办了多次活动,对于广州、广东的艺术市场进行探讨。其中一个焦点话题,就是如何依托小洲村这样有着大量年轻艺术家资源的聚落,在年轻人中发掘出有足够上升空间的“潜力股”。

  在不久前举行的“你去边度”当代艺术研讨会上,谭畅指出,现在很多人感觉未来的方向暧昧不清,不只是年轻艺术家才体会到“纠结”的困惑,成年人更需要精神的释放和思想的碰撞。那么如何从这样复杂迷离、但年轻而有活力的创作群体中,找出创作和投资的方向,是值得探讨的话题,也是可行的道路。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