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汝州“文庙类型”青瓷的一些认识
2017/2/28 16:08:10
汝州地区出土“文庙类型”之高玻化青釉产品釉面特写
近年来,在汝州市老城区的文庙附近区域,出土了大量高质量青瓷标本,因其不同于清凉寺汝窑和张公巷汝窑之“典型器”,故被归为“文庙类型”青瓷,逐渐为世所知。但所谓的“文庙类型”到底是什么?难道说汝州城内果真还有一个文庙窑口存在?目前还有待深入研究。
随着汝州老城区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更多出土的高质量青瓷标本被归纳到“文庙类型”中,使得原本就含糊不清的“文庙类型”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故本文简单阐述对“文庙类型”青釉产品的一些认识,其它品种因受各方面原因限制,暂不纳入本文讨论。
什么是“文庙类型”青瓷?
汝州文庙,原称孔庙,是汝州城内现存为数不多的古建,也是明清时期,汝州城内的高等学府。近年来因城市建设,该区域及周边出土了大量的陶瓷标本,种类繁多,有清凉寺汝窑、张公巷汝窑、钧窑、磁州窑、临汝窑、东沟窑类型等。而在这其中,出现了一种既不同于宝丰清凉寺汝窑典型产品,又区别于汝州张公巷汝窑的高质量“类汝”青釉标本。因首见出土地点位于文庙附近,故被称为汝州“文庙类型”青瓷。
朱文立大师归纳出的“文庙类型”不同品种标本
此概念由朱文立在2002年的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上提出,并发表《汝州城内文庙、张公巷窑址探讨》一文,收录在会议刊物《02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论文集》中,其后在2005年的会议上发表了《再论张公巷、文庙窑址》,文中披露了朱文立所归纳出的“文庙类型”青瓷的照片。此后又经过不断的发现与探索,这一类型中所包括的器物,不断的扩充成为我们今天所看见的“文庙类型”。
汝州“文庙类型”青釉产品的特征:
新近汝州地区采集的“文庙类型”部分不同品种标本
通过近几年对汝州老城区出土的“文庙类型”青瓷标本的收集和对汝州当地藏家收藏的“文庙类型”青瓷标本的观察学习,发现这类标本有以下几种特征:
①.器形,这类标本主要以盘、碗、洗子为主。数量较多,且器形较大。
②.釉色以青釉为主,青中闪绿,釉质细腻匀净。类似汝窑,也有天青(蓝)、青绿、卵青和月白。釉面光亮,玻璃质感强,釉的流动性较大。玉质感不及清凉寺汝窑。胎色多以浅灰为主,少數香灰胎,胎质细腻坚实,瓷化程度高。
③.器物多采用支烧或垫烧,支烧产品支钉痕与清凉寺汝窑相类,圈足外撇幅度较小,个别圈足呈滚圆状,且足墙及圈足上偶有漏釉现象。垫烧产品多以直圈足为主,修足干净利落,极为讲究。
汝州地区采集“文庙类型”青釉标本组图
从汝州老城区出土的这些“文庙类型”青瓷标本可以看出,这批产品烧造质量较高,工艺水平一流,与一般的青瓷在器形设计、制作工艺和成品质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与张公巷汝窑的比较
近年发现的典型张公巷汝窑主要有以下几种特征:
①.器形有碗、花口折腹圈足盘、花口板沿平底盘、椭圆裹足洗、椭圆平底洗、圆形平底洗、板沿平底洗、四方平底洗、盘口细颈瓶、鹅颈鼓腹瓶、盏、盏托、堆塑熏炉、套盒、器盖等。
②.产品主要以薄胎薄釉为主,釉色浅淡,可分为卵青、淡青、灰青、青绿等,釉面玻璃质感强。胎骨以粉白、灰白为主,洁白和浅灰的不多,胎质细腻坚实,断面光洁。
③.器物多采用垫烧,也有少量支烧。器底支钉分三、四和五枚,支钉痕呈规整的小米粒状。带圈足的器物以直圈足为主,外裹足的较少,个别似圈足外撇又不太明显。而碗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