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藏家40年收藏各类藏品近千件






[日期:2013-07-24] 来源:台州商报   作者:罗浩榕 朱玲巧 [字体: ]

  高中时便已收藏了邮票几百张,到现在收藏瓷器、玉器、杂件等近千件,俞可定“掐指一算”,自己入行也有40年了。

  在很多人眼里,俞可定是个不折不扣的商人,做事雷厉风行。但只要他一拿起古玩,又像一个入定的学者,在那里仔细揣摩玩味,偶尔还会挥毫泼墨,写下自己把玩的心得体会。

  只有经历错误的教训,才能炼就自己的眼力

  说起自己的收藏经历,今年57岁的俞可定告诉记者,40年的收藏生涯当中有很多的故事。

  上高中时,喜好收藏的俞可定就开始集邮了。由于手上没什么余钱,他就将零用钱积攒起来买邮票。工作后,随着手上的余钱渐渐地多起来,他开始收藏瓷器、玉器、杂件等。

  “刚开始,家里人都反对,认为我买的这些东西没什么用,是在浪费钱。后来他们看到我实在是喜欢,就没反对了。”俞可定说。

  俞可定说,上世纪70年代末,社会上流通着不少有价值的藏品,他就大量地购买,“那时看到喜欢的就买,甚至连孩子的压岁钱都被我拿去买古玩了”。

  “玩收藏的,难免要‘吃药’,多吃几次就好了。”俞可定说。俞可定所谓的“吃药”,是指上当受骗,花大价钱买到了假货。俞可定说,他就是在“吃药”中成长起来的。上世纪90年代初,古玩市场的兴盛引发了一股“造假潮”。一批“仿官窑”的瓷器流入古玩市场,由于很多藏品都没有见过,这让好些资深古玩家都“栽了跟头”。

  “那段时间,买到过不少大大小小的假瓷器,损失了十几万元。”不过,俞可定认为“吃药”是每一个收藏者必经的过程,任何人都有看走眼的时候,只有经历失误的教训,才能炼就自己的眼力。

  一件宋代民窑的瓷罐有人愿出价30万元

  众多的藏品中,俞可定最钟爱的是瓷器,最“吃得准”的是明清时期的瓷器,光是清康熙年间的瓷器,他就

  能给你讲个三天三夜。当然,他也有自己最得意的藏品。

  有件宋代吉州民窑的瓷罐就是俞可定的心头好。这件瓷罐制作工艺十分精美,外壁的褐色图案用水波纹勾画而成,形象逼真。图案中的鸳鸯羽毛纤毫毕现,恰似双脚在水中戏水,水波纹一层层荡漾开来,丝毫不重叠,属于国家一级品。

  俞可定说,这件藏品和自己有缘。2001年,当他得知北京一次拍卖会上要拍卖这件瓷罐后,早就钟意这件瓷罐的他认为这是件难得的珍品,决定要把它“拍”回来。

  “拍卖比较顺利,当时并没有多少人在和我竞争这件瓷罐。后来有人出价30万元向我买这件瓷罐,我都拒绝了。”俞可定说。

  新手应从低档的藏品入手

  俞可定说,古玩商品的价值首先在于它本身的制作工艺是否精美,“要是此藏品存世的数量少,就更加珍贵了”。

  在俞可定看来,收藏投入的资金是比较可观的,但要想把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只能通过以藏养藏的方法。对于刚入行的新手来说,应该把收藏当作生活的乐趣,不要当主业。

  他建议刚入行的新手,尽量选择存世多的藏品类别,选择低端的藏品练练手,培养自己的眼力,储备一定知识和经验。“购买藏品时,要多听取眼力好的藏友的意见,货比三家才能减少失误。”俞可定说。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