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宋代香炉欣赏






[日期:2012-04-27]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字体: ]



图1.龙泉窑青釉三足炉。这件三足炉是南宋龙泉窑的重要作品, 通体表面无纹饰,凭借丰厚釉层使釉色莹润葱翠,属典型的梅子青色调;微露白色胎体,造成边角转折处的楞线出筋,使之具有深浅不同的层次变化,烧造技术之高,可说是代表了中国古代青瓷的最高水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图2.长沙窑青釉四足盖炉。宋,高8.5cm,口径8cm,足径8.3cm。盖炉造型仿古代青铜器,敛口,直腹,折底,下承四足。盖面隆起呈盔状,上饰宝珠钮,四周各饰一长条形镂空,盖面上部饰褐彩。器身施青釉,釉不及底,釉色青中泛黄,温雅柔和,釉面有细小的开片纹。此种炉又名香熏,为熏香之用。炉盖多作镂雕装饰,将所燃香料置于炉内,袅袅轻烟从镂空处飘出,有如云雾缭绕。瓷香熏始见于东吴,六朝时较流行,多有托盘,炉身大,盖面镂孔,式样大方。唐以后将托盘改为三足或五足,镂空小而密。长沙窑又名铜官窑、望成窑、瓦渣坪窑,因属长沙市管辖,所以有长沙窑之称。

    长沙窑创烧于中唐,盛于晚唐、五代,是一处规模宏大、技艺极高的大型民间瓷窑。长沙窑瓷器的装饰技法有刻划花、模印贴花、雕塑和釉下彩饰等,其中以釉下彩最为著名。所用彩料主要为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绿彩和以氧化铁为着色剂的褐彩。按彩绘技法可分为釉下褐彩斑点图案、釉下绿彩斑点图案、釉下绿彩彩绘和釉下褐绿彩彩绘4种。此器造型规整大方,胎体厚重,盖面以釉下褐彩装饰,釉色深浅不一,装饰性极强。现藏于故宫博物馆。

 



图3.白瓷镂空熏炉。宋,高11.6厘米,口径6.1厘米,底径4.4厘米。炉内燃香时,香烟袅袅自莲瓣形镂孔飘出,既实用又美观。胎质细腻,釉色洁白,是山西地方窑
——介休窑的产品。现藏于山西博物馆。

 



图4.哥窑青釉鱼耳炉。宋,高9cm,口径11.8cm,足径9.6cm。此炉造型仿商周青铜礼器簋,
形轮廓线上敛下丰,勾勒出端庄饱满的体态。腹两侧对称置鱼形耳,下承以圈足。造型古朴典雅。通体施青灰色釉,釉面密布交织如网的金丝铁线开片纹,使素净的釉面富于韵律美。外底有6个圆形支钉痕。现藏于故宫博物馆。

 



图5.玉云龙纹炉。宋,高7.9cm,口径12.8cm。炉青玉质。体圆形,侈口,无颈,垂腹,圈足外撇,两侧对称饰兽首吞耳。通体以
字纹为地,上饰游龙、祥云和海水纹。宋时,受理学格物致知思想的影响,文玩鉴赏成为时尚,对三代青铜器的研究也颇有成果。于是宋代的玉器形制便又多出了一个类别,那就是仿古青铜器玉器,简称仿古玉器。本器即以青铜簋为蓝本,但在器型和纹饰上多有增损变化,玉料也不是黄色。现藏于故宫博物馆。

 



图6.龙泉窑三足炉。宋,高12.4cm,口径14.5cm,足距9.2cm。炉折沿,短颈,扁圆腹,下承以三足。肩部饰凸起弦纹一道,腹部与三足对应处饰有三条凸起的直线纹。通体施青绿色釉,三足底部显露酱黄色。此炉釉色为典型的梅子青色,青翠幽雅。炉腹至足部凸起的三条棱线原系仿青铜器的装饰纹样,因凸起处釉层较薄,呈浅白色,形成了出筋的装饰效果,翠玉般的釉色中显露出数道规整的白线,分外醒目。此炉造型仿青铜鬲,因此又称鬲式炉,是龙泉窑的上乘佳作。现藏于故宫博物馆。

 



图7.龙泉窑青釉弦纹三足炉。宋,高9.3cm,口径14.5cm,足径5.5cm,足距7.9cm。炉口沿较宽,直壁,圈足,足下承三个云头形足,三足与圈足在同一平面。器身凸起弦纹四道,上下各一道,中间两道。通体施梅子青釉。此器造型古朴大方,以釉色取胜,梅子青釉胜于一般青釉,可与翡翠媲美,尤为难得。现藏于故宫博物馆。

 



图8.钧窑天兰釉瓷炉。北宋(公元961年
1134年)高13cm、口径14.3cm,炉之内外均施天兰色釉,炉内有对称的三块未施釉,乃其内套烧小件器物所致。釉质晶莹,釉色纯正。现藏于河南博物馆。

 



图9.景德镇窑影青刻花牡丹纹筒式炉。南宋(公元1127~1279年),通体施釉,圈足砂底见
锅巴红。炉呈筒式,大圈足。靠口沿处一周饰回纹,中部主题纹饰为牡丹花卉,底部饰水波纹,均用刻划手法。布局繁而不乱,刻纹精细、清晰,现藏于常州博物馆。

 



图10.耀州窑青釉刻花五足炉。北宋,瓷,高7.6厘米,内径6.5厘米,外径14.1厘米。炉为直口,折沿,宽边,深腹,圜形凹底,五足。施青釉,内壁和底部露胎。口沿上刻牡丹花一周,五足为模制,呈象首形。胎体致密,釉色纯净,炉体雍容华贵,是耀州瓷中的精品,现藏于甘肃博物馆。(编辑:木木)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