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五至七世纪末南方青瓷与北方青瓷白瓷的艺术特色
2018/6/6 12:54:07

 
西晋    岳州窑青釉辟邪烛台

 
南北朝    洪州窑青黄釉莲瓣碗
      过去,在大众意识中每每言及南方青瓷首先就会想到越窑。诚然,越窑在中国青瓷史上乃至中国陶瓷史上都有着居功至伟的地位。纵观越窑整个历史,其高峰期主要分布在两个历史时期:其一是东汉至西晋时期;其二是晚唐至北宋中期。这两个时期的越窑都代表了当时南方青瓷的最高工艺成就以及最高的陶瓷艺术典范。而在这两个时期之间,也就是公元5世纪至7世纪,则恰恰是越窑的低谷期,这一时期的南方青瓷的龙头转移到了被唐人陆羽在《茶经》中称之为“岳州窑”与“洪州窑”的两大窑业区域。



南北朝    岳州窑青釉“官”字杯



南北朝    岳州窑青釉“王”字款印花烛台

 
南北朝    岳州窑青釉戳印花盘

 
南北朝    岳州窑青釉壶

 
南北朝    岳州窑青釉条形纹钵

 
南北朝    岳州窑青釉贴塑尖底杯

 
南北朝    岳州窑青釉弦纹净瓶

 
南北朝    岳州窑青釉印花小盘

 
南北朝    岳州窑青釉执壶

 
南北朝    岳州窑褐釉贴塑涡底杯

 
南北朝    洪州窑青釉莲瓣盏托
      岳州窑位于今天湖南湘阴境内的湘江流域,沿湘江上下绵延70多公里,分布着自西汉至近现代的窑址几十处。洪州窑位于江西丰城县境内的赣江流域,有自汉代至唐宋时期的窑址百余处。岳州窑与洪州窑均同时创烧于汉代,并与越窑一样,都是在东汉后期掌握了成熟青瓷的烧造工艺。自汉代至西晋时期,岳州窑与洪州窑都处于向越窑学习、模仿的阶段,至东晋时期则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至南朝时则完全超越了越窑,成为南方青瓷之两大龙头。因此,在公元5世纪至7世纪这段历史时期,岳州窑与洪州窑才是南方青瓷的代表。并且,考古发掘中发现的这一时期中原地区北魏至隋代的贵族墓葬中出土的南方青瓷器绝大多数都是岳州窑、洪州窑青瓷。在北朝晚期,中原地区青瓷窑业的出现所受到的外部影响也应来自于岳州窑与洪州窑为多,这从釉相特征似可做一推测。岳州窑与洪州窑的青瓷釉相是高度类似的,都属于高钙石灰釉,其釉相特征是釉面流动性强、釉质玻化程度很高,具琉璃的质感、开细碎的冰裂纹。这种釉相特征贯穿着自东汉晚期至中晚唐时期岳州窑与洪州窑的整个兴盛期。

 
南北朝    岳州窑青釉莲瓣器盖

 
南北朝    岳州窑青釉莲瓣神兽
 
南北朝    岳州窑青釉盘口壶


南北朝    岳州窑青釉烛台标本一组

 
南北朝    岳州窑青釉太湖石雕造型墨研及相州窑辟雍砚
      北方中原地区的青瓷业诞生于北齐之时,窑业位于邺城周边区域(涵盖了今天河南安阳、河北磁县、河北临漳县以及邯郸峰峰矿区),今人多以“相州窑”之名对这一区域出产的北朝至初唐的陶瓷以概括性称呼。北齐时期相州窑青瓷亦属高钙石灰釉,釉面玻化程度高,流动性强且亦开着细碎的冰裂纹,与岳州窑、洪州窑相类似,这种釉相特征反映出当时南、北方青瓷的制瓷工艺有着同一性,再考虑到南方的岳州窑与洪州窑创烧石灰钙釉青瓷的时间远远早于相州窑,故我们猜测北朝时期中原地区青瓷窑业的出现有可能由南方北传而成。

 
隋    巩县窑白釉大辟雍砚

 
隋    巩县窑白釉带盖净瓶

 
隋    巩县窑白釉莲瓣座竹节纹烛台

 
隋    洪州窑青釉印花高足盘

 
隋    相州窑白釉钱仓

 
隋    邢窑青白釉盘口瓶

 
隋    岳州窑青釉弦纹印花盘口壶

 
隋    岳州窑青釉印花钵

 
隋-初唐    岳州窑褐釉牛首来通杯
      至隋代,河南巩县窑、山东临沂的朱陈窑、山东枣庄中陈郝窑、河北内丘——临城一带的早期邢窑也都是以高钙石灰釉青瓷作为主打产品,虽然这一时期的巩县窑、相州窑、邢窑都有了白瓷,但大宗产品仍以青瓷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