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汝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汝瓷制作技艺






[日期:2011-07-20]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字体: ]

基本信息
属    地: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
项  目:汝瓷制作技艺
申报者:汝州市文化局
负责人:张清江
通讯地址:河南省汝州市望嵩中路29号 
邮  编:467500
电子信箱:Huzhongcheng7 7 11@yahoo.com.cn
    汝州市地处河南省西部,位于东经112。31、至113。7‘,北纬33。5至34。20、。因濒临汝河而得名,北距郑州124公里,西北距名城洛阳80公里,东南距平顶山70公里,东距许昌120公里。东与禹州、郏县接壤,西与汝阳、伊川相连,南与宝丰、鲁山搭界,北与登封毗邻。全市辖15个乡镇,5个办事处,448个行政村,总人口93万人,有汉族、满族、
蒙族等14个民族。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市域南依外方山脉,北靠嵩箕山脉,北汝河东西横贯,形成西北东南向的槽形盆地。南部最高的岘山海拔1165米,北部最高的大红寨山海拔1150米,控制流量在100平方公里以内的7条河流成羽状流入北汝河。
    汝州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全市979359亩农田中49%可以灌溉,适宜粮、棉、油料、烟叶、瓜果、蔬菜等各种农作物生长。南北山地矿藏丰富,北汝河以南盛产主焦煤,以北所产大部为无烟煤,在纵横134平方公里的煤田中,已探明储量14亿吨,素有“百里煤海"之称;铝土矿藏储量在2.34亿吨左右;铁矿点20个,储量在10万吨以上的32个,其它如长石、方褐石、白垩土、玄武岩、磷火石、青黄软坩子土等矿点遍布山区。
    汝州焦枝柳铁路经中西部贯穿全境,洛界公路横穿东西,207国道与省道侯饭线在此交汇,南洛高速和太澳高速在汝州形成十字型高速路构架。
    早在100万年前,汝州就有人类居住,夏属豫州之域,周为戎蛮子国;秦设梁县属三川郡;隋置汝州;唐、宋均为州府之地辖四至六县;明改为直隶州,辖鲁山、宝丰县、汝阳县、郏县;民国二年改为临汝县。
    解放后,汝州划归许昌行政公署,1954年划归洛阳专区,1986年划归平顶山市;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撤消临汝县改为汝州市,计划单列,由平顶山市代管。
    汝瓷因产于汝州而得名,汝州因汝瓷的辉煌而名扬四海。
    汝瓷从唐代中叶开始生产,到北宋鼎盛时期最为辉煌,宋代汝官瓷名闻全国,成为宋宫御用珍品,汝官窑就是当时的官办瓷窑,生产出的精品瓷器全部送入宫中,供皇家使用,次品瓷全部砸碎深埋地下,所以能流传到世上的也只有从深宫中流出来的。民窑瓷是民间用瓷,自宋代后期,断断续续烧制,由于战争不断,民间保存的也不多见,现在汝瓷文物更加珍贵。
    汝州市地理位置适中,交通发达,工业基础好,农业底子厚,文化资源丰富,劳力众多,经济建设潜力大,发展前景广阔。

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
周盘同其珍重。时至今日仅存其名耳。由此推论:汝瓷当毁于北宋末年,当时金兵入侵汝州,汝瓷工匠或逃或遭杀害。自此人亡艺绝,汝瓷失传。元代以后,历代均有仿烧,但“仿烧而色质均不及汝”无一成功。明清时期,景德镇多次仿烧汝窑,但其仿的产品坯体和釉色均达不到汝瓷的质量效果。
    民国二十七年至三十年(1938—1941年)汝州资本家李绍初曾在严和店汝窑遗址建窑仿烧汝瓷但没有成功。1947年临汝解放后,汝瓷恢复烧制工作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1952年,私人经营的严和店瓷厂经过改造成为集体经营,后转为地方国营县办汝瓷厂,产品以精瓷碗、盘为主,也兼烧瓷缸和耐火砖等。
    1956年,周总理亲自指示:发掘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  临汝县汝瓷一厂在县委、县政府支持下,成立了汝瓷试验小组,郭遂任试验组组长。试验组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汝窑釉料矿石,经千百次试烧,初步掌握了汝瓷豆绿釉烧造技术,1958年,首次试烧出的汝瓷豆绿釉大型透花盆,洗字盘等产品,送呈北京,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被陈列于人民大会堂河南厅。
    1963年,汝瓷豆绿釉产品由小型试验进入批量生产阶段,1972年,汝瓷产品首次进入春季广交会,引起轰动,国际友人纷纷定购。
    1974年,为进一步恢复和发展汝窑研制生产,由国家轻工部投资41万,在汝州市骑岭乡赵庄村建成汝州市工艺美术汝瓷厂,从严和店汝瓷一厂抽调郭遂等技术骨干充实到工艺美术汝瓷厂。1981年,工艺美术汝瓷厂科技人员在稳定豆绿釉生产的同时,又开始对汝窑另一名贵釉色天蓝釉展开研制,1983年汝窑天蓝釉研制成功。1984年,河南省科委、国家轻工部相继下达了恢复研制汝官瓷(汝窑天青釉)任务。经科技人员数年艰难探索,1988年试烧成功汝官瓷。期间,科研人员还先后研制成功了汝窑月白釉,汝窑艺术釉,天目釉,朱蓝釉,棕红釉,玛瑙釉等烧成新工艺。
    目前,汝窑釉色全部恢复并通过省部级鉴定。在朱文立、孟玉松、张天庆等汝瓷专家的带动和影响下,汝瓷得到进一步恢复和发展壮大,汝瓷民营企业达到了30多家。
    汝窑分民窑(又称临汝窑)和官窑(又称汝官瓷)两大类,临汝窑形成于唐代中晚期,繁荣于北宋中后期,其代表窑有大峪东沟,蟒川严和店,鲁山段店。汝官瓷形成于北宋前期,繁荣于北宋后期,其代表窑有汝州张公巷和文庙以及宝丰清凉寺,临汝窑和汝官瓷的区别主要在一个是民间用品,个为宫廷用品,其釉色区别,临汝窑主要釉色为豆绿釉、天蓝釉、月白釉;汝官瓷则是天青釉。
    汝窑釉色分为四个品种:豆绿釉、天蓝釉、月白釉、天青釉。这四种釉色各具特点,争艳斗彩。汝窑豆绿釉色莹厚如堆脂,清雅素净,质美含蓄,其色柔和淡雅;汝窑天蓝釉呈色因原料的差异和窑炉烧成还原气氛不同所呈现的窑变而形成,其色有深蓝、灰蓝、淡蓝、天蓝、鱼肚白青等,光泽滋润如莹光一般幽雅,尤为突出的是一种青中带红的釉色,状如晨阳,又如晚霞,其色调之美,难以言语形容;汝窑月白釉是一种月白色的乳浊釉,滋润纯正,晶莹明丽,质地似玉,沉静素雅,具有典型的宋代审美特征。仪态风范富贵大方,风格独异;天青釉是宋代汝州官办窑场为宫廷所烧制的瓷器,汝官瓷的胎如淡白香灰色,其釉色历代文献记载很多,有说是天青色的,有说是犹如“雨过天晴"的,有说是淡青色的。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汝官瓷产品,其釉色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天青色,有的稍深,有的稍淡,但均离不开天青这种基本色调,汝官瓷用玛瑙为釉,其釉层浑厚,清澈蕴润,光泽柔和,开片密布。隐若蟹爪冰纹,层次分明,如蝉翼呈现,富有水色,颇有大家之汝窑造型古朴大方,天然朴拙,合乎华夏民族“天人合一”,浑然天成的审美理想。汝窑土质细腻,坯体如铜体,釉药浑厚,清澈温润,故有“汁水莹泽,含水欲滴,釉如膏脂之溶而不流,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汝窑蕴蓄秀美的艺术风格,在美学上体现了端庄凝炼,形神兼备的特点,是科学与艺术高度结合的结晶。
  汝窑对我国陶瓷业发展的贡献,奠定了她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显赫声誉,社会影响和历史影响广泛且深远,千百年来,无论是达官显贵,文人骚客,普通百姓,均给予了高度评价。仅目前所能查到的有关汝瓷的文字记录就有20多种。古代即有“汝窑为魁”的说法。《中国文化辞典》载:著名瓷窑,“汝窑,宋代烧制青瓷器,胎质灰白,釉色以天青及青绿发蓝为主…汝窑开青瓷工艺新阶段,改变此前南青北白的说法"。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