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李祥霆大师谈古琴、讲琴道






[日期:2012-10-18]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佚名 [字体: ]

  九霄环佩 千年“琴”缘

  在刚刚结束的上海国际乐器展上,李祥霆携拥有超过1200多年历史的“九霄环佩” “弹”古论今,以演奏加解说的方式向观众生动讲解了古琴这门乐器的历史和魅力。讲座外的场地上是震天的摇滚乐队表演,李祥霆在内场拨动穿越千年而来的琴音,自成一派的气场仿佛隔离了所有喧嚣。

  “九霄环佩是现存唐琴中音质音韵最好的。”李祥霆很肯定地说,“现存于世上的古琴不超过20张,我弹过其中12张。”他以“松透、恬静、圆润、雄伟、沉厚、悠远、神奇”7词形容这张古琴,并补充“说它神奇是因为,它的高八度音色比低八度的音还要宽和厚。这是打破乐器原理和声学原理的。”

  关于李祥霆和至今最上乘的唐代九霄环佩古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2003年在北京嘉德拍卖会上,香港收藏家何作如竞得该琴,并于2004年春邀请众多名家试琴,皆不能使琴发声,“徒有其名”、“令人失望”的评价也令琴主郁闷至极;然当年9月,“九霄环佩”到了李祥霆的手上,如同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一般,逐渐展现出宏松、润透、深厚的上乘音韵,而且越弹声音越好,令他爱不释手。

  记者好奇李祥霆在当时究竟对古琴做了些什么,使之“起死回生”,李祥霆解释到,坊间传说确有夸张成分。其他人弹这张古琴并非弹不响,只是音色一般,就像一张普通的琴,体现不出九霄环佩应有的魅力。至于为何到了李祥霆手中就有了不同的效果,李祥霆说,想要弹出好的琴声,不管是哪一张,道理都是一样的,“乐器好,方法对,功夫深,修养够,缺一不可”,这就是他的秘诀。

  如今“九霄环佩”的每一次亮相,几乎都与李祥霆形影不离。古琴的主人何作如告诉记者,当时他收藏这张古琴,并不是想要一件有历史的古董,而是希望拥有一件有生命力的乐器,传承一种文化。现在找上他希望能够弹奏九霄环佩的人不少,但除了李祥霆他几乎都没有同意过。“古琴作为一门冷门艺术,现在开宗立派的人一大堆,真正琴艺高超的寥寥无几。李祥霆从17岁开始弹琴,从没有懈怠过自己的技艺,而且他真的是有修养有文化的人,除了弹琴,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自己书斋里写字作画。这样的人我才会放心把琴交给他用。”何作如说。

  讲求传承不守旧

  据李祥霆介绍,“《礼记》中说,‘士无故不撤琴瑟’,说明在古时候,弹琴是每一个贵族阶层都必须具有的修养。而后来由于清朝后期社会长期动荡,民不聊生,士大夫阶层衰落,使这门需要深厚文化滋养的艺术几乎失去了土壤。到了‘文革’时期,古琴又成了唯一不能够‘为无产阶级服务’的乐器,因此再度被冷落多年。”

  近年一直致力于在中央音乐学院教学的李祥霆教授主张,“古琴一定要传播。”李祥霆说:“1956年全中国会弹古琴的人加起来不到一百个。如今我估计全国会弹古琴的人应该超过40万。现代人的精神需求提高了,也正应了那句古话,‘国运昌,而琴运昌’。”李祥霆不反对考级,他说,“这是今天这个社会推进文化发展的方式和需要。”

  对于古琴的传承,李祥霆有自己的心得。近年来,不论是在国外演出讲学,还是在国内演出,李祥霆的音乐会上总是会有“即兴命题”环节,李祥霆认为“即兴,是思想的流动,是灵感的联结”,且古琴并非只表达古韵,“抓住事物的内在核心,古今题材便皆可弹奏。”他向记者说起他所做过最特别的即兴创作题目——“旧金山飞机场”,“我并不表现飞机的轰鸣、起飞、降落,但是机场中紧张、和谐、有序而有活力的气氛是可以用琴音表达得当而鲜明的。”

  李祥霆自己也会写一些古琴曲,但他对于创作的态度显得很豁然。“今天人们仍然主要是需要传统的东西,他们需要听到那些古代的曲子,了解这门文化,那我就主要演奏这些曲子。我自己的创作现在还未成为人们的主要志趣,现代曲目的创作也还需要时间的检验。”至于如今流行的不同乐器之间的改编利弊,李祥霆认为,“很简单,就一个标准,和乐曲原来的版本比对,比原来的还好就是成功的,各有各的韵味是正常的,还不如听原来的就是失败的。但是这样的尝试是必要的,很有意义的。”

  古琴的传承另一个始终有争议的地方是琴弦的材质是否应该沿用古代的“丝弦”。李祥霆说这个争论几十年来仍未结束,他个人认为,声音比材质更重要。“‘文革’后丝弦就断货了。后来普遍使用的钢丝尼龙线余音太长,高音有些单薄,但用到七分旧就刚好。有一些传统的‘守旧派’认为不是丝弦就不是古琴,但现在有人做的丝弦的工艺尚不合格,弹过几次如锉一般会把指甲磨出深沟,甚至有人会割伤手。倒是现在有一种合成纤维,综合了丝弦和钢丝尼龙线弦的优点。如果现在的丝弦能做到不刺手少噪音,我立刻就用!”李祥霆强调,传承本身就是在不断变化中进行的。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