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点滴评述 灿烂之极——青瓷泰斗徐朝兴






[日期:2013-07-02] 来源:龙泉青瓷  作者:王文勇 [字体: ]

吕品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

    朝兴先生是一位热爱和尊重传统的瓷艺家,他深知龙泉青瓷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在中国传统工艺文化备受现代潮流冲击的艰难境遇中,他凭借青瓷研究所和朝兴青瓷苑,以出众的功底造诣和惊人的身心投入呵护龙泉青瓷,使这一优秀的中国陶瓷技艺在龙泉的土地上薪火承传。热爱和尊重传统者,必受传统所惠益,朝兴先生的成就可谓范例。纵观他的瓷艺,行家一眼就知道他受过非常正宗的训练,下过很大的工夫,其中的每招每式都合乎龙泉瓷艺的传统法度,工艺语言掌握得精纯而娴熟。他的青瓷作品手风利落、形制洗练、构架端庄、气象雍容,方寸之间透着一种从容不迫的浩然之气;他对传统青瓷釉色的领悟和把握细致入微,总能把龙泉瓷釉清新澄净、晶莹蕴藉的类玉质的美和色泽美充分展露,让人领略到一种超凡的精神气质和形式品格。可以说,在朝兴先生的青瓷作品上,龙泉瓷艺的精微不仅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而且还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融汇。由此所呈现的和谐之美,突显出这位瓷艺家的精湛技艺和深厚修养。

    朝兴先生还是一位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瓷艺家,他深知开拓进取对于繁荣当代龙泉青瓷的意义。作为龙泉青瓷艺术的杰出传人,朝兴先生的贡献是创造性的,在他的艺术历程中,创新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20世纪90年代以来,朝兴先生的探索意向转重于青瓷本体,着力在青瓷的工艺材料方面进行开拓。在充分把握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他对传统工艺材料进行了创造性的综合,在同一器体上鬼斧神工般地媾和哥窑和弟窑,将传统龙泉青瓷的两种技术作风和艺术特色交融为一,既保持了青瓷艺术的优良品质,又造就出颖异非凡的现代审美效果。凭着操事龙泉青瓷几十年的丰富经验,他还远追商周原始青瓷遗韵,用现代技术和艺术手法重新发掘和阐释其色釉的美学蕴涵。通过对灰釉成分中氧化铁着色剂和氧化钙助熔剂以及窑火气氛的科学把握,他在仿古灰釉方面取得了以灰黄釉色为感性特征的突破。这种如古铜质地般朴实苍雄、醇和典雅的灰釉,结合着把控有度、力道均匀的跳刀装饰,形成一种妙不可言的瓷艺境界。朝兴先生的跳刀技巧炉火纯青,堪称绝妙,其刀走泥剔、迹流神扬的纹饰疏密有致、条理分明,洋溢着一种天工般的技术美和节律美。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朝兴先生的灰釉跳刀作品上,包括施釉法式、釉色把握和纹刻排布在内的一应装饰处理,都完美地切合着器物造型,显得天衣无缝,通体呈现和融圆润、舒展明畅的类玉品格,悠悠地透着千古一脉的玉的精神。

    陈淞贤(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督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协会(IAC)中国大陆首批会员):

    徐朝兴先生的青瓷作品,构思新颖、视角独特、工艺精湛、釉色晶莹,处处渗透着玉的精神,在青瓷界独树一帜。由于青瓷历史悠久,长期受仿古风尚与实用目的的双重约束,故近代青瓷创新甚少。但他能自觉拓展传统陶艺技法,注重陶瓷本体语言的挖掘和发挥,所以能蜕变出属于自己风格的青瓷作品,从而开创出龙泉青瓷的一代新风;20世纪90年代初由他开创的哥弟窑结合的表现技法,以及熔商周古瓷之神韵与现代创作理念于一炉,把传统跳刀技法与灰釉进行综合表现等一系列创新形式,对龙泉青瓷的推陈出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凡是见过徐朝兴先生创作情景的人。都会被他解衣盘礴的专注精神所感动。在进入工作状态后的他是绝对不容许有人打扰的,但在平时,徐朝兴绝不自我封闭,对传统他从不泥古不化,绝不做传统的守护人。对现代他又充分吸收,立足于现代青瓷的拓展,他是一位很有思想的工艺美术家。他创作了一套《云凤组合餐具》,按照当时餐具设计常规,必须是圆形的,但是他一反常规,巧妙地把它设计成一组似盛开的花朵形状的异型组合餐具,这套餐具没计自然大受欢迎,因为它满足了人们视觉及心理的新奇感。同时期,还有一件被邓小平同志作为国宝、现收藏于美国白宫的《中美友好玲珑灯》的基础上改进设计的《孔雀玲珑灯》,更是集青瓷工艺装饰技法于一体,运用刻、镂、雕、堆等手法,同时配上光、声、电,把传统工艺手法与现代科技成果巧妙结合在一起,从而把青瓷艺术的表现推向了极致。这是徐朝兴先生在自己艺术创造路上跨出的极为重要的一步。

    徐朝兴是成功者,他的成功不光是自己创作了许多青瓷艺术精品,更为成功的是:经他点拨指导的不少青年人,现在也都已成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大专院校的教学骨干,其中当然也包括他的儿子徐凌和儿媳竺娜亚,真可谓后继有人,徐朝兴的名字如今在龙泉家喻户晓。

    关宝琮(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辽宁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主任、鲁迅美术学院教授):

    徐大师给我的印象是谦虚好学,传统根基深厚,又有一手好技艺,是一个非常谦和朴实的人。他经常以陶工自谓,对恩师李怀德先生、中国古陶研究专家李国祯先生更是充满由衷的感激和深切的怀念。正是他们将徐朝兴先生领进了这条充满艰辛、苦涩的道路,从学徒工、模型工、设计员一步登上了陶瓷艺术的最高殿堂。

    徐大师致力于龙泉青瓷的研究,在长期的生产及创作实践中,潜心研究龙泉青瓷传统的造型及艺术,积累了深厚的造型设计、生产工艺及创作规律的经验,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勇于突破,大胆创新,几十年来创作出了大量美轮美奂的好作品作为国礼、国家藏品广为传播。其作品成绩卓著,扬名国内外,从而成为龙泉青瓷界的领军代表人物,成为陶瓷艺术底蕴深厚、工艺技艺全面、创作严谨的中国陶艺家。他所做的每一件作品,力求出新、工艺完美、釉色纯正。我曾亲眼目睹他投入创作时一丝不苟的态度,深为感动。

    他又是一位不甘停留在传统圈子里、喜欢向传统挑战的陶艺家。每次我们相聚时,他总会谈出新的设想,给自己设定一个新的目标。当我们再次会面时,他就会拿出新创意的精美陶艺作品。他经常说龙泉青瓷传统是发展现代陶艺的根基,要继承保护这一宝贵的历史遗产。在陶艺界、龙泉瓷区,徐大师还是一位带头人。在瓷业一度萧条的阴影中,他为大家开辟了一条新路。为发展地方产业,他四处奔走呼吁,最终带领了一班人共同发展,使得龙泉青瓷这一古老的传统技艺得以恢复,在艺术上得以提高,在继承发展创新上呈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培养人才上,他言传身教,没有那种将技艺视为个人的专利、秘而不宣的私心。经他培育的许多新人,如今大多已成为陶瓷教育家、陶艺家。现在,朝兴苑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陶艺大教室,成为全国艺术院校、国内外陶艺家实习及创作基地。徐大师将其视为一座传播龙泉青瓷艺术的生动的、现实的大教室,一扇宏扬现代龙泉陶艺的窗口。对于上门求艺的人,他热情接待、耐心指导、教育有方。

    一个真正的陶家,只有在创作实践中才能经得起考验,才能经得起历史的证明。徐大师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真实的中国陶艺家的榜样,这是一个德艺双馨的陶艺大师。从拉坯、制作、配釉、造型到烧成,他都做得得心应手,有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刘正(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陶艺学科带头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龙泉徐朝兴大师,可以说是一位隐于闹市的修行者。他从艺50年,技艺堪称炉火纯青,然而音容笑貌、言谈举止,与门房看护、寺庙老衲无异。平时清茶淡饭,布衣粗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数十年如一日。文革的动乱、商业化的冲击,似乎都对他无奈。他成功地将自己深藏在高塔之中,闭关数十年。外部世界的嘈杂,映衬出他内心世界的澄清。

    大师之作,与其人无异。初看觉得平实无奇,造型、釉色仍在传统垣间。然而细察之下,则觉得平实中透出五彩、灿烂之光。如旭日初出,金光四射,使人身心俱暖。

    大师热爱后生学子。美院陶艺系每年赴龙泉朝兴青瓷苑者,不知数十百人,吃、喝、住、行、用,不仅分文不取,而且亲授技艺,从不保留,更无门户之见。大师胸襟人品、道德情操,由此可见一斑。

    周武(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陶瓷与工艺美术系主任、教授):

    龙泉地处浙西,南邻闽北,素有瓯婺八闽通衢驿马要道,商旅咽喉之称。当地陶瓷矿产和水资源丰富,龙泉境内河流分属瓯江、钱塘江、闽江三大水系。其中,瓯江发源于屏南镇的锅帽尖,钱塘江、闽江上游支流发源于披云山(位于浙江省龙泉市浙闽赣三省交界处,为仙霞岭山脉中的著名山峰和中心区域,海拔1680米,因终年难得不披云而得名),故有三江之源之称。龙泉有承传千余年的青瓷、宝剑两大传统手工艺;同时,也是香菇的发祥地。物产还有绿茶和乌龙茶两大类,近年来开发的龙泉金观音属清香型乌龙茶。龙泉当闽浙之交,居郡上游,层峦叠耸,双溪横贯,风凰翱翔,石马腾踏,北山舒翼抱于左,桃源回首拱于右,前则修桥杰阁,后则九姑灵纵,地势夷旷,他邑莫及。(清雍正十一年《处州府志》)自古被世人誉为处州十县好龙泉,是浙江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龙泉窑区是我国著名的传统青瓷产区,其历史文化资源深厚。这里青瓷窑场分布广阔,龙泉市内已经发现的就有360余处,其中大窑发现60余处窑址,龙窑遗址密度可谓世界之最。丰富的青瓷历史遗迹,是一处处有待挖掘,研究的极为珍贵的文化资源,传统历史古龙窑资源的整合与梳理,将促进龙泉青瓷人文地理的内涵建设。传统文化资源是一个无形的宝贵资产,从某个角度而言,青瓷历史文化遗迹并不仅仅是文物和名胜资源,它承载了众多的文化因素。传统文化元素的激活是当今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是传统手工文化产业融入当代生活文化语境的主要途径。传统文化资源再认识和运用,将扩大龙泉青瓷文化名品的知名度,提升文化附加值,为当代青瓷手工艺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有利因素。千余年来这里窑火代传,流源有序,曾创烧出不计其数、品质上乘的龙泉窑青瓷器物,并以经典的梅子青、粉青瓷光照千古、问鼎瓷林;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龙泉青瓷烧制技艺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球第一个且是唯一一个入选人类非遗的陶瓷类项目。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朝兴先生,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传承人,一心扑在青瓷烧制技艺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先生告诉我,自龙泉朝兴青瓷苑创建以来,他每天清晨5点钟起床工作,这段时间空气好,人刚刚休息过,精神状态好,而且周围安静,适合创作。先生为人素朴、执著勤奋,颇具大家风范,又不失劳动者的本色;在艺术追求上,先生不止于成规,乐于探索发现,趣味横生,工精意远。如今先生的创作可以说是硕果累累:1979年,作品《中美友好玲珑灯》被选为外交部国家级礼品,现收藏在美国白宫。1981年,作品《1.3米迎春大花瓶》,陈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1982年,作品《52厘米迎宾大挂盘》,获第二届全国陶瓷设计评比一等奖暨艺术瓷总分第一名,被誉为当代国宝,现收藏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阁。1986年,作品《33头云凤组合餐具》,获第三届全国陶瓷评比一等奖暨日用瓷总分第一名。1990年,作品《绞胎斗笠碗》,获第四届全国设计评比二等奖。1994年,作品《65厘米哥弟混合梅瓶》,获第五届陶瓷设计评比二等奖,现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1998年,作品《点缀纹片蒜头瓶》,被李鹏同志收藏。1999年,作品《66厘米万邦昌盛吉庆瓶》,被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2001年,作品《哥弟窑混合三环瓶》被韩国康津郡博物馆收藏。2002年,作品《灰釉牡丹碗》被北京大学塞特勒博物馆收藏。2003年,作品《哥弟窑混合吉祥如意瓶》收藏于北京人民大会堂。2006年,作品《群猴挂盘》《灰釉水波碗》收藏于中国美术馆。先生的这些精品力作,有工艺创新、有配方改良、有构思新颖、有师法自然、有历经岁月沧桑的洗练和沉思……釉色莹润纯正,造型端庄大方,显现出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极大地提升了青瓷艺术的审美品位。

    创作表现手法可以是多样的,但在技术上踏踏实实肯下工夫的人不很多见。而我的师傅徐朝兴先生就是一位吃苦耐劳,数十年如一日,在从艺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一路走过来的手艺人。余20世纪80年代拜师于先生,学徒逾五载,受益良多。先生对于后学倾心传授、严格要求,把宏扬青瓷文化作为己任,培养出了许多新人新秀,成为青瓷文化产业的中坚力量。踏实下工夫,勤恳传手艺,先生无愧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传承人的称号。

    随着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地方政府和业界有识之士进一步认识到传统技艺的重要性和稀有性,传统技艺的生产性保护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经过多年的努力,当代龙泉青瓷产业是龙泉代表性的实用加审美的手工文化产业,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还有着深厚本土资源特色的当代青瓷手工艺产业基础。它是今天龙泉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并业已成为龙泉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石。可以说,龙泉青瓷是龙泉城市的名片,亦是浙江的名片。这里有陶瓷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资源,集聚了一些青瓷手工艺专业人才,先后有四名青瓷艺匠被政府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也有不少的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及高级工艺师,青瓷工艺技术人才的资源基础不薄,是龙泉青瓷产业发展的基本保障。

目前我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已经启动,这无疑给青瓷手工艺这门传统的手艺带来了复兴的机遇。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在文明昌盛的今天,在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徐朝兴先生等大师的带领下,依托深厚独特的传统青瓷文化底蕴,结合当下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工程的展开与深入和保护机制的不断完善,探索行之有效、富有建设性的构想,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和责任绍续先人的这一优良传统文化,把现代龙泉建设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孵化区,并续写出属于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毛松林(龙泉市青瓷研究所首任所长、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

1976年我组建青瓷研究所时,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徐朝兴。事实证明:有他协助,诸事顺利,省心省力。他不仅工作认真细致、责任心极强,而且谦虚谨慎、与人为善,从不计较个人得失。1979年,我所的簿胎青瓷荣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照理说,这个奖应该归到他的名下,因为当时的薄胎是靠他修坯修出来的。而在分配这个奖项时,他却主动提出“章福老师年龄这么大了,薄胎青瓷奖就颁给他吧,我还年轻,有的是机会”。短短一句活,让人虚怀若谷。

无私才能无畏,无私无畏的人才是干事业的人。因此,在1980年底我调离青瓷研究所时,力荐他接任青研所所长之位。由于他的精心耕耘,并不断取得成果,最终他不负众望,得到了他应得的荣誉。

高雅的作品出自高雅的人品。他高雅作品无数,仅荣获全国评比一、二等奖和被国家收藏的作品就有数十件之多,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得奖作品最多、影响最大、声誉最高的一位。

他不仅是青瓷传人,而且是开拓创新者。他的《梅瓶》《三环瓶》《中美友好玲珑灯》等作品都把青白瓷巧妙地结合一起,镂、雕、堆等装饰手段,又把青瓷艺术表现形式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特别是他的灰釉跳刀作品,更是青瓷创新发展之路的成功之作。作品质朴、自然、典雅、规整、清新悦目,不愧为亚洲一绝、世界之最。

TongFranks(国际陶协主席):

观赏你的艺术创作,就像是在欣赏一场赏心悦目的艺术表演,你的“抖”堪称世界一绝!

陈爱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青瓷行业协会副会长):

有一种爱无与伦比,有一种情无法忘记,那就是恩师的爱和情。晋代葛洪说,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恩师徐朝兴是我青瓷艺术之路上的引路人,是我一辈子值得敬仰的人!

1994年,结识徐大师,当时办厂遇到很多的困难,因为我刚从厂里出来,对造型的理解也不是很透。当时订了一批笔筒业务,笔筒的造型是直形,我做模型的时候口径和底是一样大的。师傅拿着我的笔筒说,你看这个笔筒,你做的肯定是上下一样大的,但是你再仔细看看这个笔筒,是上面大还是下面大?我一看真的是下面大一点的。他说这就是视觉关系,像做笔筒,你的口径和底径至少要相差3个毫米左右,这样你看上去才是直的。所以,这点一直到现在我都还在用,而且我还把这些徐老师讲的经验传授给我现在的徒弟。后来,遇到问题的时候我就去请教师傅,师傅毫无保留地对我进行指导,使我的技术提升了很多

师傅是很亲切很平易近人的,不端着架子高高在上。他还经常给我们讲做人的道理。他说你做人做不好,做事业肯定做不好。他对人、对事、对物都是以这种心态,所以说徐老师带着我们这批弟子,我们都很感动的,十五六年一直下来都是一个样,没有改变。我们都很庆幸有这样一位师傅。他现在已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青瓷界泰斗,走到了现在这个位置,就像他自己说的不是为了自己吃点、用点。他的责任是重大的,因为他面对的不是一个小团队,而是浙江省青瓷行业协会、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古人司马光曰:“经师易遇,人师难遇。”所以今生,徐大师是我一辈子的恩师。恩师对我无尽的恩情,我都会永远铭记心中。每个成长的日子里,我都要祝福您,我的成功是您给予的支持和鼓励,千言万语一声“恩师,谢谢您!”

卢伟孙(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青瓷行业协会副会长):

徐朝兴先生是我的恩师,是我从事青瓷之路的领路人。

先生是青瓷界第一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也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青瓷传承人。从一位年少青瓷学徒,到德艺双馨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从一位普通工人到全国人大代表,先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第一天走进龙泉瓷厂就闻先生大名。陶校毕业后分配到青瓷研究所工作,能和先生一起共事实属万幸。当时先生担任青瓷研究所所长,先生在做好行政工作的同时,还担负起瓷器一厂、二厂、三厂、四厂的设计任务。回想起1986年先生设计《33件云风组合餐具》时的情景,那独特的构思和纯熟的技艺,一直留在我的脑海中难以忘怀,后来在工作中了解到《中美友好玲珑灯》《孔雀玲珑灯》《52厘米迎宾大挂盘》《180厘米青瓷大瓶》及国营时期龙泉瓷厂生产的产品许多出自先生之手设计,着实让人敬佩。先生为龙泉青瓷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在研究所做模型、修坯时,先生时常会在边上对一些细节作指导,在烧成问题上提出建议,使我少走了许多弯路,我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师傅的谆谆教诲。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先生和所有的青瓷艺人一样,融入体制改革的浪潮中,开始了艰辛的创业历程,为龙泉青瓷的传承和创新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先生在青瓷艺术上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在创作道路上依然孜孜不倦地追索,每一件作品部亲自动手,形神兼备、气韵生动。至今他还保持着每天早上六点开始做瓷,九点开始接待来访客人,夜晚灯下看书、练习书法。这一做人、做瓷的认真态度和好学的精神,令晚辈汗颜,也激励着晚辈在青瓷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不敢懈怠。

先生在半个世纪的制瓷生涯中,对青瓷的釉色、造型、象形纹片、点缀纹片、绞胎技艺、跳刀纹技艺等都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诣,在很多方面部具有独创性。釉色、装饰纹样与器皿造型高度完美统一,传承和发扬了千年青瓷工艺的审美意境,引领着青瓷界一步一步向前发展。

先生性格爽朗,为人朴实善良。如今向先生求教的青年学子也越来越多,他都有求必应,桃李满园。他的不少学生今天能有所成就,都是他把毕生技艺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弟子的结果。

如今先生已是古稀之年,还担任浙江省青瓷协会会长之重任,时常带领青瓷界同仁外出展览、考察、交流,不辞辛苦与劳累。正像他所说的“在有生之年尽量为青瓷事业的发展多做一点贡献”。

先生有责任心、有爱心,是一位和蔼慈祥的长辈。他一生倾其心力钻研青瓷艺术,培养人才。他的作品构思新颖、工艺精湛、釉色莹润、质朴自然、典雅含蓄,正是其人格魅力的写照。

欣闻先生雅集付梓,激动万分,寥寥数语,难表万一,言不尽意,不胜惶恐之至!

祝先生艺术之树常青!

陈新华(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婺州窑传承人):

作为一名陶瓷艺术工作者,我是幸运的。1973年5月,我有缘赴龙泉上垟瓷厂拜徐朝兴先生为师,多年来,在师傅的细心指导下,得陶瓷烧造技艺之法门。我也是一位普通的工人,成长为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大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婺州窑传统烧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我与恩师从相识到相知,相互了解,亦师亦友,四十余年的经历,难忘的事情非常多,但有几件事是终生难忘的。

1973年5月15日,我们金华古方陶瓷厂一行六人到龙泉学习陶瓷工艺,六人当中,一位带队师傅,五位学徒,四女一男,其中一位女学徒就是我现在的妻子高佩玉。高佩玉是跟徐朝兴先生学习刻花,我跟徐朝兴先生学习制模。促成我们的姻缘还有一段故事,记得1975年的一天,师傅从龙泉到金华送我一张木制折叠藤椅,藤是塑料仿的(那时塑料化工仿制品是高科技了,就是有人穿一件的确良衬衫,很是显眼自豪),师傅说:“这张椅子是我在工作之余自己制作的,送你一把,送佩玉一把,希望你们两把椅子今后能合成一对。”说完,师傅会心地笑笑。三年学徒出师后,我到龙泉专程请师傅到金华做我们的大媒。至今,我们家的任何重大事情,少不了跟师傅共同商量。

2003年,金华市收藏家协会举办了首届“婺州窑学术研讨会”,我应邀参加。在研讨会上,收藏家们把自己珍藏的古代婺州窑藏品都展示出来,我观看后心情非常激动,真没想到金华婺州窑的先辈们有如此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那些造型、釉色浑然一体的藏品。那些栩栩如生的堆塑作品,面对这些古人留下的遗物,一种强烈的责任心与紧迫感使我下决心一定要恢复婺州窑传统工艺。于是我把设想与计划告诉了师傅。师傅听了非常赞同。可是家人想不通,说我放弃好赚钱的雕塑工程和装潢不做,要做人家说“吃力不讨好,没花头”的婺州窑。妻子想不通,家庭有阻力,怎么办?我把这些告诉了师傅。师傅听了,就专程赶到金华做妻子的思想工作。师傅说:“婺州窑人家不知道,它是历史名窑,曾经非常辉煌过,是金华先民留给后人最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新华想恢复它,是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业,你要全心支持他。”说通了妻子的思想,我恢复婺州窑的决心更大了。

2004年6月15日,我为金华青少年官暑期陶艺教学增加新的内容,专程到景德镇采购陶瓷釉上颜料。在路上空闲,我就打电话问候师傅,我说:“徐师傅,在龙泉吗?”师傅说:“不在,我现在是在到景德镇的路上。”这么巧,师傅也到景德镇。到景德镇后,我联系了师傅,他住在景德镇瓷都宾馆。在宾馆餐厅,景德镇市政府专门为师傅设招待晚宴?在晚宴席上,我才知道这次师傅是被邀请参加“景德镇建镇千年暨首届国际陶瓷博览会”筹备工作的。师傅也把我介绍给景德镇的领导:“这是我金华徒弟陈新华,他现在想恢复婺州窑。”领导听后马上回应:“好,我们也邀请婺州窑参加博览会,而且你师傅介绍可以免费。”晚上我们同住宾馆,彻夜长谈,设计研究婺州窑的工艺配方、造型装饰。

6月20日,我带上金华本地原料和婺州窑的古瓷片到龙泉拜访师傅,共同研究制作婺州窑的原料、釉料配方。通过近十天的研制,确定了婺州窑工艺配方。回金华后,立即加工原料、釉料,建造窑炉,拉坯、修坯、堆塑上釉、烧制。9月18日,烧制出第一炉婺州窑,点火时,师傅派他厂里的烧窑师傅来帮助把关。接着第二炉、第三炉烧制。10月12日,我在烧制好的l00多件作品中,选了53件婺州窑作品赴景德镇参加国际陶瓷博览会。在博览会的门口,师傅早就等候在那里,我把婺州窑作品小心翼翼地一件一件放到展柜上,53件作品摆满了展柜。师傅说:“这些婺州窑作品都是你这两个月内制作的?”我说:“是的。”师傅说:“真没想到,你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能做出这么多而又这样好的作品。”那次博览会,婺州窑第一次展出,就得到了中外专家的赞美。师傅回龙泉后,欣然题字“婺窑新生,后继有人”鼓励我。

一次,我在师傅的工作室看到师傅的跳刀工艺非常娴熟,我就问:“师傅,这些工艺的要领是什么?”师傅不马上回答,不声不响地走到钳工台前做了一把刀,然后在旋转的瓷坯上均匀地用力,不一会,一件跳刀作品跃然在眼前。师傅说:“你有修坯基础,跳刀对你来讲很简单,只要掌握坯体的干湿度,掌握坯体在机台上的旋转速度,掌握刀与坯的接触面瞬间,一气呵成。不断地变化刀与坯的接触点,能跳出各种不同的肌理效果。”我按照师傅的方法,试了一下,果然,一件均匀的跳刀作品成功了。此后,在我的当代婺州窑作品里,跳刀已成为一种主要的装饰手段。

2006年10月,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在杭州世贸大厦举办,我的当代婺州窑作品《古婺遗韵》一组借助师傅的展位参加评比,师傅让出他最醒目的地方,供我展示。《古婺遗韵》三件组合,一件利用跳刀装饰的高额盘口,一件采用古代婺州窑六朝时期典型的连珠纹与网格棱纹的罐,一件用现代陶艺装饰手法制作的陶座。三件作品用跳刀纹装饰,印刻花纹样,统一施婺窑草木灰釉,古朴端庄,设计造型新颖,得到了评委的一致赞扬,荣获金奖。

在我眼里,师傅是个平凡的人,但在我的心里,师傅是个非常伟大的人物。他领衔的龙泉青瓷已被联合国评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青瓷泰斗。我为有这样一位师傅而骄傲,也为能成为徐朝兴先生的徒弟而自豪。

徐凌(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竺娜亚(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

徐朝兴大师既是我们的师傅,又是我们的父亲。他常以自身的经历现身说法,以自身的人生经验教导我们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的青瓷艺术家。他一辈子追求青瓷艺术的完美,要求我们做到的无非也是完美。但完美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但正因为这样的无止境,给了我们一种向前的力量,也给予我们不同于他人的压力。

    他只有小学文化,一路闯关,闯入中国艺术的最高殿堂,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从龙泉青瓷艺人中的普通一员,一路选拔,进入中国政界的最高议事大厅,成为第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他从学徒工开始,一路攀登,成为龙泉青瓷泰斗,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这些光辉荣耀,我们不曾日日看见,我们日日见到的是一位两鬓斑白却依然日日勤劳智慧的父亲,不用语言多教导,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良师。

韩红军(徐朝兴妻子):

我们老徐,一生最感激的人莫过于他的恩师李怀德,平时有事没事总喜欢把李师傅挂在嘴边。我们老徐一辈子没怎么哭过,只有在李怀德师傅去世时,他才痛快地哭过一场。这不只是表达了老徐对恩师的追思,更表达了传承人对前辈们高山仰止的敬意。

有一年,北大邀清老徐前去讲授制瓷,当时他备课太认真了,总是说:“我一个小学生,能上大学课堂,这是我的荣幸、青瓷的荣幸,这门手艺一定得传下去。”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