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汝窑遗址引出的三大悬疑:北宋汝窑是官窑么?






[日期:2011-06-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郑志海 虞天识 [字体: ]

 

悬疑三:工匠到哪里去了

  依照常理,北宋末年的战乱平熄后,汝窑工匠们应回归故里,重开窑炉,如近邻的禹县、远处的定州、黄堡窑等一样,恢复传统作业。奇怪的是,至今尚未见到任何有金代特征的汝官瓷。

  从汝州地区的窑址考古可以发现,金代只有一种“汝钧”与官汝略为接近,但面貌已大为不同,与其说接近官汝瓷,不如说更像钧瓷。很显然,那批宋徽宗时生产汝瓷的工匠要么在战争中被杀,要么落脚他处。因为其他同样生产过贡瓷的窑场,即使停烧贡瓷后,后续的民用产品依然保留了贡瓷的风范,产品固有特点并不会因用途有所改变而突然消失,唯独汝窑,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从此竟消失得无影无踪。

  然而,就在汝窑隐匿后不久,却在遥远的临安(今浙江杭州)出现一种与汝瓷面貌极其近似,而与历史上的浙江瓷器少有共同之处的窑器,它就是南宋官窑——修内司窑。

  修内司官窑,南宋著名瓷窑。南宋建都临安后,按北宋汴京(今河南开封)官窑旧制,在都城修内司重建官窑,烧造青瓷。南宋官窑在杭州有两处,先在凤凰山麓万松岭附近修内司设立“内窑”,后在乌龟山麓郊坛下“别立新窑”。世人因此将前者称之为修内司官窑,后者称为郊坛下官窑。
    
   

     由于南宋修内司窑地处南方,所用原料和烧制工艺均不可避免地受到南方越窑等成熟工艺的影响,使得修内司官窑瓷无论在微量元素含量或是在外观色调上,都和汝官窑瓷有差别,但差别也无法掩盖两者间的传承关系。时人就已评价修内司窑“色好者与汝窑相类”。研究表明,南宋修内司官窑瓷的工艺为“袭故京遗制”(《坦斋笔衡》),底足外撇、满釉、支钉支烧等某些工艺特点仍受到汝窑的影响。

  而笔者认为应该不仅仅是“袭故京遗制”,而是汝窑的那批工匠或者部分工匠可能被南宋皇帝带到了江南。汝窑的工艺、汝釉的配方十分难学,让习惯了青绿釉瓷生产的浙人一下子就掌握河南的天青釉、开片瓷的烧制,似乎难以想象。所以,笔者相信尽管战争残酷,也至少有部分工匠有时间跟随朝廷转移到临安,从而推测修内司窑中必有汝窑工匠。当然,目前在浙江两处南宋官窑遗址发掘材料中以及地层分析中,尚未找到具体证明,但随着今后不断地深入研究,汝窑与修内司窑事实联系或将浮出水面。

  作者:郑志海 虞天识

  (作者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中山市社科联)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绿宝石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