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中国陶瓷装烧工艺发展史






[日期:2011-12-24]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字体: ]

清前半期,景德镇陶瓷界名人辈出,其中尤为杰出的有:

吴麂 字粟园,安微省歙县人,清初绘瓷名家。吴氏善绘山水,同时善仿越窑的秘色器。他所办的窑厂,被称为“吴窑”,与当年官窑中的唐窑、郎窑、年窑齐名。

臧应选,清朝廷派驻景德镇的督陶官。清康熙十九年(1650华),清朝廷派遣 臧应选等人驻景德镇御窑厂督造御器。在他督陶的7年中,御窑厂所造瓷器各色俱全,其中尤以鲜红、蛇皮绿、鳝鱼黄、吉翠、黄斑点为最佳。臧氏督造时,其窑称为“臧窑”。

郎廷极 字柴垣,清康熙间的江西巡抚兼景德镇督陶官(自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年,兼职督陶7年)。郎氏对陶瓷史研究颇深且酷爱古器。郎氏督陶时,其窑称为“郎窑”。清人刘廷玑称郎窑乃“柴垣中亟公开府江西时所造也,仿古暗合,与真无二,”又称郎窑所造的描金五 爪双龙酒杯、脱胎碗等器“诚可谓巧夺天工矣”。当年郎窑所创的一种红釉瓷器,极为名贵,被称为“郎窑红”。此外,郎窑还创烧出一种颇为珍贵的素三彩。

唐英 字俊公,别号俊公、俊公氏、隽公、叔子、蜗寄、蜗寄老人、陶成君士人、陶人、榷陶使者等。关东沈阳人,生于1682年,卒于1756年,清代朝廷派驻景德镇的督陶官。唐英自康熙三十六年起,供役养心殿(宫廷手工艺作坊)长达20余年,对工艺生产非常熟悉。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任内务府员外郎。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奉命驻景德镇协理陶务,至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十一月,结束陶务离镇。他在景德镇协理陶务的15年中,为发展陶瓷生产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据记载,雍正六年秋季,唐英一到景德镇,便来到瓷工当中,与工人们吃住在一起。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基本上掌握了制陶的要领。在此基础上,于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绘制《陶成图》。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著成《陶成纪事》。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撰成《陶冶图说》,并制图 20副,对景德镇的制瓷工艺进行了科学总结。唐英的这些著作,对指导、促进景德镇的瓷业生 产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镇督陶期间,唐英还亲自动手制作陶瓷,传世作品甚多,他的力作“白地墨彩篆书寿字笔筒”、“行书笔筒”、“冬青釉隶书瓷板”、“粉彩三果盘”等,现分别珍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处。为纪念这位曾为发展景德镇瓷业生产作出过杰出贡献的督陶官,1987年有关部门在市郊盘龙山兴建了一座庄严、古朴的“唐英纪念室”,室内陈列了唐英的画像、塑像及著作。为使后人了解唐英的事迹,广播电视部门还专门拍摄了一部《督陶官 ——唐英》的电视故事片,该片于“第二届中国瓷都——景德镇国际陶瓷节”前夕摄制完毕,节日期间在景德镇电视台正式播出。

年希尧 清雍正间的淮安板闸关督理兼管景德镇御窑厂窑务。在他兼管窑务的l0年中,其窑称为“年窑”。当年,“年窑”所造瓷器“极其精雅”,“琢器多卵色,圆器莹素如银,皆兼青彩,或描堆暗花,玲珑诸巧样,仿古创新”。这段时间,发明了不少新的色釉,其中尤以胭脂釉瓷为最佳,其胎骨极薄,在器外胭脂釉色的映照下,器内的白釉也隐隐透出粉红色,极是好看。清人查俭堂在《年窑墨注歌》中称道:“国朝陶器美 无匹,迩来年窑称第一”。

乾隆后期,景德镇的瓷业开始走下坡。嘉庆初,御窑厂生产的品种和数量远不及乾隆。鸦片战争(公元1840年)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华 半殖民地,在外国侵略者和国内反动统治的双重压迫下,中国民族工业受到严重摧残,景德镇瓷业也每况愈下。

道光时,生产规模骤缩,一些优秀工匠及绘瓷艺人纷纷离去,制瓷水严大为降低。咸丰初,御窑厂还烧制有限的御瓷和祭品,成丰五华后便基本停烧。

同治时期,御窃厂所制瓷器大都为宫延婚喜寿庆用瓷。同治七年,江西巡抚为官廷在景德镇烧造瓷器7294件,作为同治皇带大婚礼时的用品,其中以海碗、大碗“、中碗、汤碗、黄酒碗、酒杯、汤匙和大中小盘、碟等餐具为主,餐具以148件为一套,属晚清宫室中式餐具的典型瓷器。同治九年.御窑厂专为慈禧用膳处烧制了大鱼缸、灯笼尊、花盆等约万件。

光绪时期,御窑厂陆续为清官及东西陵制作了数量”可观的精美瓷器和祭品。光绪元年和二年先后为宫内各殿烧制过大量的御用琢器、圆器瓷器。光绪十年,仅为慈禧五十寿辰而制的赏赐用瓷便花去白银一万五千两。光绪二十年为慈禧六十痔辰大典烧制了两批瓷器,第一批瓷器耗银八万九千九百两,第二批瓷器又耗银三万八千五五百两。光绪三十年为慈禧七十岁“万寿庆典”烧制成套餐具等瓷器又耗银三万八千五百两。这几次所生产的瓷器,其花色、瓷质都是很不借的,其中署有“天地一家春”、“长春同庆”、“吉祥如意”、“永庆长春”款的瓷器,均为精品,宣统时御窑厂仍沿袭光绪旧制。

宣统二年,为东西陵烧造供器、爵、罐、盘、碗一批,多为白釉素瓷,制作精良。同年(公元1910年),景德镇成立江西瓷业公司,设本厂于景德镇,设分厂于鄱阳,在分厂中建一学堂—中国陶业学堂,以培养新的技艺人员,并拟用机械制瓷,煤窑烧瓷。1911年后,因款源中断,分厂倒闭,陶业学堂则改为江西省立。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