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图文]清代宫廷文房用具赏析






[日期:2014-01-25] 来源:第一收藏   作者:赵丽红 [字体: ]

 

 


 
    清代宫廷文房用具品类丰富,笔、墨、纸、砚以及文房陈设器具形式多样。考其来源,一部分出自内务府造办处,或按内廷样式交由地方杭州织造、苏州织造、江宁织造等承办制作,如御用笔、御用纸等,另一部分来自于地方进贡。清代内廷设有墨作”“砚作,专门负责御用墨和砚的制作。一般是由内廷画师按皇帝谕旨画样呈览准做,即形成内廷恭造之式

    一、清代宫廷御用笔

   


图1、竹管大书画紫毫笔

   


图2、竹管天子万年翠毫笔

   


图3、竹管寿字纹紫毫笔

   


图4、乌木彩漆云蝠纹管翠毫笔

   


图5、白玉管斗翠毫提笔

   


图6、牙管红木斗
万寿无疆鬃羊毫提笔

   


图7、紫漆描金云蝠纹管鬃毫抓笔

   


图8、绿漆描金水仙灵芝蝙蝠纹管鬃毫抓笔

    清代内廷御用笔的制作,所用材质精良,金银玉翠、木竹牙管,应有尽有。表现在装饰、造型方面因集多种工艺技法于一体,雕镂饰管,极尽工巧,因而更趋于观赏性、艺术性。清代仍以浙江湖州制笔最负盛名,每年地方例贡文房用具中均以湖笔数量最多,也有一些题名管笔是按内廷样式交由地方织造承办制作。各地巡抚官员每年朝贡也均以湖笔进贡。

    (一)御用笔的来源

    清代内廷用笔由江南织造、江宁织造、杭州织造等按内廷发样承办制作,而大量的则是来自地方进贡,每年地方官员单以毛笔进贡的数额即高达数万件。除大量的御用笔备用外,还颁发内廷各处记录、抄书使用,以及用于皇帝赏赐等。据章乃炜《清宫述闻》记载:庚申十月,赐内阁翰林院官笔五千枝,为阁中票签、院中讲章、记注之用。内阁分其半,余给讲官人各五十枝,写正本者人各五十枝,写副本者人各三十枝。更以五百枝备写档案,存起居注。五百枝备写讲章,存外衙门。笔为丁酉年制,世祖御书房所藏也。(庚申为康熙十九年,即1680年,丁酉为顺治十四年,即1657年)从上述记载可知,清代内廷所需用笔的数量相当可观。

    内廷用笔主要来自于地方进贡。清吴振棫(yù)《养吉斋丛录》记述:供御文房四事,别类称名,不可胜纪……笔之属则以书笔为万襈珍用之管。所谓赐福苍生也;御书常用者,有斑竹管、大提笔、髹漆、文檀各种提笔。其寻常供用朱书、墨书之用者,则有万年青管、经天纬地、万年枝、云中鹤、惟精惟一、云汉为章,及竹管、檀管、钿管,皆由外省供进。正如乾隆朝《宫中进单》所载:乾隆十六年(1751年)十二月,两浙盐政兼织造,苏楞额贡有笔墨纸砚数百件,其中笔品有经天纬地”“万年青”“云汉为章”“表正万方”“小紫颖”“云中鹤”“檀香笔等。这些题铭管笔多是平常皇帝御笔朱书、墨书之用。清代地方官员每年均以湖笔进贡,如乾隆二十六年七月,云南巡抚刘藻贡物,仅湖笔一项数目高达420枝。至乾隆晚期,增加至503枝。因库存数量过多,乾隆晚期便减少各地进贡方物,其中毛笔的数量也有减贡。

    (二)御用笔的种类

    御用毛笔的形制种类丰富,极具特点。其材质有竹管、木管、漆管、瓷管、玉管、玳瑁管、骨角、牙管等。除一般常用的传统管笔外,还流行一种带斗的提笔和抓笔。其中提笔的形制一般由笔管和笔斗两部分组成,也有管斗一体的形式,在清代曾大量制作并广为流行。提笔的管斗装饰精美,笔斗与笔管的取材或相同或相异,争相斗艳,有玉斗、牙斗、木斗、珐琅斗、骨角斗、瓷斗等,形制多样,富于变化。按提笔规格的大小不同,又有小提笔、中提笔、大提笔之分。因提笔纳毫丰满,且笔直沉稳,适宜书写各种书体。抓笔较提笔更加沉稳,纳毫丰满圆健,笔的形制短而粗壮,一般为鬃毫制成,适于书写匾额、横幅大字。

    笔的选毫讲究,常见有兔毫、羊毫、兼毫、狼毫、貂毫、鬃毫等,并有敷彩毫或点翠笔毫,装饰精美。笔毫的造型也富于变化,有兰花蕊式、笋尖式、葫芦头式等,各具特色。除选毫精细外,其笔颖更具尖、齐、圆、健之美,特别是彩毫装饰,更将实用笔的制作与精美的装饰艺术完美结合,形成了清代毛笔的时代风格。

    (三)笔管的题铭

    笔管题铭是清代制笔工艺的特点之一。清代宫廷御用笔的笔管题铭,一般常为歌功颂德的词语,如万邦作孚”“万国咸宁”“万国来朝”“表正万方”“歌舞升平”“光被四表”“泽被遐方”“珠联璧合等;或寓意吉祥福寿内容,如海屋添筹”“万寿无疆”“万年景运”“万福攸同”“河洛呈祥”“海晏河清”“鸾翔凤翥等,赋予毛笔丰富的文化内涵。又如称赞笔品优良的题铭,有挥毫落纸生云烟”“管城无处不生花”“无思不入奇”“珠圆玉润”“中书君”“宇宙经纶等溢美之词。另有取悦帝王的词章,如澄心如玉写黄庭”“天颜有喜近臣知等等。特别是每年元旦或新春,皇帝都要举行开笔仪式,案设盛有屠苏酒的金瓯永固杯,置放朱红描金云龙绢及朱墨,其书用笔,管端镌铭万年枝万年青,或万襈珍用管笔,御笔亲书吉语,祈福苍生,永保江山基业永固。这些题铭诗句的御用笔大部分是按内廷的要求或样式交由地方制作。至今故宫博物院藏有文房用笔数千余件,大部分尚未开笔使用,应为内廷御用之备用笔。

    二、清代宫廷御用墨

   


图9、
乾隆款国宝五色墨

   


图10、
嘉庆年制款苍璧御墨

   


图11、
胡开文制款大富贵亦寿考五色墨

   


图12、御笔题画诗墨

    清代宫廷造办处设有墨作(作坊),专门负责御用黑墨和朱墨的制作。墨作自康熙年间建立至清代晚期一直沿袭制作,所制御墨均形成内廷恭造之式,以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所制之墨最具特点,如以内廷书斋命名的墨品,或仿古集锦墨等,装潢考究,极具皇家品位。墨品均署御墨字样或制作年款,其在造型、装饰等方面呈现出宫廷独特的风格。

    (一) 内廷御墨

    1. 以内廷书斋命名的墨品。清康熙时期以内廷书斋命名的墨品,成为内廷御墨的重要特点之一。如以佩文斋命名的墨品即有佩文斋藏墨、佩文斋珍藏墨、佩文斋临古墨、佩文斋法墨;还有以渊鉴斋命名的墨品,如渊鉴斋墨、渊鉴斋法墨、渊鉴斋摹古宝墨、渊鉴斋评选古文藏墨、渊鉴斋清赏墨等。这些墨品均署御墨字样,且形式各异。以书斋命名于墨,极具文人雅趣。佩文斋是康熙皇帝在畅春园的起居处兼书房,也是该园诸多文馆中最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渊鉴斋与佩文斋紧邻,也是畅春园内的一处重要书房,是康熙皇帝经常临幸并挥毫染翰的场所。乾隆时期内廷御墨的制作,也有一些以斋堂轩室命名的墨品,如敬胜斋珍法墨、敬胜斋珍藏墨、遂初堂藏墨、御制淳化轩墨等,各朝均承袭制作,并形成定式。这些以书斋命名的墨品极具浓郁的文化气息。

    2. 内廷博古墨。除以内廷书斋命名于墨品外,内廷墨作还制作有大量的博古集锦墨,墨品的形制不局限于单锭墨,而是以多种形式组合的套墨、博古集锦墨。如乾隆时期所制各式博古墨品,有仿古式、仿康熙朝墨式等,有以造型命名的墨品,也有以纹饰命名的墨品等,多达数十种。如乾隆四十年重装所制博古墨,以40种墨式组合而成,分别为螭佩、玉彘(zhì)、青圭、昭文、国宝、七香图、鱼佩、艳友、春华秋实、仙山楼阁、天保九如、有虞十二章、内殿轻煤等等,并特制红雕漆龙纹墨匣盛装,为内廷精制御墨。这些博古墨除本色黑墨外,还制作有各式彩墨或漱金墨以及在墨品纹饰上描金或彩绘,极具皇家品位。

    (二) 地方贡墨

    清代内廷御用墨品,除上述内廷墨作所制御墨外,还有一些是按内廷样式交由杭州织造、苏州织造、江宁织造等制办,或由地方按年例进贡,每年地方官员均有例贡徽墨。如乾隆时期的《宫中进单》详尽记录了当年地方进贡墨品的情况。

    从上述所列各地贡墨分析,地方例贡墨品中多以朱锭”“徽墨共200锭为数进贡,每次进贡的墨品均为万年红朱锭和徽墨,其中徽墨有光被四表”“太平雨露”“耕织图墨等,至今这些贡墨仍有一部分传世。由此可见,徽墨在乾隆时期深受内廷青睐,各地方也均以徽墨进贡内廷,从而也影响和促进了徽州各派墨家的竞争发展。至今故宫博物院藏墨5万余件,其中有很多安徽巡抚进贡的黑墨和朱墨。

    清代徽州以歙县、休宁、婺源三地制墨最负盛名,并由此形成三大制墨派系。其中汪希古、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詹方寰等世代以制墨为业,均有贡墨制作。如歙派最具代表的墨家是康熙年间曹素功紫玉光墨,被列为第一贡品。现今故宫博物院藏有康熙时期曹素功谨制御制耕织图诗文墨和汪希古恭摹御制耕织图诗文墨,均以康熙御制诗文为蓝本,分别摹勒于墨品,为47锭集锦墨形式。此后各朝均以御制耕织图诗墨进贡内廷,成为重要的贡墨形式。如汪近圣后代沿袭制墨,将汪氏墨品集成《鉴古斋墨薮》。其中所录乾隆朝贡墨,大部分是以乾隆御制诗文为蓝本创作墨式,墨模雕刻精细,诗书、画印均可摹勒于墨。至今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汪氏墨品数百件,对了解汪氏制墨种类、形制特点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休宁派制墨,多为雅俗共赏之品,装潢精致,其墨品多是集锦套墨或鉴赏墨等。代表墨家有叶玄卿、叶元英、汪次侯、吴天章、胡星聚、王丽文、胡开文等。特别是胡开文墨,墨品多至66种,如艺林珍赏墨”“五老图墨等均有贡墨进贡内廷。

    婺源派墨家也有少量的贡墨制作。婺源曾是徽墨烟料的主要来源地,素有点烟于婺源之说,所制墨品朴实无华。故宫博物院藏有詹永新、詹方寰、詹成圭、詹从先、詹应甲、詹大有等墨家墨品数百余件,署名监制或仿古法制,应为其特制贡墨进贡内廷。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