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醴陵釉下五彩瓷的传承人——陈扬龙






[日期:2013-06-25] 来源:瓷网  作者:朱东明 [字体: ]

 

        釉下五彩,是清末湖南醴陵窑创烧的一种瓷器装饰技法。它以五彩缤纷的色调;优美清新的艺术风格;精致巧妙的工艺技法;丰富多样的花色品种,在中国瓷坛独树一帜。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被国外媒体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传承人陈扬龙,1941年出生在湖南醴陵渌水北岸的姜湾。这里曾经是醴陵瓷器出口最大的集散码头,也是瓷业生产最集中的地方。清末民初,时任国务总理的熊希龄,开办的瓷业学堂和湖南瓷业制造公司就设在姜湾,并在那里创烧出了名扬天下的釉下五彩瓷。

      童年的陈扬龙大师,家里有一个作坊叫“陈记华盛瓷厂”,主要生产日用瓷。当时,陈扬龙的父亲不仅是一个烧窑的能手,他还能修窑和建窑。那时,当地一般柴窑的高度大约是1.5米,他父亲为了提高陶瓷产量,建了一个3米高的大窑,把窑内的空间增大了一倍,但是这样对烧窑的火候、窑温、窑里气氛的把握,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陈扬龙的父亲凭借多年的烧窑经验,最终还是把窑炉改造成功了。其它的瓷厂,看到他们的成功也纷纷效仿,建起了3米高的大窑。这一创新,为当时醴陵地区的陶瓷生产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陈扬龙的父亲由于平时烧出的瓷器,如果出现了问题都能准确地分析出原因,并找到解决的办法,渐渐地在县里也有了名气,人们亲切地称呼他——窑郎中。他的父亲也是有求必应、乐于帮助别人。

      陈扬龙从小跟父亲烧窑家庭的熏陶和日常的耳濡目染,不但很小就学会了陶瓷的烧制技艺,还承袭了祖辈“生于斯、奉献于斯、死于斯”的品格,并成为了他艺术人生的座右铭。

   影响陈扬龙一生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是吴寿祺。

      由于战乱,釉下五彩瓷曾一度中断生产20多年,瓷业艺人散落各方,釉下五彩烧制技艺也濒临灭绝。新中国成立后,醴陵瓷业面临百废待兴的艰难困境,政府决心重振醴陵瓷业,组建了醴陵县陶瓷研究所。唯一还健在的釉下五彩瓷老艺人吴寿祺,被请出来授徒。年仅15岁的陈扬龙,以优异的成绩有幸被录取,在吴寿祺先生门下学习釉下彩绘技艺。


      已近古稀之年的吴寿祺先生,是民国初年,湖南瓷业学堂的艺徒。当年,醴陵釉下五彩瓷就是他们创烧的。他能将手艺传给后辈,可以说是釉下五彩瓷的劫后重生,也是醴陵瓷业之大幸。



      吴寿祺先生对学徒向来亲切、耐心,传授技艺更是毫无保留。学徒们在吴寿祺先生的教导下,学习都很勤奋,陈扬龙也是最刻苦的一个。为了提高绘画水平,陈扬龙每天坚持,清晨先去画完一张写生稿再去上班;下班后,整理写生画稿直到深夜,并反复揣摩,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这种学习习惯,使他的写生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1957年,陶瓷研究所安排陈扬龙等三人,到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在“青花大王”王步门下学习青花绘画技艺。 在景德镇的这三个月里,陈扬龙不但学会了釉下青花的绘制技法,还被王步先生高超的艺术造诣,谦逊的人格魅力所折服。自此,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将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和精神财富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50多年来,陈扬龙大师没有辜负老师们的教诲,一直潜心研究釉下五彩的装饰,参悟出其独创的“薄施淡染”的釉下彩绘技法,并在醴陵陶瓷艺术中得到了全面推广。他还曾承担轻工部《釉下彩色标研究》的课题,对200多种釉下色料,6种不同釉料,多种窑型烧制效果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为醴陵釉下彩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和实物依据,为普及釉下五彩瓷作出了巨大而卓越的贡献。

      几十年来,陈扬龙大师的作品屡次被列为国家礼品用瓷,并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紫光阁、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收藏。鉴于他为中国工艺美术事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所做出的杰出贡献,2006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8年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传承人:2012年荣获“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陈扬龙大师不为金钱和奢华的物质生活所动,在创作上,依然坚持严谨的艺术创作风格。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做事业,首先要先做人,大师如果只向钱看,艺术就完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一位大师淡泊名利的气节与风范。

      几十年来,陈扬龙大师为人师表、德艺双馨,对学生不仅是传授技艺,更看重的是人的品德,培养出一大批出类拔萃的釉下五彩陶瓷艺术人才,其中多位已经成为国家级和省级的陶瓷艺术大师

      《何荷瓶》是陈扬龙大师晚年最满意的一件作品,在谈到《何荷瓶》的创作思想时,他说:“一则我想以烂荷叶与鲜荷花的此枯彼荣,来表达我古稀之年在艺术上不愿光阴虚度,依然执着并热爱着陶瓷艺术的感受;二则荷叶低垂是为人要谦和,君子之道在低,其实人真的很渺小,放在大自然中就如一粒微尘,绘画只是雕虫小技,取得一点成绩实在是没什么好自夸的”。

      《何荷瓶》的创作,体现了陈扬龙大师的铮铮傲骨之品、谦谦君子之德。

   晚年的陈扬龙大师仍然住在姜湾老街里,姜湾老街见证了醴陵瓷业百年的繁盛与衰落,一直固守在那里的他,像是在期盼着醴陵瓷业的再次腾飞。

      陈扬龙大师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和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陶瓷艺术,为弘扬陶瓷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老一辈陶瓷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和创新,我们的陶瓷艺术才得以一代代的薪火相传下来,才有了灿烂辉煌的今天!(文/朱东明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