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三十】《中国钧窑考》后记






[日期:2012-01-31] 来源:《中国钧窑考》  作者:苗锡锦 [字体: ]
后 记
 
 我有幸出生于钧瓷的故乡——神垕镇。解放前参加革命,并一直在本地从事陶瓷管理工作,见证并参与了建国后钧瓷恢复的全过程,从中也学到了不少钧瓷烧制技艺等专业知识。特别是1984年,受政府委派,主持编纂《钧瓷志》,又给了我进一步深入研究钧瓷的好机会。期间,与我的儿子苗长河(毕业于郑州大学化学系)、苗长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创办苗家钧窑,亲手制作和试验研究钧瓷,并潜心考察古钧窑遗址,与有关大专院校专家学者合作,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科学测试,从而取得了一些可靠的科学数据。不论是在钧瓷的发展历史上,还是在钧瓷烧制工艺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为《钧瓷志》和《中国钧窑考》的编著找到了强有力的实物佐证和理论依据。
 钧瓷,是先人留给我们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清末以来,钧窑匠师群策群力,使失传数百年的钧瓷烧制技艺得到了恢复。不论是古代的创烧,还是现代的恢复,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都不是某一家钧窑或某一个人能够做到的。包括《钧瓷志》和《中国钧窑考》的成书,均可谓集思广益,众志成城。
 著名雕塑家、画家韩美林老师,在百忙之中为本书题写书名,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原禹州市文物管理所所长教之忠先生及原禹县政府办公室主任董振寅先生分别为本书作序,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河南美术出版社社长黄天奇先生为本书出版付出了不少辛劳,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本书的编写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丁进兴、赵志娟、赵敬斌、傅振华、王洪伟、苏建民等同志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
                                                                2011年5月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