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瓷器的源头——硬质釉陶






[日期:2011-10-24]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字体: ]

瓷器的起源,从广义上讲是由陶器进化而来的。陶器在我国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比较著名的有距今约五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它主要分布在黄河上、中游地区,几乎同时在南方的长江下游地区,如浙江的余姚、绍兴一带也出现了良渚文化的“灰陶”。嗣后,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地区,人们制造了黑色的陶器,它胎薄如蛋壳,修饰光洁,称之谓“黑陶”,以山东济南龙山镇城子崖地区的制作精良,最早发现,因而又名“龙山文化”。

殷商时期(公元前1766 至公元前1121年)陶器的烧造技艺有了显著的进步,人们选用含有微量铁元素,近似于高岭土的陶土制成白色的陶器,质地坚密,胎色清白,烧制时的温度也升高了很多。比较显著的特征是该类白陶的器型与纹饰和同时代(早期)的青铜器几乎完全一致,不过白陶至今出土完整的很少。同时殷商时期还发明了釉陶,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施釉的方法,在陶器的外侧表面施涂一层浅绿色和姜黄色的釉,因此大大地降低了陶胎的吸水率。

我们知道陶器和瓷器的主要区别在于胚胎的土质和烧结的程度不同。陶器胚胎的原料是粘土,烧造时的温度较低约500℃至800℃,胚体没有烧结;瓷器胚胎的原料是高岭土,烧造的温度较高约 1200℃至1500℃左右,胚体基本完全烧结。因此瓷器的气孔率、吸水率都比陶器小,而硬度、重量都比陶器高和重,且扣击之发出的声音也比陶器脆越清亮。

对比上述的彩陶、黑陶、白陶、硬质釉陶四种陶器,只有白陶和硬质釉陶其胚胎的质量中含有相当的高岭土的成分,尤其是硬质釉陶,因为烧制的温度较高,所以才能具有瓷器的一些特征,可以说硬质釉陶具备了发展成瓷器的基本条件。

当然,我们在理解硬质釉陶发展成青釉瓷时,要注意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间经历了数百年进化和半陶半瓷的过程,它决不是一夜一刻之间的立时蜕变。在至西周时期(公元前770至公元前221年)由于胎质釉和施釉技术的进一步提高,胎土淘锻成灰白色,所施的青釉也趋向纯净透明,至此硬质釉陶便发展进化为早期的青釉瓷。然而,我国真正的青釉瓷的成熟应该是在东周。可以说青釉瓷的产生在我国陶瓷的发展史上,开创了光辉璀璨的新纪元。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