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李祥霆大师谈古琴、讲琴道






[日期:2012-10-18]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佚名 [字体: ]

  

 


“九霄环佩”制作于唐至德元年,距今1200多年,为唐肃宗即皇帝位时的皇家庆典制品,有明确的年款,造型高古典雅,工艺精美绝伦。

 

 


 李祥霆是国家文化部公布认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


  ■ “古琴群英会”将在艺术节期间上演

  ■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谈古琴艺术

  第十四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举办期间,古琴大师李祥霆领衔数位古琴名家上演“古琴群英会”,畅“弹”古今;11月18日,李祥霆还将携千年唐琴“九霄环佩”在东艺举行独奏音乐会。

  今年,上海国际艺术节首次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列入参演项目。11月3日,即将在上海音乐厅上演的“古琴群英会”由古琴大师李祥霆领衔数位古琴名家畅“弹”古今;11月18日,李祥霆还将携千年唐琴“九霄环佩”在东艺举行独奏音乐会;而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一届上海国际乐器展上,李祥霆携“九霄环佩”亮相开讲,吸引了众多古琴爱好者前来一睹大师风采,聆听宝琴奇韵。

  随展来沪期间,李祥霆接受了早报记者的采访。

  “琴道”:又简单,又奥妙

  李祥霆1957年开始学习古琴,195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先后师从查阜西、吴景略。其演奏风格秉承了查老的深沉、典雅,又兼具了吴老的明丽、豪放,并吸收管平湖先生的醇厚,从而形成了自己独具的风格。1989年,李祥霆到英国剑桥大学作古琴即兴演奏研究,并在伦敦大学亚非音乐研究中心任客座研究员,教授古琴和洞箫。1994年,他回到中央音乐学院继续任教。作为国家文化部公布认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李祥霆不仅熟谙琴学,还精于传统文化。几十年来,李祥霆几乎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倾注在古琴演奏艺术的研习、古琴文化的传播和古琴的教育事业上。

  在一些人将古琴过于“神秘化”的今天,李祥霆则明白地解释,所谓“琴道”,就是指弹琴的原则、法则、规律、规矩及训练方法等这些东西组合在一起的总和。“道可道,非常道。又简单,又奥妙。凡事皆有道,并不只是古琴才有,不必把它过于玄虚化、神化。”李祥霆用16个字概括了他对琴道的认识——“宣情理性、至善至真、美合天地、妙亘古今”。

  “有人说,古琴是弹给个人听的。这样的话伯牙子期的故事岂不没了意义?”李祥霆主张,弹奏古琴要表现自己的心境、情怀,要与人产生共鸣。“它是一种自我修养,虽然任何乐器都能够达到提高自我修养的目的,但古琴在这方面更深厚宽阔更有力。因为它积累了千百年来古人智慧的许多财富和音乐经典。还有人类对大自然的感觉,从古至今的前人的精神和感悟,到今天也继续在传承,这就是我理解的‘琴道’。”

  李祥霆说到今天为止许多人对古琴的所谓“境界”仍有所误解,“轻微淡远”只是古琴的一种特质,但这绝不是古琴的“最高境界”。唐代薛易简的《琴诀》明确指出古琴“可以观风数,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从这几句话中就可以看出古琴是一种变化非常丰富多样的乐器,一种可以‘格鬼神’的乐器,怎么可能只是‘轻微淡远’呢?把这奉为最高境界太荒谬了!”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