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陶瓷文物的造假与鉴赏






[日期:2011-11-11]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字体: ]

由于造假已用上高科技术,使得传统鉴定已变得不大可靠了,收藏者必须以自身的鉴赏水平,综合请教有经验的老前辈和专家的看法,再求证于科学鉴定,这样才能知晓自己的水平在什么程度上!在此本人谈一谈对陶瓷器鉴赏的一点心得。

一、先辈、专家们出版的文章,发表的无私经验、心得、理论,在当今的文物古玩市场上,已有一部分不太适应了,但还是可以作为参考的依据。因现在的仿制已用上了高科技,电脑分析配胎釉绘纹饰,各种各样的造形、纹饰、尺寸、底款等都可仿制达到“惟妙惟肖”的境界,作为收藏者,就必须多加研究、求证、否则就不会进步。

二、确定器物是否旧器?首先应从陶瓷器的胎釉入手:①旧器:釉比较厚,分布不匀,有包浆状,釉面呈脂光(如玉的光泽内含),器的胎釉整体自然,并伴有长年累月涤洗、磨擦,使用过的痕迹,胎坏都是手拉坯制作,胎土中有含砂粒的“硬”感觉,手拉坯形成大小、深浅不一的旋纹会留在器物的内壁,竹刀修胎的痕迹会留在器物的外壁及底部,竹刀修边胎的地方会留下“竹刀纹”。②新器(赝品):釉薄光滑,呈贼光,无包浆状,即使用“氢氟酸”处理过的器物,其光泽不是太亮就是太暗,呈不自然状,赝品的胎有人工和机制二种:人工拉坯的胎没有竹刀修胎的痕迹(因是用铁刀修胎),机制胎的连手拉坯旋纹都看不见,而且胎土紧密,含粉状,无含砂粒的感觉,呈“软、湿”的状况。③旧器无釉露胎的地方,呈干燥状胎釉形成一体的感觉。新器无釉露胎的地方呈“湿”状,胎釉形成二部份的视觉,即使经特别做旧处理过的器物,也无法呈现胎釉连成一体的视觉。④同样大小、厚薄相同的品物,旧器因经几百千年的时间风化,比较干燥变轻,而且拷打时器物声音发哑。新器因无年限的风化较重,拷打时声音较响。⑤旧器的胎脚因年代的风化,不同程度上会形成高低不平的凹凸小坑,整体呈现出一片自然、干燥、统一的色泽。新器的胎湿现刚出炉状,或因化学物的造假,变得太黑,太旧的状况,整体无法统一,呈现胎釉分开的“湿”感觉。

三、大多数的旧器由于釉厚(釉下彩器),绘在瓷器上的纹饰,看上去有沉在釉下面的感觉,绘画手法随意自然,有动感,在纹饰的笔划中能看到有深有浅的颜色。新器釉薄(个别除外),釉面光滑,呈贼光,纹饰看上去都浮在釉面上(高仿器除外),绘画手法呆板,不自然,无动感,纹饰的笔划平流死水,颜色无深浅之分。

四、旧器是用木柴、煤炭烧造,由于窑内升温不均匀,会造成大多数器物釉层的流动,形成釉面会出现厚薄凹凸不平的地方,釉面的汽泡比较少,而且分布不匀,但汽泡却有层次(即二层、三层),凡垫烧的器物,胎脚处或多或少沾有窑砂。新器是用电气烧造,升温快,而且釉薄,形成釉内的汽泡大中小密密麻麻,分布极匀,无层次(呈一层状),釉表光滑平整,因是机械窑烧制,胎脚无沾窑砂的迹象。

五、①出土器有明显特征:大多数的器物在地下受到几百一千年的各种化学物质的侵袭,轻的会在釉下形成一层很自然的泥浆状(用20倍以上的放大镜可看见泥浆状分布在釉内气泡的上面),重的会把釉面局部或全部腐食掉,在器物的釉面形成自然的条状,块状的附着物(大多呈褐黄色,黄白色),这些附着物用钢刀都无法割掉。有一种假出土器是用泥浆或泥粉加胶水沾上去的,一割即掉。还有一种假出土器是用泥浆涂在已烧好的器物釉表上,待其干后再上釉第二次入窑烧成(行里话叫“复烧器”),这种器物如用肉眼看100%是出土器,但如果用20倍以上的放大镜看,那些泥浆状都在气泡的下面,只能见到气泡,而无法看到泥浆状。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第二次上釉,釉在高温中又形成滚沸产生气泡,而涂上的泥浆又变成沉在气泡下面了。旧出土器经水打温后,用鼻嗅之,有泥土香味。 ②出水器的特征:从海中打涝的器物(从唐代到清代,我国的外贸瓷器大都由海路向世界各国出口,而当时的船只设备差,很多无法经受海中风浪的冲击,因此沉入海底的船只多不胜数),呈现二种状况:好的釉面光洁如新,有脂光;差的光泽全无,如同脱去了一层皮。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釉好的器物,一沉下去时即被海底沙泥所覆盖,从未被移动过,釉差的器物,一沉下去即被海流在海底的沙泥上长年类月的淘来淘去,把釉的表层全部或局部磨掉。在海中出水的器物都会不同程度的沾上贝壳(俗话叫“寄生”),贝壳的附着自然而又牢固,假的出水器,贝壳是用胶水沾上去的,呈不自然状,并在贝壳的边沿可见到胶水的痕迹。真器在海水中浸泡了几百一千年时间,由于年限及海水的风化,形成了干燥状,胎釉连成一体的状况,用放大镜可看到器的釉、胎表面形成均匀自然的下凹黑点状。新仿假器绝对无此特征。

六、旧器抚摸时手感舒服,釉聚处有明显凹凸感,并有一种继续开片纹的状况(这是因岁月的老化所形成的),这种开片是在釉层由里往外开的“冰片纹”。新的假器都有化学品造假处理的,凡用化学物质处理过的器物用鼻嗅其内部,都会有一种“异味刺鼻”的感觉。瓷器入藏时,可用0.5%比例的“草酸水” 浸泡24小时,旧器的年代风化绝对不会洗去,但假器物伪造上去的状况却被“草酸水”在浸泡中洗掉,浸泡过的器物再用1%的洗衣粉水浸泡24小时,洗干净后的器物可回归其旧貌。

七、必须多方面综合、调查、研究方能确定器物的真假及自身的鉴赏水平,绝不能凭“有脂光、手感舒服、紫口铁脚、有火石红、铁锈斑、开片纹等的一、二点感觉,就武断下结论。因古陶瓷是人工制作的坯件及刻制绘画纹饰的,不可能每器都一模一样(毕竟不是机制可以印出来的),而且在几十米长的窑内烧制,用木柴煤炭作燃料,要加温到1200度以上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由于升温慢,在窑中无法保持均匀的火力,因此,会造成器物的生烧、变形、胎釉变样、纹饰发色差异不同的状况。绝对不是现代克隆赝品瓷,用高科技烧制那么简单,全部的产品都能烧出一模一样的水平。

在此,再带上一句话,奉劝收藏者们千万别带“版图,放大镜”去买“古董”,因“按图索骥”只会买到假货,绝对买不到真货,而放大镜不是一放到器物上就能分出真假的设备,反而收藏者一到行家或经营者处,只要你一伸手,人家就知你的水平了。如果你用“版图、放大镜”对赝品进行对照,观察时,只要你问价,卖家就会把你引上成功交易的道上,事后损失的只是你自己。实际上版图的器物只是供我们参考其造型、神态、纹饰等,绝不是“按图索骥”对上号就是“真品”,因古代的瓷器生产制坯胎一人,修胎一人,画、刻纹饰一人,上釉一人、写款一人、各司其职。因此世上不可能有一模一样的器物,除非是伪造品或现代的 “克隆赝品”,放大镜是在研究时才能用的,其作用只是看气泡的状况,纹片及出土的迹象,不是一放到器物上就能分辩真假,就能成为专家。

真正要求证藏品的真实性,本人认为最后还必须去做科学鉴定,因科学鉴定分析出来的数据是无可争议的(传统鉴定如由三名专家鉴定会得到三种结论)。在此,向广大收藏者推荐“北京华厦物证古陶瓷鉴定技术研究所”,该所是国内最具权威的鉴定机构,收费标准:①专家传统鉴定300元/件;②釉质老化鉴定(科学鉴定)500元/件;③物质元素测定(科学鉴定)800元/件,该所并出具鉴定报告证书。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